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标准促智能 让城市更“智慧”
来源:成都日报 更新时间:2016-10-31

(原标题:以标准促智能 让城市更“智慧”)

质量强市 成都在行动

让生活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是城市治理的目的所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坚持智慧治理,加快构建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体系,创新政府行政管理手段和服务方式,促进城市服务网、民生网、安全网“三网合一”。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在“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交流会”上指出,智慧城市标准是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聚、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智能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效应用的重要支撑。

作为科技部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以及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2部委确定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近年来,成都市将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改善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普及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同步推进信息化与产业提升、市民生活、公共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助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
健全政策做强支撑

创新构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

今年3月,我市相关部门就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加快成都智慧城市建设课题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当前,以职能划分为特征的城市信息化各自为战的特征还较明显,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全过程管理、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各信息化系统按照各部门业务需求和标准建立,难以相互衔接连通,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在整个城市管理的全局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化体系。

突出问题导向,强化精准施策。我市按照“统筹规划、政策支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合力推进”思路,进一步建立健全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支持措施。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制定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通信枢纽建设、物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等一系列规划和配套政策,制定了政务信息资源交换标准、信息安全管理服务相关标准,破除“信息孤岛”,积极发挥了政府在智慧城市应用示范、政策环境、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先导性作用。

同时,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服务体系。通过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大力实施宽带成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三网融合等工程建设,推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万国数据、中立数据、曙光公司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工程建设,加快构建智慧城市的网络传输体系、数据资源与容灾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应用支撑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智慧城市技术支撑体系。

目前,成都城域网出口总带宽超过3600GbPS,开通了国际直达专用数据链路,建成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光纤到户覆盖家庭住户超过670万户,光纤宽带用户突破300万户,全部行政村实现通光纤和宽带,家庭宽带普及率超过76%。4G网络现已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高新区还组织行业内掌握核心技术的若干企业,联合协商制定了全国智能城市光纤入户领域首个联盟标准《智能城市光纤入户规范》,在建筑的光纤入户设施建设方面,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有益补充。
集约建设共享使用

智慧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众所周知,畜产品的屠宰加工环节在整个农产品监管链条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在成都,通过“智慧动监”管理系统,已能实现对一头猪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可追溯。

走进都江堰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屠宰场对每只猪的去向进行登记,并附上一张记录了生猪从进场到出场各环节的芯片,从而实现了猪肉产品质量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质量可控。为防止养殖企业瘦肉精,市农业执法总队综合处处长石兰介绍,我市制定检测标准,按照企业自检+监管部门抽检的形式进行检测,在驻场官方兽医监管下,统一收集、实时上传信息,合格猪肉产品必须凭“两章两证一芯片”才能出场。

近年来,我市以民生和公共服务为重点,按照国家、省制定的相关信息化标准规范,实施了一系列信息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开展了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道路交通、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现代物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安全生产监管系统、肉菜溯源系统等一批智能应用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

高度信息化的背后,是我市积极推行“统一建设、共享使用”的集约化建设模式。按照“以应用聚资源、以资源促应用”的思路,我市实施机房、网络、政务云平台等政务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推进政务应用向云计算转型,已有140多个应用系统在电子政务云平台上部署运行,促进了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按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标准、信息安全管理服务相关标准,大力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有效地保障了各部门业务应用的需要。归集数据69类645项4亿条,提供跨部门数据共享服务1300万次,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政务服务中心 、市公积金中心等部门已开展公民信息共享利用;法人库也归集了40余个成员单位的3200万条记录并开展共享应用。在业务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实现对480余万流动人口信息、38万贫困人口救助信息、1200多万参保人员信息等有效管理和相关部门共享利用。本报记者 黄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