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查公交行进情况的智能交通,“一门一网式”改革后的便民服务,集社保、医疗为一体的“健康身份证”……这些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交通、医疗、教育等新兴服务,正在探路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市民创造舒适便利的新生活。
佛山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推动互联网与政务、教育、卫生等深度融合,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加强在线服务平台建设和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优质资源社会化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经过近年来的探索,目前,“互联网+惠民服务”已经初见成效。
“互联网+公交”推进行业智能化建设
昨日傍晚,禅城区大塘涌公交站西侧站台内有不少候车市民。记者发现,大部分市民都拿着手机,除了看看消息外,还会不时留意公交车行进情况。
“如果不是提前看了车到哪里,就赶不上这趟车了。”28岁的李嘉琦匆匆赶到禅城区大塘涌公交站,公交车就在大约50米处开始靠站了。自从手机安装了这一软件,她上下班都可以掐着点到公交站候车,甚至还提前了解后一班车相隔的时间,以便避开人较多的公交车。
李嘉琦是“佛山车来了”手机APP的忠实粉丝。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以“互联网+公交”为目标,全力推进公交行业智能化建设。其中,公交服务APP“车来了”向市民提供覆盖全市的实时公交信息服务,深受市民欢迎。除了查询、换乘、周边、地图等之外,“车来了”还可以设置候车提醒,掐点出门。目前,“佛山车来了”手机APP 注册用户超过200万,日活跃量超过30万。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市交通运输局以一体化为主线,落实“互联网+”战略,搭建大数据处理平台,开展中心城区部分道路的交通仿真分析和运行评价,发挥智能交通的精细化应用。
“公交车要么不来,要么一来两三辆。”在上下班高峰期候车,有市民会发出类似抱怨。有了实时调度,如此状况得到改善。近日,记者在禅城区公共交通管理有限公司监控中心看到,实时调度员对车站视频、车载视频以及公交线路情况进行监控,同时骨干线路还设有调度专员。一旦出现车辆运行失序,后台会通过调整发车间隔、绕道、中途插入以及直飞实时调度,保障线路运营状况正常。
除了公交车,出租汽车信息化服务管理二期去年也正式投入使用,增强了管理部门对行业的整体调控能力。
“互联网+安全生产”引领企业升级安全管理
去年5月,佛山市正式启动安全生产“三大行动计划”,通过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政策宣讲,全方位提升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意识;借助“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创新监管工作模式破解人力不足、信息资源碎片化的难题; 通过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指引行动计划提高行业自我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三大行动,佛山的安全生产监管逐渐从粗放式管理,逐步过渡到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从事故驱动型向风险管控型转变,政府监管效率和企业履行主体责任透明度得到有效提高,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也稳步提升。
结合着三大行动,佛山一方面对重点监管行业和领域量身订做行业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半年内组织多个部门联合确定了18个重点监管行业、领域,21个安全管理类别,分别制定出90个个性化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并对企业自助管理系统进行同步调整;另一方面,还针对建材、印刷、纺织、特种设备、电力供应、建筑、危险化学等26个行业特点,分别编制了安全生产指引。据市安全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仅去年5~12月,全市各级就完成了39万家企业负责人政策宣讲、重点企业签订承诺书41000份。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引发了企业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方法的热情,成为了许多企业的贴心“秘书”。上市公司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就投入百万元建“互联网+安全生产”系统,通过在主要的生产作业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检测每一道工序后,将画面实时传输和汇总到后台。在此过程中,安全生产巡查员不仅可以快速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预警处理,还能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远程监控、掌握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这让整个生产变得透明化,安全生产责任更加清晰化。
未来,佛山将继续以“互联网+”为引领,发挥“互联网+”增能、增效、增量的优势,实现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政策宣讲行动全覆盖、推进“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增效、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将安全生产与互联网有机融合,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水平。
“互联网+政务”“一门式”窗口群众满意率98%以上
今年9月,全国“互联网+政务”交流会在佛山举行。作为国内最早推开“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的城市,佛山的改革成效获得了全国关注。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的领导、信息化专家、学者及40多位信息惠民试点及相关城市代表齐聚佛山,交流探讨“深化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助力地方信息惠民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2014年佛山率先实施“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改革,按照“先易后难”“先自然人后法人”“先区后市”的步骤全面部署推广。同时依据各区因地制宜,在不同领域和环节大胆创新,亮点纷呈,例如南海区承担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顺德区承担全国试点,推行商事登记“一门一网式”服务,探索注册登记便利化,等等。
“一门一网式”改革的铺开,服务还延伸到网上办事大厅、自助服务终端、12345热线,由综合窗口统一受理网厅和实体大厅的办件申请,形成网上办事为主、实体办事为辅、自助办事为补的政府服务新格局,解决群众办事的老大难。截至2015年底,全市网上办事大厅事项进驻率达100%,网上全流程办理或只需到窗口一次的事项占63.7%。
同时依托“一门式一网式”改革,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也得到提升。目前,全市“一门式”综合窗口办件量超过400万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通过改革,佛山已经形成了一种协同、即办的理念,深刻影响政府施政的方方面面。
此外,市经信局创新性提出打造“互联网+政务”、建设电子政务4.0,加强和创新电子顶层设计、统筹建设,改变目前资源分割的现状,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间,以广东省政府统筹部署的“一厅五页”为基本框架,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逐步规划建设市民个人网页、企业专属网页、社会组织专属网页、党政机关网页、事业单位专属网页五位一体的政务服务,实施电子政务感知网络覆盖工程、政务云统筹提升、“数据银行”建设等重点工程,基本构建起“以个人和组织为中心”的佛山新型电子政务体系,初步形成“智慧型政府”。
可以说,“互联网+政务”的“佛山模式”业已形成,未来深入改革的核心在于对大数据的运用,主动为市民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包括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的探索等,市民可通过微信、热线等渠道,及时反映身边事件。目前还在探索区块链领域,为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作出贡献,助推新经济发展。
“互联网+健康医疗”居民看病就医更“智慧”
一张“健康身份证”,记录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健康信息。它同时还是社保卡、医疗机构就诊卡,居民凭卡实现医疗卫生服务跨系统、跨机构、跨地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居民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健康卡的融合、应用和共享,正是我市过去五年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据市卫生计生局透露,经过前五年的持续推进,我市健康信息化建设已初显成效,2015年更荣获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通标准化成熟度四级甲等测评授牌。
“‘互联网+健康医疗’是个新概念,体现在卫计系统工作上主要是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设。”据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卫生信息化规划与人口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有效落实,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字化医院建设快速发展。率先推出的佛山智能健康预约挂号平台、微信导医就诊等“六有一共享”数字健康服务,也获得了市民普遍点赞。
2015年,更是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着力创新、大见成效的一年。这一年,我市在巩固“六有一共享”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九项重点工作获得突破。防控方面,我市率先建成全市学生健康监护系统,为传染病防控提供预警。医院方面,7家市直医院建立无线局域网免费为候诊患者提供WiFi; 基于居民个人名下的电子病历数据库系统一期项目已完成验收。远程会诊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已在18家医疗机构开展试运行,双向转诊信息管理系统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构建公立医院绩效监评信息系统,推进医疗机构服务监管信息平台。人口信息方面,除了加强统计工作外,规范人口死亡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提供便民办理工作。此外,各区和市直各医院信息化建设有新的突破,如禅城区积极探讨建设“家庭医生——居民健康守护人”项目,顺德区则推进区域卫生平台建设和区域PACS平台建设。
“下一步,我市‘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工作重点将放在创建医疗健康信息惠民服务新模式上。探索‘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开展互联网医院、诊室的建设试点,创建8家网络医院、7家智能化护理示范医院。”该负责人介绍,目标是到2018年底,全民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初具规模。网络医院和智能化护理示范医院建设工作居全省前列,有1所医院成为省级网络医院,有2所医院成为省级智能化护理示范医院。
“互联网+教育”名师在线想学就学
在2015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上,国内首台中小学数字化科学探究流动实验室“探索号”吸引了大批市民动手做实验。在手机辐射测试中,一名学生让妈妈给自己打电话,电话铃响起时,触屏式计算机显示的数据曲线飙升,实验结果一目了然。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代表成果之一,“探索号”至今已服务60多所学校,可流动的先进设备让不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促进教育现代化公平与均衡发展。
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岑健林介绍,一年以来,“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逐步开展,成效显著,尤其是可视化项目与资源的增加。“可视化资源将知识可视化,数学公式、物理原理等枯燥的知识以图形、视频的方式呈现,变得生动有趣,可增强学习效果。”
早在2015年以前,“名师在线辅导”、“网上教学资源超市”等平台的建成就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数码学习港”的应用也有力地支撑了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一年来,各大平台的资源日渐丰富,发挥互联网及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优势,可视化资源亦逐渐增加,将复杂的公式、原理变得简单易懂。
其中,佛山在国内首创的“微课”资源建设也新增交互功能,在技术上支持学习可视化。在新型“微课”制作中,老师可添加实验原理动画、数据图形等,视频不再是“微课”的单一形式,灵动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微课”平台还针对手机用户推出了手机客户端。
未来,佛山教育信息化工作将继续全面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以技术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发展,减轻学生认知成本与负担,逐步迈进技术支持下可诊断、可干预、可控制、可自愈的教育感知时代。
记者欧阳姝瑾、莫璇、林舒、潘宇莹、岑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