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9月5日电 在宁波,企业要办齐5本证照,只需到工商一个窗口,填写一份表格,最快3个工作日即可拿到联办的证照。省事省时的背后是串起部门“信息孤岛”的政务云。
早在2004年,宁波就启动了电子政务项目,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建立了OA系统、网站以及业务系统。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宁波的电子政务还存在着内容建设各自为政、技术标准不统一、网站发展不平衡、运维管理成本高、网站安全隐患多等问题。几乎每个政府部门网站和系统都建有自己的机房,配备专门的技术维护人员,每年安排专门的维护费用。
2014年7月,宁波市政务云计算中心项目正式立项,一期投资估算4800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数据架构体系和数据服务枢纽,统一的电子政务业务开发与运行平台,基础数据分析展现系统、视频会议平台软件,以及相应的保障体系。
“互联网+政务”能干什么?
据了解,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将直接为智慧交通、智慧教育、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等多个部门应用系统提供基础的计算、存储、备份等软硬件支撑。
目前,宁波政务云计算中心已采集了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宁波市公安局等8个部门的数据,梳理目录信息包括法人基本信息、常住人口信息、流动人口信息、房屋信息、育龄妇女信息、党员信息等33类数据资源,当前数据记录总量约3251万。这些汇聚在“超市”中的数据,经过统一数据架构平台关联分析的 “加工”处理后,形成了约6683万条数据记录。
据悉,宁波政务云计算中心已基本完成了统一数据架构平台、政务网站集约化平台、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政务版)、统一身份认证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短信平台的统筹建设。目前,通过统一数据架构平台,已经开始集中为宁波市国家税务局、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宁波市统计局等10个部门提供共享服务。
海曙区建成的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总量超过21万条。区政务信息资源中心已汇集数据超过2400万条,累计数据交换量达600万条。
“政务云”对百姓生活意味着什么?
信息互通之后,能为百姓生活带来些什么呢?
“能完成很多过去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办事服务都将更方便。”宁波市智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比如上班的路上,有了大数据支撑,现在就可以通过特定的APP软件,立即查询到所需的路况信息,而且还能实时进行调整,避免上班拥堵,用最短的时间到达单位。
同时,通过智能终端、物联网、智慧应用的协同,不少城市生活场景未来将成为现实。比如在暴雨中行车,车载地图软件发来提醒:“前方3公里道路积水严重,车辆驶入可能遭水淹”;网店老板要为冬季备货,后台推送信息提醒:“根据历年气候数据及近期天气预测,今年的羽绒服不用备货过多”。这一切的实现,将仰仗于智慧城市的“大脑”——政务云计算中心。
33个单位已“拎包”入驻政务云
截至2015年底,宁波市政务云已入驻单位33个,其中22个市级部门,11个县(市)区的105个系统;布置了530多台虚拟服务器,云资源使用率已超过85%,已使用和测试系统超过85个。
作为智慧城市最重要的信息中枢和调度中心,宁波市政务云计算中心可以提供基础的云计算、云存储以及会议视频、地理信息共享等云应用资源,为各部门提供“拎包”入驻一站式服务。市级各部门将不再建设独立的数据中心,而同在一朵“云”上游弋。
“比如统计部门要入驻平台,仅需携带自有的办公系统和数据,就可轻装上阵。”宁波市智慧办工作人员介绍。
据测算,按目前宁波城市政务云的支撑规模,已直接节约市财政建设资金约5000万元,后期运行维护经费每年节约1000万元。(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