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扶贫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来源:广西日报 更新时间:2016-10-23


 

 

本报南宁讯(记者/韦继川)广西扶贫信息化建设从起步到运行,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取得骄人成绩:创造性地建立了“史上最严”精准识别体系,编制全国首份精准扶贫分析报告,填补了广西扶贫信息化建设历史空白。

“信息化建设滞后、管理方式粗放、扶贫对象缺乏动态监测,是之前广西扶贫开发工作的短板。”自治区扶贫办一位负责人介绍。2014年7月,我区扶贫信息管理部门成立之初,没有现成的样本,一切从零开始。技术攻关小组经过一系列反复测试和探索,模式逐渐成型。目前,覆盖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的广西扶贫开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一期项目的10个子系统已全部建成上线使用。其中,建档立卡子系统中贫困户、贫困村、易地移民搬迁登记表,根据广西实际设计了300多项指标,比其他省(市、区)多近200项,信息更完整、更实用。系统的建成填补了广西扶贫信息化建设历史空白,极大提高了全区扶贫系统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据悉,二期项目的5个子系统正抓紧开发建设。同时,相关部门正在牵头建设广西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建成后可实现扶贫部门与各行业部门系统信息有效对接,实现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纵横数据交换共享。

贫困对象是谁?在哪?怎样造成贫困?这些情况不明,使得广西扶贫开发工作有时难以精准发力。去年10月至今年1月间,我区利用全国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活动的契机,决定在全区重新开展一次精准识别贫困户贫困村行动,彻底解决了脱贫攻坚“扶持谁”的问题。我区动员25万干部,采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识别法,按照“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程序深入细致开展工作,通过对全区2000多万贫困人口、560多万户贫困户进行逐户打分,逐级评议审核,高质量完成了全区精准识贫任务。广西新一轮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成为全国新范本,创造了精准识贫的“广西经验”,得到有关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

建档立卡后,我区扶贫部门又对识别出的贫困户、贫困村(屯)数据进行全面梳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全国首份精准扶贫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准扶贫数据统计分析报告》,为各级各部门落实帮扶责任人,制订帮扶计划,实施精准帮扶提供了有力依据和有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