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区是常德市中心城区,辖11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面积412平方公里,人口63万,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4年3月,武陵区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推行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2014年10月,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正式运行,先后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会、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培训班、全省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现场会、全省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交流推进会、全省智慧城市论坛、省委党校厅干班等提供了优质的现场,得到了中组部、中央政法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组团来武陵区开展专题调研,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法制日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武陵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工作进行了深度报道,两年来,共迎来了省、市领导和兄弟区县300余批,近6000人次参观考察。
作为社会治理中权重最大的综治工作,我们依托网格化、信息化平台,大胆创新,造就了具有武陵特色的“网格综治”“数据综治”“科技综治”新格局。
一、高规格布局武陵综治新起点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网格化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常委任指挥长,统筹推进全区网格化建设;下设办公室,确保网格化工作扎实高效有序推进;成立综合协调组、事件编制组、网格化建设组、信息化建设组、组织体系重构组、督查考核组6个专门工作组,落实网格化建设全区一盘棋,上下总动员。今年4月,经区委区政府同意,成立常德市武陵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专项负责统筹推进全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开发、管理、维护武陵区网格化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指导乡街、单位开展网格化工作;推进全区“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管理网格员队伍等。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区委区政府给予网格化建设高标准、高投入的物质和资金保障,确保网格化建设人员配置、工作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四到位”。2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网格化建设。其中武陵区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已进行第三期,已投入1000余万元;网格员工资每年支出近2000万元。三是强化机制保障。将网格化工作纳入各部门年度综治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给予考核分值。制定了《武陵区网格化操作规范》、《武陵区乡(镇)、街道网格化工作考核办法》、《武陵区区直单位网格化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责任和绩效考核的方案。四是强化技术保障。区电子政务办为网格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网络环境、服务器、机房等硬件设施。通过搭建应用防火墙、vpn安全网关和物理隔离等措施保证网格化平台中的信息资源的网络安全。签约科技公司承接武陵区网格化工作中的平台设计与开发,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部门工作人员、网格员操作、使用系统;还派出专门工作队,常驻武陵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办公,为系统完善、需求开发等提供了保障。
二、小网格打通武陵综治新脉络
一是科学划分网格实体。根据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以每350—500户为一个划分标准,将全区的92个社区划分成了435个社区网格,44个村划分成了142个农村网格,按照一格一员的要求为每一个城市网格都配备了一名网格员。二是锻造高素质网格员队伍。通过统一招考、培训,组建了一支550人的网格员队伍,以街道为单位成立中队,以社区为单位成立小队。由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街道、社区共同管理。出台了《武陵区网格员操作规范》、《武陵区网格员管理办法》、《网格员绩效考核细则》等文件,对网格员工作进行量化,按月度、季度、年度评优评先。两年来,先后组织网格员开展了37次专项采集行动,共采集录入各类信息600多万条;参与服务10多次全区中心工作,真正成为了政府的千里眼,百姓的“贴心人”。三是构建全方位治理体系。探索建立了“党建为统领、管理为基础、服务为龙头、自治为目标”的治理体系,开创了网格化社会治理武陵模式。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一网融合,做到了矛盾发现在网格、管理服务在网格。两年来,共排查矛盾纠纷、问题隐患5万余起,化解信访疾患21件,解决实际问题186个,开展服务11万余次。
三、大数据奠定武陵综治新基石
一是开展“三实”信息集中采集。完成武陵区主城区45平方公里范围内实体楼栋、房屋的信息采集、地址信息的清理核对,制作2.5维地图,社区民警据此进行地图实体标注和“三实”信息采集录入,有效提高数据质量和精度。累计采集信息878327条,其中录入实际居住人口462417条,完成率80.06%;从业人员57661条、实有房屋290934条、实有单位6025条。将对接警用PGIS系统建成虚拟武陵城区,并共享给户籍管理、大情报、“三台合一”指挥平台、执法办案等系统使用,有效服务实战。二是加强互联网信息采集及外部数据归集。推进公共无线wifi上网场所安全审计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上门宣传告知4110余家,相关无线wifi管控系统平台建设正在进行中;通过公安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协作,采取警种对口分类、各派出所社区分片的方式,常态化归集社会外部信息,先后采集水、电、煤气、公复场所人员、物流寄递业等社会信息4047余万条。三是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全区建立了庞大的公共信息资源库,将平安建设、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消防、质监等16个部门的200多万条业务数据进行整合,通过清洗比对和数据关联,开展统计分析、预测预警和评估研判,提高了各部门的管理服务水平。
四、高科技助力武陵综治新腾飞
一是推进视频监控建设。按照“加密、扫盲、换高清”等要求,启动365个新建视频监控点位建设;广泛摸排社会视频监控资源信息。为下步整合监控探头,推进社会视频联网打下基础。据统计,武陵区内的居民小区、公复场所、党政机关、医院等单位1070家,其中居民小区223个,有监控摄像头数量8247个,其中正常运行的摄像头数量7715个,正常运行率93.55%。二是做优技防改造。去年来,全区增配GPS定位警车39台、无线图像传输警车18台、GPS定位数字对讲机50多台、红外线报警系统192套、消防报警系统283套、电子巡逻系统57套,极大优化了我区技防水平。三是平台联动快处理。依托“云”科技网格平台,开辟实时预警通道,直观显示全区人防、巡防情况,直接对接巡防队员,实时派发任务指令,察看现场实时处理。还将12345社会求助服务平台、公安机关统一报警服务平台和网格化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了整合,探索建立了“三台合一”新模式。截至目前,网格员上报事件化解率达到98.5%;12345转办事件化解率达到100%;110转办事件化解率也达到了100%。全区的政务管理服务更加有序,部门联动力度极大增强,所有事件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
网格化、信息化不仅造就了武陵综治新格局,还有力助推了我区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等工作,社会平安和谐程度明显提升。武陵区已经荣获“全国平安区县”“全国法治区县”光荣称号,连续10年保持“全省平安区县”称号。2015年1月,全国综治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武陵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用现场连线的方式向参会人员介绍了创新社会治理方面的工作经验。(武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