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江两岸三带
来源:广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6-08-08

      一江两岸三带

广州珠江穿城、水网密布,中心城区有930公里水道、231条河涌,是我们极其宝贵的资源财富。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要做好水的文章,以珠江为天然轴线推进实施沿江布局和开发建设。要整合珠江沿岸优质资源,坚持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水系治理、景观优化、园林绿化、历史建筑活化和人文和谐相结合,优化提升珠江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统筹推进沿岸产业发展,发挥珠江新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金三角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成总部、金融、科技创新高地。加强沿江科技创新资源对接,完善科技创新配套服务,形成若干产业创新链。优化美化堤岸和桥梁,严格执行江心岛整体保护规划,推进临江大道向东延伸,加强珠江后航道规划,提升珠江整体风貌。突出历史文化传承、现代都市品质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从西向东重点建设三十公里精品珠江,即:从白鹅潭到广州大桥的西十公里,形成展现城市现代和历史风貌的滨水长廊;从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端的中十公里,形成展现大都市魅力的岭南水岸;从琶洲岛东端到南海神庙的东十公里,形成展现开放活力的现代化港城。

完善大交通网络体系

以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为契机,系统推进国铁、地铁、城际轨道、高快速路网建设,实现对外高速通达、对内便捷互通,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达的大交通网络体系。推进铁路枢纽建设,按照客内货外、动内普外、多站布局、多点到发、综合换乘的思路,优化广州站、广州东站、广州南站、广州北站等铁路客运枢纽布局,形成以大田集装箱中心站为核心的空铁联运、海铁联运、陆铁联运的铁路货运枢纽。拓展铁路战略通道,推动建设广汕客专、京九客专广州联络支线、广湛客专、深茂铁路广州段等国铁干线。完善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广清城际、广佛环城际、穗莞深城际、佛莞城际、广佛肇城际、中南虎城际等重点项目。推进新一轮地铁线网规划建设,重点建设南北向城市轨道交通走廊,加快地铁11号线、18号线、22号线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520公里。完善城市骨架路网,推进机场第二高速、空港大道延长线和南大干线、从化北部快线等道路建设,构建外围城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直达通道。打通“断头路”,疏通“毛细血管”,促进交通微循环,提高市政道路网的通达性、便利性。

加强城市信息网络建设

广州是我国三大通信枢纽之一,广州超算中心天河二号计算能力排在世界前列,有较好的信息网络基础。要强化国际信息枢纽功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广泛应用信息网络技术,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建设和完善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强光网城市和无线宽带城市建设,深度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广州超算中心产业化应用,加强大数据的统筹协调管理,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和生态体系。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建设集中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政府信息互联共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提升城市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及处置能力。

西十公里

从白鹅潭到广州大桥

中十公里

从广州大桥到琶洲岛东端

东十公里

从琶洲岛东端到南海神庙

加快建设南沙新区

城市副中心

南沙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叠加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战略机遇,拥有区位优越、生态良好、制度创新等优势,具备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基础和条件。要抓住机遇,科学规划,把南沙建设成为广州发展的未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重点建设连接广州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快速道路体系,实现半小时直达中心城区,半小时到达深圳、东莞、中山、佛山等邻近城市,1小时到达珠三角其他主要城市。推进重点功能组团建设,精心规划建设南沙港、明珠湾、南沙湾、蕉门河中心区等7个自贸区功能区块,布局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有效对接港澳地区和广州中心城区功能。坚持高端高质高新产业方向,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海洋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基地。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制度创新,在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等领域先行先试,把南沙建设成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区和示范区。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广州地处五岭之南、南海之滨,是得天独厚的山水城市;广州岭南特色鲜明,多元文化交融,是底蕴深厚的人文城市。要按照依山、沿江、滨海的脉络,从北至南形成三个风貌区,彰显广州城市特色。北部地区,突出山体森林的生态风貌,保护成片农田、生态公益林区、森林公园、水源地等自然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中部地区,突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严格控制珠江沿岸的城市开发,保护城市肌理,根植岭南文化,建设古今相融、中西合璧的活力街区。南部地区,突出滨海新城风貌,科学规划生产岸线、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按照国际标准配套各类市政设施,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

构建全球城市网络重要节点

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城市网络,全面对接国际规则,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面向全球集聚高端要素。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城市,加强与沿线国家城市间的经贸往来,与沿线友好城市共建空港联盟和港口联盟。提升城市国际化层次和水平,积极争取重大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落户我市,精心筹办广交会、创交会、留交会、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暨国际创新节、2018年世界航线发展大会,以及广州马拉松赛、广州国际龙舟赛、羊城国际粤剧节、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中国音乐金钟奖等重大活动,充分利用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等高端交流合作平台,拓展多边合作网络和城市交流体系。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积极推动广佛肇清云韶融合发展,深化与深莞惠、珠中江片区合作发展,带动粤东西北协调发展,引领高铁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穗港澳交流合作,强化珠三角核心城市作用,共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依山

北部地区突出山体森林的生态风貌

沿江

中部地区突出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

滨海

南部地区突出滨海新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