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信息化重构
来源:河南日报 更新时间:2016-10-18

记者赵力文本报通讯员刘学增

近年来,新金融生机勃勃,出现爆发式增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也逐渐显现,今年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专项整治,国务院办公厅也于近日公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新金融。

在风起云涌的新金融浪潮中,今年年初我省有一家国有控股的新金融企业郑投网诞生,介入网络借贷和大数据金融,成为新金融的实践者。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郑投网董事长兼总经理连中峰,就新金融、网贷以及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等热点话题展开对话。

记者:新金融的本质是什么?目前发展前景如何,又存在哪些瓶颈?

连中峰:新金融是最近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就在前几天的杭州云栖大会上,马云在主题演讲中也提到了新金融。在我看来,新金融更多程度上不是颠覆,而是传统金融在信息化时代的重构。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核心作用和基本服务功能上看,新金融并未颠覆传统金融,更多的是在原有基础上开展的一些创新,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范围都被大大扩充了。

现在大家都很熟悉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我认为新金融这个概念是从金融本质来审视,而互联网金融是从实现途径或手段上来界定的,两者其实说的是一回事。

我认为,新金融至少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第一是服务对象。金融业现在的“二八”理论未来将向“八二”理论转变,80%的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会成为主要服务对象,真正向普惠金融迈进;第二是金融生态。传统金融业壁垒分明,透明度不高,而新金融更加透明,更加公平。基于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才能做到真正的普惠金融;第三是效率与风控的新平衡。由于有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工具,金融服务效率被大大提高,与此同时,金融风险控制也在信息化时代突破了原来的盲区,金融效率与风险控制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平衡;第四是成本。效率提高必定带来成本的下降,这将惠及整个产业链条,但由于服务范围的扩大,整个金融业的规模反而将变得更大。

新金融目前的发展瓶颈,更多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金融对新金融发展的制约,传统金融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面对发展迅猛的新金融,应该展现积极拥抱的姿态,主动去适应和转变,共同推动新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法律法规要及时跟进,新金融带来的改变是深刻的也是迅速的,因此“游戏规则”如何调整则显得十分重要,该怎样促使新金融更加平稳地发展。这个问题过去有所忽视,现在已经被重视起来了。

记者:网络借贷的发展前景如何?连中峰:网络借贷是互联网金融或者说新金融里兴起比较早,发展历程比较曲折的一个领域。“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浑水摸鱼”的也不少,导致网络借贷的发展产生了不少问题。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从去年开始,国家从法律法规出发,已开始对行业进行清理整顿,网络借贷目前正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

实践证明,网络借贷模式本身没有问题,更多的是防范操作层面的风险,《网络借贷暂行管理办法》实施后,行业关心的核心问题都有了明确的答案。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讨论和争议,我想这些都会随着行业发展得到解决。

对郑投网这样的国有控股网络借贷平台来说,我们是最欢迎监管的。因为只有监管到位,才能让真正致力于这个行业的平台得到发展,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才能避免。我相信,经过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网络借贷的发展肯定会步入一个快车道。

记者:大数据技术在金融创新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连中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是针对传统金融领域里风控的一项革命。作为金融的核心环节,风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互联网金融或者说新金融,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建立于大数据技术在风控环节的革新。

实际上,很多企业早已开始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金融业务,这些业务从跨国银行传统的信贷领域,逐渐向转账汇款、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支付等领域蔓延。其中,个人消费信贷、中小企业融资、信贷风险管理等业务火热开展,都是基于风控难题在大数据条件下的突破。

当然,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还远远不止在金融的风控方面。全球知名数据公司idc统计,2014年全球金融领域有关大数据技术的开支上涨30%,超过140亿美元,产值约161亿美元,增速达到全球it产业的7倍。量化其在金融改革、人员就业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红利,3年内至少高达1000亿美元。

当下,大数据技术已全面嵌入产业、商业中,释放出巨大的革新动力。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大数据技术也将得到更深入、更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