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三农”让“老树”发“新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更新时间:2016-08-19

 

 

 

 


互联网在农村正逐渐普及,网上购物、开网店、做微商等等这些时下与互联网联系密切的生活方式和交易方式不仅在城市当中,而且在农村当中逐步得到发展。近年来,《“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农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支持互联网与“三农”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也相继出台并取得显著成效,“互联网+三农”让“老树”发了“新芽”。如何使互联网与“三农”实现更好融合?本网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红东和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

记者:如何评价推动农村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郭红东:总体来看,推动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尤其是发展农村电商,能够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创业,特别是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通过开网店、开微店,把新的活力、新鲜血液吸引到农村来,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良机。 

何广文:互联网在农村领域正逐渐普及,特别是随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对农村领域的广泛覆盖,“信息下乡”、“宽带下乡”、“三网融合”等工程的推进,特别是随着《“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互联网+三农”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一是有效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水平,城乡信息技术鸿沟、城乡数字差距在逐步缩小,农业的在线化、数据化、智慧农业取得明显进展,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进展显著;二是农村发展的各种新型电子生态圈将逐渐形成。农村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互联网金融、电子支付、在线教育、在线旅游、物联网、车联网、移动医疗、智慧化涉农便民服务、涉农企业金融配套服务等等,将逐渐出现在农村领域,网络逐渐成为农村发展依赖的信息渠道和服务获得渠道,各种电子生态圈将逐渐形成;三是农村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将逐渐重构农村社会诚信体系,农村金融生态逐渐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随着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农户及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微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的各类商务信息、参与公共事务的信息、信用信息等,将被系统地记录和反应,保持各类活动中的诚信,不但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参与市场交易的机会,而且也有利于获得银行融资。因此,诚信将逐渐成为农户及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微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的社会资本,拓展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的空间,也为农村居民创业融资提供了新机遇。四是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将逐渐形成。随着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工程的实施,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商业运作的原则下,各类电子商务综合运营商逐渐进入农村,并在“综合服务商+电商协会+基地(加工贸易公司)+农户(专合社)”模式下,较多县域通过在县城打造县域电商服务中心、建设乡(镇)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的方式,搭建了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有利于推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连接城乡、双向流通的现代物流体系。通过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本地产品供应商、农民合作社、加工企业、电商企业、个体微商、物流企业等,以平台为拉动要素,实现生产加工、物流配送、仓储、培训、品牌推广等一体化综合发展,统一品牌,逐渐培养电商队伍,培育新产品和推广新品牌,逐步实现地区市场竞争力的整体提高,带动农村产业特色化转型发展。
记者:推动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您认为,要让互联网真正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施展拳脚”,应当克服的最重要的难题是什么?为什么?

郭红东:农村大部分老百姓缺乏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这方面的认知。尽管有些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到农村,但总体来讲人数还是偏少,农村还缺乏一批懂得运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愿意回到农村的人,尤其是年轻人。

何广文: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无疑将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但是,推动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互联网要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推动力,还需要客服一些难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村互联网发展的网络设施基础建设滞后性还比较突出,农村网络建设和使用及乡村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推进。农村宽带互联网业务、光纤到村、宽带到户率较低,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农村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率较低,这些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互动式的咨询平台服务。电视网、电话网、互联网的融合程度较低。农村互联网发展的网络设施基础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投入匮乏。

第二,农村互联网建设与发展的人才缺乏。一是农村互联网信息化服务人才缺乏;二是农村互联网信息接受群体基础素质较差,影响到农村互联网建设的进程与利用、开发深度。在一些农村地区,信息资源开发管理还停留在低级阶段,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等还是传统的方式,电子化程度以及信息化服务效益差,利用率非常低。

第三,农村信用体系和诚信环境还需要优化。健全的农村信用体系和诚信环境,是农村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要素。
记者:“互联网+农村”、“互联网+农业”催生了“智慧农村”、“智慧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要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解决发展农村互联网过程中的难题,应当打造什么样的互联网农村新思维?如何让互联网真正融入农村,让中国农村长出互联网基因?

郭红东:现在,很多机构和部门都在做农村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平台,但是各个平台互相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使得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现在应当集中精力,努力建立一个互相配合、连续互动的电商生态发展系统,既发挥各自优势,又能够形成合力,推动“互联网”与“三农”更好融合,让互联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何广文:推动农村互联网,特别是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实现的过程,其基本的逻辑步骤应该在于:(1)推动农村移动互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优先发展农村互联网电商、移动互联网金融;(2)农村互联网、农村普惠金融教育,不但有利于规范农户、小微企业等互联网受益者的行为,实现对农村互联网消费者的保护,也有利于为农村互联网化培育需求主体;(3)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构建运作承载的生态圈;(4)在培育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各环节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有利于积累信息,形成大数据体系。

为此,第一,政府应该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国家公共物品的范畴,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以及对信息化建设的补贴和奖励,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同时,运用新技术通过农业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同时,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村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第二,推动农村互联网普惠教育,培育农村互联网建设和发展人才,提高农村居民互联网意识、互联网利用技能和技巧。较多农村居民对互联网、互联网电商、互联网金融等还缺乏必要的了解,对移动互联途径开展的各种服务更是存在信任和适应问题。第三,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互联网创业培训。第四,改善农村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深化农村商业网点信息化改造,健全和完善网购、缴费、电子结算和取送货等服务,构建企业总部、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直营商场(超市)、乡镇商贸集散中心、农家店联网互通的信息网络。构造企业内部供应链各环节(门店、配送、总部)和外部供应链各环节(供应商、生产厂商、经销商和客户)的信息及财务数据交换机制,实现农家店线上购销存、订单管理、增值业务等经营的在线支付、统计分析、信息利用、预警预测,提升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绩效。

记者 潘玥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