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促制造业供给侧改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16-08-06

【核心提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工程,须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推进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研发出一批智能化产品;二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使生产和管理过程实现智能化;三是在微观的企业层面,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和共享,建立工业互联网或物联网。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工程,须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推进制造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各环节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指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化成为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手段,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

第一,信息化与制造业的技术融合。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推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德国博世洪堡工厂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刹车系统供应商,如今该厂全面引入云计算与物联网,构建了原材料输送智能化系统、国际生产网络系统、流水线操作状况监控和支持系统、远程技术支持和高效设备管理系统,成为了 “智能工厂”,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其原材料输送系统,包括信息登记、下达订单、订单确认和订单追踪等程序,都通过射频技术运用实现高度自动化。其生产线上,每一个装有原材料的盒子上都贴有一个唯一的射频码,在上线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通过射频码识别,获取下一步操作的具体步骤,最终完成生产。尤其是其国际生产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对全球20条生产线进行自动管理。每条生产线都安装了自动跟踪系统,当生产线发生故障时,跟踪系统能够迅速将故障数据和原因发送给总系统,总系统返回修正指令,生产线上的设备便能自动清除故障。如果故障超过自动修复范围,将会有专业技术人员远程指导操作。

第二,信息化与制造业的产品融合,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国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低,中低端产品明显过剩,高端及品牌产品供给不足。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过程中,要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制造2025》的结合,实现信息化与制造业产品的融合,形成新的名牌制造业产品。美国特斯拉汽车是“智能产品+智能生产”的典范。特斯拉汽车设计先进、操作智能。特斯拉汽车具备先进的无人驾驶功能,可以感应到5米内发生的情况,能够自行上高架、自行换道。此外,该车可通过空气悬挂、手动和自行设定速度值三种方式调节底盘高度,当车速超过提前设定的速度时会自动降低车身高度,获得更好的稳定性以及更小的风阻。更为重要的是,特斯拉汽车实现了深度个性化定制。用户可以基于自己的偏好和需求,自定义车身颜色、车顶、车毂、内饰等,对一些功能模块进行取舍。
第三,信息化与制造业的业务融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制造业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过程,通过业务融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数据挖掘(D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业务流程重组(BPR)、知识管理(KM)等信息技术,提升企业业务管理的效率。中国传统家电生产的标杆企业海尔,在面对“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浪潮时,选择了主动转型。自2012年以来,海尔实施“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的互联网转型战略,正从过去制造产品的企业变成一个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关于企业平台化和员工创客化,海尔通过将原有8万员工转变为2000个小微创业体,同时,吸收大批创客加入,引入风投公司,构筑自己的“生态圈”。海尔有四种创客模式。一是员工提出创业项目,海尔的创业平台提供创业资源。二是针对用户的需求和问题,全球创业者都可以利用海尔平台上的资源提供解决方案。三是海尔员工脱离海尔创业,后者为创业团队提供平台资源。四是海尔将创意放在平台上,整合各方资源研发创新。关于用户个性化,海尔的核心举措是打造互联工厂,建立“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的体系,通过模板化设计连接互联网与用户,使用户成为主体。普通消费者可以按照需求来定制家电的颜色、款式、结构等,还可以通过App了解定制产品的实时生产状态,实现可视化操作。

促进制造业智能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衔接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规划,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实现制造业智能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衔接,需要以下措施的保障和支撑。

第一,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宽带中国”战略,推动高速传输、分组化传送和大容量路由交换技术的应用,提升骨干网络容量和智能调度能力,保障网络高速高效、安全可靠运行。加快“未来网络”核心技术的研发,建设面向未来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示范平台。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核心技术,促进下一代互联网关键芯片、设备、软件和系统的研发,实现规模化应用。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监管和测评。
第二,加大金融和财税支持力度。深化金融领域改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股权市场健康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实施有利于制造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税收减免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的核算方法,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积极推行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大型研发项目。

第三,重视人才培养与信息交流。鼓励高校和研究院所为企业提供战略研究和技术咨询,培养企业急需的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实用型人才,与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加强人才的对外交流,派出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到国外先进机构和企业交流学习,聘请国外尖端技术人才。推动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充分了解人才的需求和供给状况。

第四,大力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行动。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突破口,选择基础好、发展前景好的制造企业、行业和地区,建设智能制造的示范项目。在示范对象中推广先进的自动制造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自动管理系统。总结试点对象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企业、行业和地区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