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可能带来的红利,日益成为吸引地方政府争相布局的原因之一。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在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就曾引用世界银行数据表示,一个百万人口以上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实施全方位的智慧管理,将能增加城市的发展红利2.5倍到3倍。
在业内专家看来,智慧城市是缓解部分“大城市病”的良方。如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增强了城市内和城市间的通达性,智慧水资源和智慧电力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智慧环保和智能建筑保护了城市环境,智慧医疗和智慧社区则方便了市民生活。值得注意的是,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外,杭州、厦门、珠海等一些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以及成都、昆明、贵阳、宜昌等中西部城市也着手布局智慧城市的建设。
针对“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能先建成智慧城市”的问题,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认为:“这就不一定了,取决于哪个城市抢抓机遇,合理布局。”
有统计显示,我国已有近400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但因为统计的口径不同,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可能还不只400个。
不过,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下,也存在一些误区。辜胜阻就曾撰文指出,受制于地方政府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及成本预算约束而导致的低效率,加之社会各界对智慧城市的战略意图和内涵特征的理解偏差,智慧城市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信息孤岛”整合难度大等问题。
“现在很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上也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最好是能够突出自己城市的特色。比如一些有旅游特色的小镇,可以围绕旅游来做智慧城市。”业内人士称。
事实上,近年来,智慧城市的概念越来越宽泛,有业内人士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家居等概念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范畴。如此一来,该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反而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