政府网站不能沦为形式主义的“摆设”
来源:人民论坛网 更新时间:2016-07-22


【摘要】近年来,政府网站发展在普遍取得成绩的同时,个别政府网站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政府公信力。这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滞后;个别内容发布缺乏严格把关,缺乏准确性;信息公开缺乏诚意等。为此,我们应联合建设,建立统一的标准模式;部分政府网站的技术维护可以外包;建立高素质的专职政府网站工作队伍,提高互动性等。

【关键词】信息公开  实用性  联合建设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A

政府网站是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履行职能、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是政府机关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服务企业和社会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政府网站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政府公信力。个别政府网站沦为摆设,甚至“停机”,说明其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存在,其现实的价值与意义已经大打折扣。

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六大隐忧

隐忧一:信息内容滞后。信息时效性问题是部分政府网站未能解决的顽疾。网站的更新频率也非常慢,基本上处于一两个月更新一次的状态。基层网站的问题最多。很多信息得不到及时发布,是导致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传播的导火索之一。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个别政府网站甚至沦为“僵尸网”。例如,安徽某镇人民政府网站在显眼位置设置了“最新公告”栏目,然而,该栏仅有两条更新,最新一条竟停留在2010年9月。该网站专题报告、新闻链接、网上派出所、法律解答等栏目的最近一次更新都在2011年。

2014年8月26日,湖北省某市政府网站上,一篇2012年《湖北日报》的报道被稍作修改,再次发布。文中关键数据、新闻背景等一模一样。

无独有偶。江苏省某区政府网站2014年也被曝发布“孪生报道”。2014年1月8日和5月4日,该网“领导活动”栏目里分别刊出某地市长和市委书记视察某CBD孵化器的报道。两篇报道除日期、领导职务和名字不一样外,其他内容一字不差,甚至标点符号都一致。

隐忧二:内容发布缺乏严格把关,缺乏准确性。政府网站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无误,但部分基层政府网站信息发布把关不严,导致信息失误。更有甚者,个别网站信息发布人员自作聪明,不负责任地玩“旧瓶装新酒”“炒剩饭”的把戏,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还有一些政府网站的外文版没有专业的翻译力量,仅仅通过翻译软件对中文版内容进行自动翻译,导致内容错误百出,起了负面作用。个别政府网站信息内容不仅时效性差,甚至连领导人姓名都写错。

隐忧三:信息公开缺乏诚意。政府掌握着全社会约80%的信息资源,这决定了政府必将以信息服务的方式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多的服务。如何利用好信息资源决定了政府的服务方式与特点。换句话说,信息公开是服务型政府网站的基础。第一时间发布国家、部门的政策法规,提供官方的政策解读,提供在线行政办事和咨询等,都充分显示出政府网站的独特优势,但目前这种核心资源优势在我国政府网站建设中还未得到充分体现。例如,湖南省某镇人民政府网站首页尽管设有图片展览、企业之窗等栏目,但内容完全空白;在信息公开栏目下,信息公开指南等子栏目毫无内容。

对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需要公众广泛知晓的、反映政府办事职能的诸多信息,部分基层政府网站没有有效公开。政府主动公开信息,表面上看很热闹,信息量也非常大,但真正公众想知道的、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公开得还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敏感文件、负面新闻的发布出现一种“周末见”定律,还不乏“半夜鸡叫”的现象。

隐忧四:缺少互动。河南某县网站《来信选登》栏目此前被曝“万能回复”,600多封百姓留言的回复全是“您好,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的”,此后该栏目所有来信和回复均被删

除。笔者查阅发现,在基层政府网站留言板、领导信箱等互动板块“尽快处理”,“正在调查”,“已交办”等“一招鲜”回复并不少见。

在江西某乡政府网站,“书记信箱”“乡长信箱”图标均处于首页显眼位置,却仅是一张图片而没有链接;在某镇人民政府网站留言板,笔者按要求填写各项信息,提交成功后却未收到任何查询编码,也无法查看往期留言回复、处理动态。

政府网站作为沟通政府和百姓的桥梁,及时准确地更新和高效地答疑互动应是其中最基本的功能。但是目前的各级政府网站却在内容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不同的新闻,却是相同的报道;不论是什么问题,答案都是一样的;等了半天,页面无法显示;想发个问题吧,申请却无法提交……对于各级政府网站的现状,老百姓诟病不断。

隐忧五:个别政府网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缺乏实用性。对比政府网站建设较发达的国家,我国各级政府网站在线服务比例仍然偏低。一些政府网站在线公共服务业务范围覆盖率低,且存在有名无实的在线项目,网上能够办理、办结的事项较少。一些政府网站的在线办事栏目,既没有后台的受理系统,也没有建立处理公众申请的工作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公众提交的办事申请得不到及时处理。一方面,后台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缺少制度创新;另一方面,在线办理流程繁琐,网站服务人性化程度较低,网上办事的实用性不强。

隐忧六:安全性差。政府网站安全性不高不仅影响了政府形象和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还给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信息或植入网页木马以可乘之机,造成更大的危害。例如,2010年,中国内地共有近3.5万家网站被黑客篡改,其中被篡改的政府网站达4635个,政府网站安全防护较为薄弱。当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发现共近48万个木马控制端IP,其中有22.1万个位于境外,前两位分别是美国(占14.7%)、印度(占8.0%);共有13782个僵尸网络控制端IP,有6531个位于境外,前三位分别是美国(占21.7%)、印度(占7.2%)和土耳其(占5.7%)。在中国实施网页挂马、网络钓鱼等不法行为所利用的恶意域名,半数以上在境外注册。

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对策建议

对策一:联合建设,建立统一的标准模式。政府网站建设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随随便便地开办而不维护,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应当进行整顿和清理。政府网站的核心并不是网站,其生命力和价值是体现在政府网站能够提供的资源上的。

对于条件不成熟的基层网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整合,将一些分散、重复的网站合在一起,节省资源。对于资金等各方面实力雄厚的政府网站,也应该考虑内容上的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由于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网站建设几乎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模式作为参考,目前各政府网站建设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公众的使用效果。政府网站建设的不规范至少表现在:一是政府门户网站的站名、域名不规范。从网站名称上看,在31个省份中,使用“中国+行政区简称”的有13个,使用“XXX人民政府”的有9个,使用“XXX政府公众信息网”的有3个。从网站域名看,使用行政区划简称全拼的有14个,使用拼音缩写的有10个,还有一些纯属不规范的用法。这些不规范给用户查找政府网站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二是页面、栏目、内容设计五花八门。目前,政府网站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条件已趋成熟,可以建立统一的标准模式。

对策二:部分政府网站的技术维护可以外包。政府机关开办网站不是出于盈利考虑,所以其承担的网站维护费用,属于纯粹的经费开支。为保证网站正常运转,地方政府需要供养一个网站技术团队。短期内政府开支能够招架,但长年累月,有的政府就感觉这是个不大不小的负担。因此,可以考虑将部分政府网站的技术维护外包给具有雄厚实力的IT企业,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对策三:建立高素质的专职政府网站工作队伍,提高互动性。不少政府网站缺乏专业的采编人员,各个网站千篇一律,除了地方简介、政府机构、领导简介、联系电话等以外,再没有什么可看的内容。因此,需要建立高素质的专职信息采编队伍。

政府网站的共同问题就是互动性差。有的网站不设留言板,即使设有留言板,群众咨询或提出的意见也长期得不到回复。时间一长,这类网站再也无人光顾了。因此,政府网站必须有专职的反馈工作人员。

对策四:依法做到信息公开。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政府网站是各级人民政府在网络上发布政务信息、提供在线服务、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强调“凡是可公开的不泄密的文件,都要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发布”。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可谓是纪律和要求的三令五申,但实施效果依然有待观瞻。

不少政府网站存在信息公开不充分的问题。从公开信息的层次看,基本政务信息,如新闻动态、政策法规和政府公文等大部分都能做到及时、全部公开;深度政务信息,如办事指南、统计数据和各部门业务动态等表现一般;关键性政务信息,如人事任免、干部选拔、财政公开、采购公开和项目投资等信息,几乎所有网站都存在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各级政府网站政务信息公开的全面性亟待提高,尤其应当加大对深度和关键性政务信息的公开力度。

不同类别信息的公开效果存在巨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类别的信息供给渠道的顺畅程度不同。新闻动态、政策法规等基本政务信息一般不需要专门出台相关制度就能够采集到大量的内容,所以此类栏目一般内容相对丰富;而办事指南、统计数据等深度信息一般来源于各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提供和维护更新,这些栏目要求各业务部门具备负责内容维护的制度作为保障,因此领先网站在此方面与其他网站拉开了差距;对于人事任免、干部选拔、财政投资等较为敏感的关键性信息,必须按要求依法公开,按照政策规章制度进行公开,涉及到机密的信息绝对不能公开。由于我国各级政府普遍缺乏与此相关的法规,所以绝大多数政府网站缺失这部分信息。

对策五:提高在线办事能力,增强政府网站的实用性。在线办事是政府网站的核心功能。从目前情况看,与对外宣传、政务公开、公众参与相比,在线办事功能的实现程度最差,无疑是我国政府网站功能的“最短板”。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政府网站还难以真正起到方便企业和民众办理事务的作用。

从各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经验看,在线办事必须要以各部门后台电子政务系统作为支撑。因此,要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必须要求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特别是要努力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加快政府业务电子化的进程,并不断推进跨部门业务协同与信息共享,简化企业与社会公众办事的复杂度,提高办事的效率。

对策六:运用新的技术,保证政府网站不落伍。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web2.0、信息无障碍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既对政府网站的应用水平提供了有利支持,又对政府网站的服务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所体现的“一体化”“数据资源共享”“高交互”等特性将有助于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及质量,也能够有效应对政府网站建设运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打破信息壁垒的必然趋势,是改变政府、企业、公众之间沟通方式的有效路径,是提升网站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