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拥抱农业互联网的2.0时代?
来源:金华日报 更新时间:2016-08-14

 记者 李冰峰

2016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力度不但不减,而且还会出台政策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10万亿农业市场被互联网+激活,不同于以往的网上卖农产品,每个“互联网+农业”细分领域都不缺王霸。与此同时,互联网以其开放分享的属性,打开了资本流入农业的缺口,让这一传统市场正变得炙手可热。互联网正全面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产业链,全新的农业互联网时代正迎风而来。

金融资金不愿流向农业领域

创联新农业智库研究院孙北国认为,从“资源农业”向“产业农业”跨越,再从“产业农业”向“资本农业”跨越,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道。因为,现在看来,欧美的私人农场体制、日韩的农协体制,都不适合中国,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民情、市情进行突破性体制创新,打造中国主粮产业航母群。

但是与此同时,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有的眼睛盯着一亩三分地,由此带来了农地流转的矛盾以及非粮化倾向,背离了国家鼓励下乡的初衷。

应当看到,在互联网巨头等纷纷将深耕农业市场的同时,却鲜少有大量资金愿意投向实体,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并不缺少资金,连美林时钟都被玩成了电风扇。

这两年央行不断通过各种定向手段欲将资金引入这些领域,但效果并不明显。

资金当然有逐利性,农业金融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小规模的农业不太可能指望大金融服务,归根到底还是要解决农业的生产方式问题。在国内价格缺少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农业的经营效益依然不高。我国农业的这种尴尬状况,与农业经营规模上不去有关。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开始实现可流转,流转涉及的承包地和农户比例皆超1/4,但土地经营规模似乎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仍然处在规模超小的状态,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要求。

相关数据显示,我们以28%的涉农贷款和19%的劳动力,创造了不到10%的农业增加值。劳动力出现转移,就必然要求用资本去替代劳动,但在土地经营规模上不去的情况下,资本劳动比例提高太快,就会出现资本毛利率递减的现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认为,以目前农业小规模经营的现实来看,很难期望以金融实质性支持小农,这是全世界范围内(低效率农业国家)决策者和研究者孜孜以求的无解命题。

目前在农业领域,VC(风险投资)进去的不多,主要还是农业市场的地域特殊性,没法一个模式快速复制到全国,所以创业公司很难快速起规模。

几年前,杭州客商郑泽杰被沙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潜力吸引,投入1000万元成立了浙江石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石宫村和黄坛村流转1300多亩土地,打造猕猴桃产业基地。他还带来了新的开发模式:农户的土地流转给“石宫农业”后,又可以无偿返包林地,不需任何成本投入,只要按统一要求管理果林,等挂果后,公司按市场价收购猕猴桃,收益归农户所有。现在,这个人口不到300人的村庄几乎人人都是公司股东。郑泽杰正在杭州等地复制这一模式,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一样,需要逐个逐个去谈,很消耗精力。

现在很多农业互联网项目,停留在信息平台的层面,比如用信息技术去改造生产环节,或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如果局限在此,很难做大,没有什么想象空间。

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改造才是王道

在“互联网”思维下,体量庞大的工商资本开始大举“跨界”进军农业。

巨头下乡”,一场声势浩大的市场争夺战正在展开。互联网巨头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上市公司如苏宁、恒大、联想等,投资机构如顺为基金、天图资本、春晓资本等,各路资本巨头积极布局,“携资本以抢市场”,这个市场的获利前景被普遍看好。

互联网农业的1.0时代,是在网上选购化肥、种子或售卖农产品,其时电商企业的着力点是在农户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桥梁,为优质的农产品找到销售渠道。而在互联网农业2.0时代,如何建立溯源体系,实现农业分享经济,则成了“互联网+农业”茁壮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以“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帮助采购商找货源”为主要模式的一亩田被爆出“资金链断裂”“大裁员”,以及“资方撤资”“交易数据造假”等问题,传统互联网模式的农业电子商务陷入舆论危机之中。

有专家分析,其问题在于农产品是非标品,对于渠道商来说,采购依然需要通过线下的实地进行,抽样、验货等种种程序无法转移到线上,同时传统大宗渠道的对接模式,只不过是从线下到线上的迁移,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互联网农业的立根之本,是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对互联网农业的示范,是对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的信心架构。一个可以追溯到全过程的产品,才能让大众从根本上产生信任。正基于此,金华佳乐乳业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全流程进行改造。“物联网可以解决牧场奶牛的信息传递、数据平台则可以为企业生产线带来全新的定制化生产”,佳乐乳业负责人夏济平说,以前的大规模量化产品供应已经落伍,新时代必须紧抓消费趋向,为消费者提供小批量快速定制化产品,这就需要大数据。目前,该公司正在招兵买马,壮大电子商务力量。

可以看到,互联网正融入农业全产业链。专家表示,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进入传统农业,将给农业转型带来契机,通过育种、栽培、灌溉、收割等环节,倒逼“精细农业”,让农产品全产业链产生化学效应。推进互联网和农业达到真正融合的关键,应该是着眼于整条产业链的融合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一环节。

方创资本认为,通过重塑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融合整个产业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形成一个农业互联网生态圈,能创造极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价值,农业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约有万亿级的市场,未来这个领域一定有轻量级的BAT出现。

“石宫农场正致力于解决农业全产业链问题,包括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的安全模型、诚信体系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服务和监督等。”郑泽杰说,他们希望用互联网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在“互联网+农业”深刻影响传统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同时,众多巨头、资本、上市公司等都纷纷加大在该领域的布局,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农业信息化将是“互联网+农业”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互联网正全面改造中国传统农业产业链,农业互联网新时代正迎风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