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市政字〔2016〕153号
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承德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51号)精神,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社会事业融合创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把互联网作为创新创业和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促进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和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智慧型产业集群,使互联网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二)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2016到2017年。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快渗透融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初具规模;第二阶段2018到2020年。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促进制造业、农业、旅游业、能源等产业升级方面成效显著,初步形成龙头带动、园区承载、平台支撑、推广普及的“互联网+”产业集群推进机制。到2020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宽带承德、无线承德、光网承德、高清承德、三网融合等基本完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城区家庭力争达到1000Mbps宽带接入能力,农村地区普遍具备12Mbps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行政村实现宽带全覆盖,重点产业集群园区宽带接入率达100%,无线WIFI实现全覆盖。
——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集聚6-8家支撑“互联网+”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55%、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42%。新增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家,引进培育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80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培养“互联网+”各类人才20万人。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平台,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互联网应用有序开展,打造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基地。
——智慧城市成效凸显。智慧民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互联网在社会服务领域全面普及,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0%以上。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环保等一批智慧城市重点项目取得实质性建设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重点行动
(一)“互联网+”创业创新
1、发展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深化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开放数据计算、存储、云应用等服务,打造面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开放式服务平台。集聚创业创新资源,搭建以公共研发、检验检测、信息服务、设备共享等为重点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建设一批省级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以高新区为重点,重点培育用于创新创业型小微企业的技术交流、知识产权运营、通用技术合作研发、技术服务与测试、创新创业信息和中介服务、创新创业产权交易等若干支撑平台类项目。(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高新区管委会)
2、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打造“承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区”微中心,加强高新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为有效承接京津产业梯度转移和功能疏解创造空间。围绕中关村示范区科技、人才、资金、智力等资源和承德生态、区位、能源、产业等优势,聚焦大数据、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推进承德大数据产业园、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承德园、承德生命健康产业园和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承德园)、承德中关村天合京津冀高新技术转化中心等园区、项目建设,推动京津科技成果到我市孵化转化。搭建承德·中关村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参与设立中关村协同创新共同体发展基金,促进承德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高新区管委会、中关村对接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国控集团)
3、积极发展众创空间。调动全市高等院校、科技企业孵化器、科研单位、创业投资机构等现有资源,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积极推动承德中关村大数据电子商务创客空间、亿蜂承德双创基地、承德优客工厂、宽城县众创空间、承德石油专科学校仪器仪表产业孵化器等载体建设,吸引京津等地众创空间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自建、共建众创空间。到2020年市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20家以上。(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
(二)“互联网+”制造业
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广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状态实时监测、自适应控制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鼓励承德露露、山庄集团、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骨干企业探索发展智能工厂、智能装备和智能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围绕精密智能仪器仪表、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石油装备等优势行业,以苏垦银河连杆、华远自动化、克罗尼仪器仪表、五岳环保科技等装备制造企业为重点,推广应用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数字化物流跟踪、在线检验检测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2、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对采集的用户信息、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广模块定制、众创定制、专属定制,开展网络协同研发,实现需求、研发、产品、市场、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工业企业实现生产全流程的互联网转型,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资源、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催生在线研发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协同制造等新业态。(市工信局)
3、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支持引进安防、交通、电力、医疗、汽车、消费、工业监测和控制系统等智能化领域行业内骨干企业来承进行优势终端产品生产和基地建设;鼓励引进高等院校研发团队来承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3D打印、车联网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可感知、可计算、可交互的新型智能装备和产品。加强与北汽福田、航天科技集团、神州数码等企业合作对接,提升汽车电子、交通电子、工业监测等领域智能化水平。(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三)“互联网+”现代农业
1、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树立“互联网+”经营理念,在生产、加工、营销等各环节主动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神栗、缘天然、怡达、润隆等龙头企业与天猫、京东、1号店等第三方平台合作,设立特色产品馆或旗舰店,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帮助优质农产品生产大户利用互联网加强与京津细分市场的有效对接,引导河北承德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北区蔬菜果品批发交易市场、围场“木兰缘”电子商务园区、平泉三联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大宗农产品网络直销。建立承德“生态有机农产品电商营销产业联盟”,依托“大槐树”电商平台等企业实现村级电子商务应用全覆盖。鼓励农业生产基地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农村旅游、农家乐、养老养生等农村经济新业态的发展。(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农牧局)
2、打造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围绕设施农业、林果产业、中草药产业、畜牧业、休闲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建立覆盖承德重点农产品的综合农业云平台,整合全市涉农信息资源,有效推进政务服务、生产应急指挥、物联网应用服务、病虫害预测预警、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等智慧应用。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机构合作,建立智慧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生态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体系与运营模式,实现农业产销对接和物流供应的动态化和数据化管理模式。(市商务局、市农牧局)
3.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和精准扶贫。引导发展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式,建立农业物联网感知网络,在耕地质量管理、肥水药精准实施、农机导航与调度等农业生产关键领域,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推进畜禽设施和渔业设施养殖的智能化。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信息进行远程采集、实时监测、预警管理,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以精准扶贫为目标,提升扶贫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让大数据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通过电商扶贫、互联网金融等手段,扶持贫困地区的人才培养,改变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理念和方式。(市农牧局、市科技局、市扶贫办)
(四)“互联网+”智慧能源
1、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着力增强电网对新能源发电、分布式能源等能源利用方式的承载和适应能力。突破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使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太阳能、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及时有效接入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开放共享的电力配电网络。(市发改委、承德供电公司)
2、构建多元能源网络。推进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突出抓好光伏项目全市布局、抽水蓄能新项目遴选、热电联供小型核反应堆选址和风电规模平稳提升工作,探索新能源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能源云平台。依托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核电及生物质能、天然气综合利用构建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互济互补的局域能源网络。(市发改委、承德供电公司)
3、创新终端能源消费模式。完善充电设施布局,形成数量适度超前、布局合理的充电设施网络服务体系,并建立全市统一的充电桩使用管理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全市充电桩规划建设、运营情况的实时监控。重点在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等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能源交易公共服务网络,提高燃气、电力等清洁高效能源在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市发改委、承德供电公司)
(五)“互联网+”政府服务
1.提高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依托中国电子长城网际公司建设承德云服务中心项目,推广政府购买云服务的模式,开展基于云计算和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与应用。构建信息公开、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一站式”网上政务大厅,实现行政审批全流程网上办事服务,实现市民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及移动终端一站获取政府相关信息和相应服务,查询、办理社会保险、公积金、户籍、出入境办证、营业执照、交通违章处理、交通卡充值、景区实时客流、个税、预约挂号、空气质量等政府线上服务。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工具,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以及时、便捷的方式与公众进行互动交流。(市工信局、市委宣传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2、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开放。鼓励各市直机关重要业务开展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梳理政务信息资源、数据资源,建立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数据资源清单及开放目录,分批分期逐步建立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政务在线协同与信息共享。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全市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共享,推进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市工信局)
(六)“互联网+”民生服务
1、发展智慧医疗卫生和健康养老。全面推动市内二级以上医院与与北京协和医院、积水潭医院、北大医学院、同仁堂等京津著名医院就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大国际健康产业园、中国人群细胞生物信息库等一批合作项目推进力度,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咨询、预约诊疗、分级诊疗、个人健康信息查询、移动医疗、智能诊断和远程医疗等医疗服务。推进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库、电子病历资源库和人口信息资源库为基础,以居民健康卡为连接介质,覆盖高效统一的卫生专网,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六大业务应用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建设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的医院自助服务平台,开展网上挂号、询诊、购买、支付等便捷服务,推进医疗大数据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深度开发应用。鼓励社区和养老机构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定位等技术,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推进智能居家养老。支持京津冀优质医疗资源、养老机构来承开展医养结合信息共享和连锁经营。(市卫计委、市民政局)
2.创新教育网络服务模式。落实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全部实现光纤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个人自主学习空间人人通,逐步建设和完善全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数据中心。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契机,推动市属大中专院校与北京、天津高校及优质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合作,开办好在线课堂、同步课堂等网络教育。整合、优化行政办公、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资源、学生学习等平台,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加快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步伐,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市教育局)
3.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依托腾讯微信便民服务平台发展旅游订票、餐饮住宿、体育娱乐等信息服务,推动生活服务实现线上预订与线下服务的结合。发展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型业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民族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化品牌。通过腾讯微信接入“城市服务”,将政府部门线下办事流程升级到移动端,通过位置服务、预约预检、业务办理、线上支付、进度查询、评价投诉等功能,实现全流程、闭环式的移动端办事服务。(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工信局)
4、推进交通管理智慧化。建立全市交通信息服务数据中心,为社会公众出行提供信息服务,逐步完善道路、车辆、换乘站、停车场的传感和传输体系,谋划建立基于城市数字化地图的流量监测、信号诱导、车牌识别等交通感知系统,监测交通事故、异常停车、车辆拥堵、车辆逆行等异常事件,以文字、图片、视频、地图等形式,为出行者、管理者提供静态、动态的交通信息,实现交通信息感知的网络化、数字化和可视化,推进中国华录集团智慧交通项目。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实现全市交通信息服务数据中心与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的互联共享,为公众提供跨区域、立体化、全过程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市交通局、市公安局)
(七)“互联网+”文化旅游
1、加速文化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支持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业务,加快内容集成和数字传输综合平台建设,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打造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多样化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文化产业公共平台,通过互联网激发文化消费需求。加快建设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互联网文化企业提供金融、培训等中介服务,构建以“互联网+”为主导,创意设计产业为支撑的创新型的互联网文化产业基地。(市文广新局、高新区管委会)
2、推进旅游管理和服务智慧化。以“两带三环五大板块十大度假区”为重点建设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扩大京津冀区域合作成果,鼓励坝上、山庄、外庙、长城等重点景区、特色农家游、旅行社、宾馆、餐饮娱乐单位与承德旅游网等平台对接,将旅游产品分销到携程网、艺龙网、途牛旅游网等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建立完整的旅游服务产业链,实现对客源目标市场的有效营销。建设承德旅游应急指挥中心,实现景区周边道路车流情况、景区舒适度、长途客车及旅游车辆轨迹管理、出境及地接团队动态管理、天气状况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建立旅游呼叫中心体系,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声讯服务。开发移动终端应用,实现网上预定、移动支付、电子票入园、景区地图导航、自助式导游等功能,提升景点配套服务效率,激发游客消费潜力,努力把承德打造成为有地方特色和地域风情的生态旅游和休闲养生高地。(市旅游局)
(八)“互联网+”生态环保
1、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开展环境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宏观环境数据资源的大数据分析,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以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作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互联网与生态环保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助力科学“治污”、“治霾”,建立集污染源和环境质量数据整合、数据集成、数据交换、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功能于一体的承德市环境能源数据中心,实现环境、能源监测检测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推行环境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推进全市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公开,通过互联网实现面向公众的在线查询和定制推送。重点推进软通动力公司城市颗粒物网格化监测云服务平台项目。(市环保局)
2、大力发展智慧环保。依托京津冀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研究院承德有限公司、河北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开展智慧环境规划运营、生态修复治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大数据等环境保护全产业链服务。推进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网络管理,加强环保监管,构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推进环境信息数据共享公开,形成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市环保局、市发改委)
3、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以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废旧资源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强化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信息管理,构建网络化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推动现有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推进行业性、区域性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建立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夯实发展基础
1、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智慧承德”工程,大力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工作,建立直连北京的网络通道,提升网络容量和智能调度能力。扩大4G和WiFi网络的覆盖范围,建设“无线城市”,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加快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市工信局、各电信运营商)
2、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德鸣大数据产业园、华唐软件服务外包基地、斐讯IDC中心、中兴能源大数据中心、国家旅游局数据灾备中心等项目建设,做优做强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全面支撑“互联网+”行动的推进实施。(高新区管委会、市工信局)
3、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强化信息安全意识,把信息安全保障贯穿“互联网+”行动的全过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积极引进一批先进实用的信息安全技术软件,加快更新升级现有检测设备,坚决防范信息安全事故。加强网络安全执法,对全市各类网站进行全面摸底,查找漏洞、督促整改,对非法泄露、窃取、买卖用户信息的,要进行严厉打击。积极开展网络安全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市网民依法上网、安全上网、文明上网意识。(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工信局)
(二)加强智力建设
1、加大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力度。围绕“互联网+”发展需要,鼓励我市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课程,联合企业培养产业学科人才、产业技能人才、城乡实用人才等。加快人社部教育培训中心大数据人才培训承德基地、微软承德IT学院落户承德,中科曙光大数据学院推进力度,引进和培养一批“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市人社局)
2、做优做强各类人才平台。着力提升各类人才平台和产业平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承载能力,以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承德中关村天合京津冀高新技术转化中心等平台为引领,培养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人才。加大对市级以上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的扶持力度。(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三)加强政策支持
1、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围绕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及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选择具有基础性、平台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的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重大专项工程支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互联网+”领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2、完善投融资支持机制。适时设立“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建立政府支持与基金投资相结合的投入方式。探索采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投融资模式开展“互联网+”应用建设。(市财政局、市金融办)
(四)加强组织保障
1、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互联网+”行动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适时成立承德市“互联网+”行动专家委员会,加强“互联网+”跨界融合决策咨询,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2、明确分工责任。各县(区)政府、市对口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对照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制定推进措施,完善配套政策,科学谋划工程项目和试点示范,同时,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研究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推进“互联网+”的新机制、新政策,有序推进我市“互联网+”行动。(各相关单位)
承德市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