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政务
来源:杭州日报 更新时间:2016-09-01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随着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大融合,大数据日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网络空间研究所所长刘权认为,大数据是“未来的新石油”,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对数据的占有和控制甚至将成为继陆权、海权、空权之外国家的另一个核心资产。

利用海量、动态、多样的大数据,构建智慧型的城市,期望城市的运转自动适应未来的发展,早已成为城市管理的最热门课题。而这其中,因大数据而生的智慧型政务网络,就恰似整座城市的神经脉络。它饱有大数据信息,它海纳百川,却又能精耕细选,它不仅传递信息,也在感知城市的节奏与韵律。一呼一吸之间,有了神经系统的城市仿佛有机体一般,能让人们体验到这里生活的温暖与便捷。

杭州是国内最早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城市之一,并设立了杭州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规划、统筹、协调和推进大数据的管理与使用。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杭州跟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节奏,已经积累了许多收集和整理大数据的经验。而在“互联网 ”时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领域的高速发展,使得杭州在智慧政务的发展上,获得了更加精准,更具前瞻性的技术支撑。从大数据到云计算,从物联网到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在改变着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在促使服务于公民社会的服务者们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 ”的思维,让政府的大数据为人民服务。

数字时代以来,其实每座城市,每个机构,都有着数以亿万计的海量数据,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那些宝贵而且庞大的数字资源,曾如珍珠般散落四处,有时甚至因为人为的遮蔽和掩盖,数据还缺失了它们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更加协调,开放,而且安全的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就非常必要。现在,数字时代智慧城市的数据核心在杭州市委市政府努力下逐渐建立起来,凭借于此各种便捷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应运而生,跨部门的数据业务协同工作取得良好进展,政务数据归集的共建和共享,也日益成为数字时代杭州电子政务发展的显著特征。

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人说,在以“数字杭州”为核心概念的架构下,目前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智慧政务管理体系,有着统一的“两网一平台(政务服务网、政务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各部门的业务系统也积极开展云上部署,基于互联网的便民惠民公共服务正在全面开展,以光的速度,以领先于时代的速度,杭州的大数据神经网络联系着城市的角角落落。

智慧型的政务服务网

杭州已经构建了集各类政务服务于一体的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这个平台以业务应用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和政务云基础设施平台为支撑,是一个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联动服务平台,在这里全市行政审批等权力事项可以“一站式”网上办理,也可以实现“全流程”效能监督,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这里就是一个覆盖杭州的网上“政务超市”。

目前,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的网上政务服务建立了“五星级”评价系统,推行“信任在先、办结核验”和全流程在线办理模式。截至2016年6月,浙江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已经建成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大江东产业聚集区等一批网上服务站点。从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安全、社会工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民生服务领域都可以在这一个平台上办理。

通过各类信息的汇集,在政务服务网终端服务器上已经储存了全市的百万本电子证照信息。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人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尽快让市民出门办证不用再复印一堆堆的身份资料,携带一叠叠的文书简历。目前,数字城管、规划系统、财政系统等多个业务系统,已运行在整合后的电子政务外网上,依托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得以落实,在杭州各地初步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的“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在政务服务网杭州平台推出的“数据开放”板块,已经开放了涵盖信用、交通、地理、文化、教育、科技、环境、安监、质量、统计、气象、企业登记监管等领域的300多项数据,现在要查询身边的医疗、缴费、婚姻登记等信息,只要简单地设定关键词,就能在网站的地图服务中找到。该平台还提供移动应用下载服务、小客车摇号、停车泊位、杭州地铁、不动产登记等等,市民都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查询或者办理。


无处不在的政务物联网

物联网已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技术浪潮。它可以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包括智能传感器、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现在,杭州的政务物联网正与电子政务相融合,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技术先进、稳定可靠、智能化的智慧政务基础网络体系,能够为区、县(市)及各部门提供统一的网络基础设施服务。

杭州早就利用物联网技术,分阶段、有计划地将城市基础设施中的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相关项目数字化并连接起来,通过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杭州正逐步建设包含“智能监控、业务管理、应急管理、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等智慧应用的城市管理体系。在地表之下,地下管网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gps等技术,能实现对自来水、天然气等地下管网的在线实时监测。

而在空中,依托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全市统一监控监测互联共享平台,整合了各种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电话、广播电视、电子地图、语音通讯服务以及相关各类图片、文字和数据等。在重大国际性会议,在重要的节日庆典期间,在应对突发事件,在抢险救灾中,这套系统都将发挥大脑般的作用。在杭州市应急指挥平台,公安、林水、人防等视频数据一目了然,在关键时刻都可为应急指挥和智能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在工作与生活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可以建设智慧政务监察平台,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征收、工程交易、产权交易、土地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政务活动,对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社保、公积金等工作,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实施预警、统计分析、绩效评估、信息服务等应用,实现对政务活动的有效监管。

在杭州,政务物联网正是整座城市神经网络的干支,它扎根于每个角落,它观察着城市的一举一动,它冷静,理性,而且果断,它在感知着生活息息相关的点点滴滴,并且保护生活不被侵扰。

会思考的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一直以来就是网络流行的热门词汇。不过,在杭州“大数据”不仅热门,还很关键,它成了城市智能运转的核心。

在大数据思维的支撑下,杭州已经构建起共享的人口、空间地理、宏观经济、法人单位、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及各类业务数据库,实现数据“一数一源”。这样的大数据中心,跨过层级、跨过部门,联通起政府、党群、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等分散的数据储存,消除了从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

这样的数字中心,仿佛人类大脑的海绵体,不仅是储存,也可以提供观察力和判断力。拥有整座城市的社保、民政、教育、住建、司法等职能部门的数据资源,那是个无比巨大的宝藏,不过,还必须完成各种信息的梳理和融合,才能实现数据宝藏的价值,实现对社保医保、入学失学、劳动就业、养老服务、法律援助、住房保障、慈善援助等多领域内容进行智能化监管。使市民在就业、社会保险、住房、养老、司法等享受到公平、便利、完善的民生服务,还能对保障缺失的个体和人群进行分析预警,针对各区域的突发事件实现智慧预测。

譬如,在交通治堵、旅游服务、信用体系建设、质量安全、质量诚信、节能降耗、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依托统一的大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实现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多层级的共享。譬如在交通治堵方面,就可以用城市的数据大脑为依托,再基于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改善交警、交通、公交、地铁等各个部门的交通管理系统,改善城市的拥堵情况,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而依靠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在线医疗卫生平台,利用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的共享服务,还能帮助人们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远程医疗服务等等。在杭州的医养护一体化平台上,就整合了卫生计生、民政、残联、人力社保、市场监管、体育等部门的在线医疗卫生服务。它提供网上预约、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等医养护一体化服务。通过这些服务,实现市民在医疗、养老与护理人员、机构、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服务水平。

无论是政务服务网、政务物联网,还是大数据平台,杭州智慧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创新一直没有间断,智能、环保、安全、高效,甚至拥有独立的智慧,是城市的未来。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契机下,通过数据融合、挖掘、分析、应用,最大限度发挥政务大数据优势,为优化公共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等提供重要保证,这是智慧电子政务最核心的工作。

让那些沉睡在文件夹中,沉睡在硬盘里的数据,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价值,产生惊人的效能。市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目前,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已初步建成;人口、企业、地理信息和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基本建成,各类专业数据库初显雏形;而数字城管、杭州医保全方位智能监管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系统等项目的引领示范效应也十分突出。

当前,通过电子政务的智慧化转型,正在释放出大数据应用的巨大能量,大数据正在打破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公民间的固有边界,让信息孤岛现象消减,数据共享成为现实,让城市变得充满智慧,让生活更加便捷,让工作更加高效,让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纽带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