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办事零障碍 服务零距离
来源:乌海日报 更新时间:2016-11-10

 
“办事效率高、态度好,这服务真是没的说。”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刚刚办理完营业执照的马崇丽赞不绝口。

作为单位的办事人员,多年来马崇丽一直在和各种手续打交道。过去的行政审批难,很让马崇丽觉得头疼,而近年来政府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更是让她深有感触。

“拿办证来说吧,过去怎么也得跑几趟,要么缺手续,要么等审批,确实挺麻烦。”马崇丽说,“现在办事方便多了,繁琐的程序和漫长的等待不见了,再不用来来回回地跑了,只要手续齐全,一次就能办好。”

政务环境是代表一个城市文明水平的“第一环境”。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高度重视政务环境建设,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提升办事效率,努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推动了城市文明水平整体提升。

行政队伍是政务的实施者,其素质和水平决定了政务的推动力和执行力。我市把加强干部队伍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有的放矢的理论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活动,确保干部学有所得、学有成效、学以致用。

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同时,我市高度重视窗口单位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通过党员带头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机关效能工作制度,严厉整治“庸懒散软拖”现象,确保窗口主动办、马上办、办得好。

推进高效行政,简政放权是关键。我市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缩减审批事项与简化审批流程、改进审批效率、提高审批质量并重,实现了审批事项、审批时间和审批费用的大幅减少。目前,我市现场“即办件”在行政审批事项中的占比达94.7%。

围绕服务民生,我市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不断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不论是大政方针还是日常琐事,通过网络、电视、电话、微博、微信等方式,市民都能及时全面了解。作为我市政务公开的重要阵地之一,“乌海政府门户网”丰富的服务栏目和不断更新的专题专栏,涵盖了政务公开、办事服务、交流互动等内容,有效地实现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立足地区实际,我市还积极创新行政审批模式,在工业项目、商贸流通、便民服务等涉及多个部门的重要领域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由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指派专人对重点项目进行全程协调、领办服务,确保项目审批时限在现有基础上压缩50%以上。

在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按照国家、自治区的相关工作要求,我市坚持权力法定、精简和效能的原则,对行政权力进行了认真梳理、归类和确认,对审批事项进行大起底,将保留的审批事项在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布,全力提升改革的“含金量”。

不仅做好审批权力的“减法”,我市的改革还在于做好政府服务的“加法”。目前,我市已实现了市、区、镇(街道)、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各区均设立一站式政务服务场所和管理机构,三区有条件的镇(街道)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社会救助、计划生育、法律援助及便民惠民政策措施等都纳入到基层政务服务机构办理。

政务环境是考验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多年来,我市积极打造一流政务环境,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不仅擦亮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窗口,还给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提高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民意测评显示,群众对我市政务服务满意率高达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