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新闻发布会举行及记者提问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6-10-25

主持人(徐和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北京市经信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新闻发布会,我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徐和建。大数据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驱动力,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将通过一系列工作举措和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我市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及服务业态快速发展。为向社会公布《行动计划》的各项内容,深入解读相关的政策,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了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毛东军,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新闻发言人任世强。

下面,有请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任世强介绍《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有关内容。

任世强:各位媒体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感谢新闻媒体的朋友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下面我围绕《行动计划》的编制背景、发展基础、主要内容等方面做简要介绍。

一、编制背景

大数据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驱动力。为全面落实国家大数据发展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建设网络良好生态,突破核心技术,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北京市政府于近日正式印发了《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行动计划》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夯实发展基础为依托,以推动融合开放为目标,以推进创新应用为核心,以强化安全保障为重点,大力支持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为全面构建我市大数据和云计算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生态,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治理“大城市病”、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基础

北京市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尤其政务信息化基础好,北京市区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支撑了1000余项政务资源的共享交换,有效支撑了房地产监管等全市重点工作;北京市政务数据资源网自开通以来,开放了大量政务数据资源,汇聚了一批基于政务数据资源开发的应用程序,累计页面点击量1亿多次,有效推动了全市政务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资源共享、确保安全”的原则,北京市开展了市级政务云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已有20余家市级单位的60多个系统在市级政务云平台上运行或测试。“北京通”将信用管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用事业服务等20 多种服务集合在一张卡上,并承载发放养老助残补贴等金融功能,截止到2016年7月底累计共发放北京通704.6万张。

作为全国科教智力资源的密集地区之一,北京市高端人才聚集,科技创新型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众多,汇集了全国60%左右的大数据企业,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应用等领域涌现了大批大数据企业,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北京在政务、交通、医疗、教育、交易等领域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相关标准及政策基本完善,为大数据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内容

结合北京市大数据发展的基础条件,《行动计划》提出将本市打造为国内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创新中心、应用中心和产业高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培育形成完善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公共大数据融合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公共数据开放单位覆盖率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大数据和云计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打造10个以上大数据和云计算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培育20家以上面向全球的平台型龙头企业,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从业企业达到500家以上,打造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行动计划》提出了四大任务15项工作要点,并明确了每项工作的责任单位。一是从宽带网络、物联网、基础公共云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大数据交易汇聚中心等几方面夯实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基础;二是健全融合开放体系,培育融合开放环境,推动公共大数据融合开放;三是从政府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全面深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创新应用,如发展政府决策大数据、市场监管大数据、交通管理大数据、生态环境大数据、市民服务大数据等;四是完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安全支撑能力,强化大数据和云计算安全保障。

四、《行动计划》亮点

一是大数据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和集约创新。提出实现4G网络全覆盖,在北京城市副中心、2019北京世园会园区、北京新机场、2022年冬奥会场馆等地率先开展5G网络商用示范,加强对传感网、摄像头、电子标签等物联网感知设备的统筹布局和共建共用,推进基础设施快速建设。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全市统一的基础公共云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大数据交易汇聚中心。站在全市层面统筹部署不同层级、行业和领域的公共大数据汇聚中心、应用中心和管理中心,提出完善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共享机制,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统一汇聚和集中开放,建立健全政企互动的大数据采集、共享、应用以及管理的相应机制和办法,营造全市域的大数据融合发展生态,推动大数据的集约创新。

二是大数据综合集成应用有突破。推行“互联网+政府服务”,研究建立互联网以“北京通”号、政务专网以身份证号为身份标识的电子证照库,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一窗口受理、一平台共享、一站式服务、一网式办理,让市民少跑路,同时在医疗健康、教育、旅游、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不断拓展大数据应用;聚焦“大城市病”治理,重点在交通、环保、城乡规划、公共安全等领域专项部署,对大数据在缓解交通拥堵、交通出行服务、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警、水资源监测评价、国土资源管理以及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应用明确了具体任务。

三是大数据政企协同发展有支撑。面向全市大数据的综合应用与协调发展,明确了政府的数据开放责任和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出以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强调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在大数据各种应用中的创新作用,支持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进行增值开发和创新应用,全面支持工业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服务业大数据等产业发展。

四是大数据安全持续健康发展有举措。明确提出要建立有利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修订《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完善政务云统筹管理制度、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制度,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安全保密管理措施,制定个人数据信息保护制度等,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及支撑能力,优化大数据发展的政策环境。并提出依托北京市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北京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充分发挥北京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等创新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扎实抓好文件落实,并将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大数据采集汇聚、共享开放、规范使用、创新应用等配套的标准和政策文件,加强政策落实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保障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任世强委员非常详实的情况介绍。

主持人:今天发布的《行动计划》内容公布专业性强,相信媒体朋友有不少问题要问,把时间交给各位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机构的名称。

《北京晚报》记者:“十三五”期间要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有哪些优势?

毛东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在大数据云计算方面有非常显著的优势,跟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起来。具体上大概有三项。

第一北京是全国最大的数据资源的集中地。从市政府层面来讲,北京市政府在数字化时代,政府业务的数字化做得全国领先,通过这么多年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另外大家都知道,中央部委,绝大多数的央企都在北京,这些中央机构的数据中心,包括全国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也积累在北京。第三是北京也是中国的互联网中心,我们现在全国网民访问的大型网站,大型的网络数据中心,网络的交换中心也绝大多数都在北京。这是我们北京发展大数据最好的,或者说最具优势的一个特点,我们是数据资源最集中的一个地方。

第二是北京在发展大数据方面产业优势非常明显。北京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而且软件信息服务业也占到北京GDP超过10%的份额。国内绝大多数的大数据企业都在北京。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我们也特别高兴看到,现在北京很多传统的IT企业,正在向以数据为核心的IT信息这方面来进行转变。另外,我们北京的中小企业创新方面,我们在这两年也涌现出来一大批非常有活力,非常有创新力的小型的大数据企业。这些企业非常有特点,而且有些企业在大数据领域已经开始盈利了。我们统计过,在全国大数据企业百强里面,应该有一半以上都在北京。我们发展的产业优势极明显。

第三也是作为首都的特点,大数据作为新技术,新领域,我们在人才、研究、研发能力这方面在全国也居于领先地位。北京也率先的成立了北京大数据研究院,这个研究院是联合北京的主要高校,相关的研究机构和有关企业,来共同组成的。这个研究院为代表的,我们北京在大数据的研究、研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特别明显的优势。所以说,我大体上归类北京在大数据的优势,主要从这三方面来体现。谢谢。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想问一下,通过北京市大数据的落实,能为百姓和产业界带来哪些影响?比如说我看到文件资料上提出有个人信用信息的系统初步建成,归集了哪些委办局的,今后可以做什么?第二个问题,从哪些方面为社会各界带来服务?这个大数据和云计算老百姓听起来不是太懂,能不能解释一下之前大数据和云计算没有发展的时候,跟发展之后对比,城市或者是其他的方面有什么进步?谢谢。

毛东军:谢谢您的提问,这个提问也特别好。实际上北京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根本目标,就是我们现在大家常常提的,我们要真正的提高全体市民的获得感。通过发展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具体来讲是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大数据和云计算能显著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助于通过多种举措来解决“大城市病”。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大家对交通问题也非常关注,我们利用交通大数据,通过把全体市民的出行,他的居住地点,他的工作单位,这些相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收集、综合分析,我们就可以为北京的未来交通规划,为了实现我们现在提的居住和工作能够相适应,这些提供非常好的决策参考。

另外,北京交通大数据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对交通领域的相关数据,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通过向社会开放,向市民的发布,我们可以把北京的所有静态交通信息,比如说北京正在做的,我们对路侧停车的智能化管理首先发布出去。在未来,随着大数据的工作深入进行,随着智能交通,或者说是交通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非常精准、实时的把北京的动态交通信息公布出去,这样使市民在出行方面能受益。

第二,在大数据方面,在涉及到公民,涉及到法人的政府服务方面,能够显著的提高市民和法人这个企业的获得感。具体来讲,国家也经常提的这句话:要让数据多跑路,要让市民少跑路。通过后台整合,把所有的公民个人,法人的相关事项在后台串起来,把相关信息整合起来,改变现在办事情跑很多个部门,同一个证照,同一个证明需要重复提交。在不久的将来,大概一到两年时间北京就要真正实现咱们说的市民和法人办事只要跟政府打一次交道,所有的事项都是由后台的数据来进行。这是举的例子。

其实对老百姓,对法人服务方面,在大数据方面还有很多方面的事情可以做。就像北京很快要发放居住证。我们现在就把居住证定义成我们为外地在北京的常住人员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的一个综合的卡。也就是未来,我们通过后台大数据的分析和这种关联,我们持有居住证的市民就可以利用它来享受所有的北京对这个市民的公共服务。就这些也就是说我们能显著改善老百姓在享受政府服务方面的体验,也是真正的实现信息化要提升市民的获得感。

第三,在这个文件里面也提出来,政府在大数据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提出一个原则:凡是社会上能提供的,政府都不做,我们政府就是更多的用采购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来获取大数据服务。我举个例子,近期交通委在分析北京的道路、车辆流量情况的时候,北京到底是哪条街道拥堵,拥堵成什么样,传统是政府花钱,在车上装GPS,建一个网络,把数据传回去再分析。现在社会能提供更准确,更实时的北京道路拥堵状况信息,我们这回定下来就是说政府不再自己做了,当我们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向社会采购。好处是大幅度降低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成本,第二是我们通过购买社会服务,也促进了大数据新兴产业的发展。

最后一个好处,大家也知道,这种叫精准化服务的前提是基于对服务对象的精细化的、精准的一个分析。如果要想实现精准化的服务,前提是我们要对服务对象各种各样跟他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大数据的整合,进行大数据的分析。通过大数据的发展,除了政府之外,我们也相信在未来几年,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机构,在针对它的服务对象进行服务的时候,就能够提供更加精细,更加精准的服务。其实这方面,我们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做得非常好,比如说大家都喜欢网购的,像一些网购企业,你只要一上,它就会推送你比较喜欢的东西。它实际上是利用你的消费习惯,利用你的大数据,跟你相关的信息来分析你喜欢什么。这就是最简单的大数据分析,未来,我们相信在各行各业的服务方面都会有有针对性的服务,这样让市民享受服务的时候,更加精准化,更加快捷。

刚才提的关于信用的工作,请任委员来回答。

任世强:感谢你对信用工作的关心。现在个人用户正在汇集数据。以居民的身分证号码为基础,汇集了公安、民政在内的十几个部门的数据,目前还在汇集。希望今年年底前把政府部门的所有涉及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都汇集到一个库里去。目前的汇集情况是这样。

服务情况是政府内部在使用,我们正在研究通过互联网和线下服务的方式,为市民提供服务的管理办法,正在研究之中。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可不可以谈一谈相比其他城市,北京市的《行动计划》有哪些创新点?

毛东军:国内各个城市各自发展大数据,都针对各自地区的特点都不错,也都是非常适应各地的发展的。作为北京来讲,因为刚才在回答提问的时候也提了,北京发展大数据方面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所以说这回我们根据北京的地域特点,是根据北京大数据特点来做的。第一个是提出来北京市为发展大数据,为发展互联网服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服务,还是要按世界最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在这里,我觉得一个亮点就是我们第一次提出来,北京市要建设这种物联传感一张网,也就是我们要真正地通过努力实现万物互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按规划的要求,下一步要按统一的规划,把现在北京市已建的各种各样的传感设施,通过窄带互联网技术,咱们关注科技的都知道这个非常热,通过这些技术把它串联起来,汇集起来,供政府各个部门的使用,以及我们将来可以把这些数据再进行脱敏处理,也就是去除个人隐私的处理之后,向社会开放。让更有活力的大数据企业对这些数据进行应用和开发,给市民,给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亮点,提出来按万物互联的目标建设物联传感一张网。

第二个特点,我们这回真正的给出了政府数据开放的时间表和具体任务。这个也是这个文件特别大的亮点和重点,大家也都知道,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一直是信息化方面的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回我们提出来到2020年,我们政府部门的数据开放,这种开放部门要超过90%,也就意味着凡是跟社会,跟市民,跟法人,跟社会管理相关的所有部门都要进行数据开放。因为政府还有一些部门是内部管理,跟社会关系不大。另外我们也提出来,对于数据开放的部门,数据开放率要达到60%。通过这样将来真正地实现国家的要求,也能实现我们对大数据,对社会的一个需求,我们把大量的、海量的政府数据资源,现在已经建成了北京数据开放网站,向社会进行原则上是无偿地开放。

第三个特点,我刚才也提了,这个文件里也特别明确提出来,界定了政府和社会在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方面的一个界限,政府不是无所不包,什么都干。我们想政府在大数据事情里面就是三件事。一件事是通过制定规则,通过制定政策给大数据的发展创造比较好的市场环境。另外一件事是政府通过内部数据整合,通过强制的数据开放,然后真正地把政府的数据,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许可范围之内向社会开放。第三件事是通过大数据提高政府本身的治理能力。比如说在交通、环保、医疗、教育等领域。其余的事情都应该交给市场,交给社会去做。让市场,让社会来做的时候,政府通过采购服务的方式来进行支持,通过开放数据的方式来进行支持。这是我觉得这个文件里的第三个亮点。就是特别明确了政府在大数据中的位置,而不是说我无所不包,所有都是我的事,所有都是政府自己干。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看到在《行动计划》当中提到要在期限内实现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地的5G网络的商用示范,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第二个问题是您提到大数据的融合开放,目标是开放单位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能否提供一下现有的数据,也就是现在的现状。

毛东军:谢谢。我先说一下5G。5G作为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5G方面,国家相关部门也在紧密推进。按时间表的话,这个不做数,时间表还取决于5G的研发和相关的基站、交换、终端这些设备等的成熟度。预计是在2018-2020年之间,会形成试商用。在冬奥会开的时候,就肯定会投入正式运行。因为规划的时间是到2020年,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为5G未来的发展预留条件。大家关注科技口的记者都知道,5G在技术上特别大的特点是大容量,小区制。将来网络的速率会非常宽,但是每一个基站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小。也就意味着5G建设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基站,比现在4G的基站密度大概大5到10倍这样的密度。

文件里面,我们提出来在通州副中心,延庆的世园会,冬奥会场馆,新机场提供5G服务,主要是在信息建设方面,通过多功能路灯杆这样的方式预留足够的基站。等5G要用了,所有建成了,这个时候对建成区再建基站会非常困难。而且,我们也在跟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地进行沟通,一旦5G具备试商用条件的时候,北京的上述地区就要国内第一批试商用的区域来进行搭建。我们预计这个时间应该是在2018、2019年左右。这个主要是根据5G的成熟度,到目前为止5G的标准已经定型了,但是相关的设备,各个厂商都已经研发出来了。但是作为一个要成熟的网络,最核心的是第一设备要稳定,第二是设备要互联互通,这方面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第二个关于已经开放的数据呢,我们在全国比较早的建设了北京数据开放的网站,就是BJDATA(网站名),因为数据开放也是刚刚起步,基本以静态信息,以空间地理相关的信息为主,有40多万条的数据。下一步的话,我们在大数据发展方面,刚才我讲了,政府的重中之重,就是我们要把政府的数据汇集起来,整合起来,大家在文件里也提出来,北京市要建统一的大数据的汇集融合平台,再通过一系列的处理。这些处理主要是把涉及个人隐私的相关数据替换掉或者是加别的标签,通过北京DATA网站向社会开放。预计今年年底前,有一大批的新的数据来进行开放。这个市委市政府也特别重视,市政府专门开专题会议在研究部署这件事情。谢谢。

主持人:如果没有问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媒体朋友对本次发布会的关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