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圈套
易趣和阿里巴巴的主要资金都是从国外而来,对于一家公司而言,投资人的利益不得不大于一切。但是,正如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吸引外资的经验一样,外资的青睐与进入并不一定是为了培育市场,而主要是为了获利的,资本的价值,在于在流动中增殖。
可是,今天中国的电子商务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利润,它还需要健康的组分,良好的引导,适度的开发,以及积极的创新等。可以说,处于成长期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目前仍然遗憾地在被国外资本所左右,曾经被看作中国企业的“反击战场”的网上贸易,如今却尴尬的落入“假英雄,真傀儡”的圈套之中。
从投资来源的角度看,易趣VS阿里其实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而仅仅是国外资本的获利过程罢了。资本一贯是趋利的,在这里,外资不会允许你有过多的犹疑,不会允许你有过多的猜测,甚至不会允许你有过多的梦想,你的企业目标,绝对不可能是“振兴中国IT产业”,你的行业理想,也不应该是“将中国电子商务发扬光大”。——谁会傻到花钱去给自己培养一个对手呢?俗语有云,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接受了投资,无异于卖了身家性命。
直接借用国外的资金,套用国外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手法为外资追求利润,将导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丧失相当程度的活性与个性,甚至最为宝贵的创造力。到头来,也许只有易趣和阿里巴巴两家所谓的“成功公司”撑起一个畸形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
负累与软伤
观察历年《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字是鼓舞人心的。内地上网人数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保持着稳健的同步,而庞大的人口基数对于商务市场来说更算得上是一种福音。还有高速增长的国际出口带宽,也可以看作进一步缩小了中国互联网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整体竞争能力。前段时间提及过的IPv6下一代互联网研发项目更是令人振奋。还有超高速增长的网站数量,日益平衡的网民性别比例,逐渐提高的网民平均收入……总的来说,中国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应该是有目共睹的才对。
正是这个庞大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到了世界上最火热的投资基金。外资对于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热心程度与日俱增,相反,国内投资家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投资兴趣与力度,却是迟迟不见突破。
面对这样的市场机会却视而不见,确实让人费解。建国五十年,改革二十年,中国商业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错失了太多的机会,难道中国的资本,还是非要等到政策点拨到自己头上才会恍然大悟吗?可是今时已不同往日,中国越来越开放,再想要通过政治技术手段影响外资的进入程度或者干预新兴产业结构已经非常困难了,市场机会,今朝既失,他朝难求。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IT,中国的电子商务,虽然年纪轻轻,却“逼不得已地”要去直面来自复杂的国际资本的巨大诱惑,和强大的国际市场的严酷压力。
吸纳过量国外投资,将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一种负累;而本国投资的缺位,将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一种软伤。难道只有外国资本关注到中国电子商务的潜力吗?中国的人民币们,你们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