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潮澎湃而来,大数据能否实现简政便民?信息化正在怎样改变你我生活?正在建设的“智慧蚌埠”又是什么样?自成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以来,蚌埠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
如今,互联网+政务服务触手可及、“0552工程”整合全市信息资源、五大理念渗透信息化建设始终……智慧蚌埠正在渐行渐近。随着信息化引领下“四化融合”的推进,智慧城市能否带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民众幸福指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本期《深读周刊》邀请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党报会客厅”,为我们描绘信息化浪潮席卷下智慧城市的“互联网+”魅力,阐述他们心目中信息化带来的更高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
五大理念贯穿
智慧蚌埠照进现实
主持人:这些年国内很多城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蚌埠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请问我们的智慧城市是如何定位的?
陶广生:在布局智慧蚌埠建设中,我市首先做好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突破口,以服务公众、提升社会满意度为中心,以居民需求迫切、社会影响深远的民生领域为重点,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建设。着力推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信息化建设,获得了社会广泛赞同。
应该说,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是本着“统建、开放、共享、系统、高效、便民”的原则,深化一个融合,实现两个跨越,促进三个转变,提升四个水平。具体地说,就是深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实现社会治理方式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两个跨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社会治理方式、大众生活方式的三个转变;同时提升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公共信息化服务水平、数据收集处理水平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信息化的整体建设。
目前,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0552工程”,形成了一套闭环整体的模式,从战略高度上指导全局的信息化建设。这里不是仅仅借用“0552”这个蚌埠区号,是将实实在在的工作蕴含其中的——— “0”,是实现数据共享零保留、为民服务零距离;第一个“5”,是横向五个平台,即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信息、公共事业和公共应急平台;第二个“5”,是纵向的五个应用层级,即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2”则是两个中心,即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运行指挥调度中心。这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以此提高机关系统化创新、城乡立体化治理、民生精细化服务、产业融合化发展。
主持人:据我们了解,蚌埠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那么我市信息化建设有哪些新的特点呢?
陶广生:蚌埠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建设质量和速度可以说达到了国内第一梯队水平。这里尤为重要的,就是我们始终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以“资源节省、人力节省、技术节省”为出发点,市委、市政府设立了公共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市公共信息化建设工作,并集合科大讯飞的技术优势,以通讯运营商网络为支撑,建设高标准建设的云数据机房,目前正在录入人口法人库、证照文库,用于数据的实时调用、自动加载、准确核查、动态分析等。截至目前,已汇集完成40家单位数据,数据类别512类,总量达到17.8亿条,数据量居全省市级数据库第一,数据种类居全省第二。创新性不言而喻。
在制度创新的同时,我市还大力拓展信息化建设领域广度和深度,协调政府各部门进行资源共享,集中力量建设一库四平台,减少重复建设,把“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到实处。目前市权力清单平台共计纳入24家单位共计375个办事项,已完成办件四万余件,极大方便了群众,实现了数据代替群众“跑腿”,体现出协调各部门、方便企业群众的特点。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节能减耗”的绿色效应也逐渐凸显。以往百姓的行政审批申请,需经过村、镇、县三级政府审批审核,费时费力。市权力清单平台一改部门纸质申报、人工审批的落后方式,实现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申报事项通过系统内部跨层级流转,依次通过系统进行办理,无需申请人多次申请,大大减少了办理环节,方便了基层民众。我们同时对全市各部门数据库进行了统一摸底,不再新批建部门数据库,实现数据库、技术人员等充分共享,避免了重复投资建设,极大减少了人力财力投入。
在应用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不仅为政府所用,更主要是逐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使全社会共同享受信息化带来的高效与便捷。重点打造的蚌埠市公共服务门户网站“蚌埠一家”,不仅包括了政务服务内容,也包含了许多民生板块,市民想了解本地的资讯,需要相应的生活服务,遇到生活上的困难,在这个平台上都可以得到解决,充分体现出“开放、共享”的特点。
这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也是设计的初衷。
主持人:根据您的介绍,我们对智慧蚌埠的建设,特别是“0552工程”的进展现状有了初步了解,那么我市公共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是如何规划的呢?
陶广生:明年,在信息化工程一期的建成基础上,市公共信息化平台将继续丰富云数据中心数据资源,开展第二批数据对接和交换共享工作,计划对接单位30家,对接数据种类300余类,争取10月底前实现全市数据对接和共享的全覆盖。同时结合全市权力清单梳理工作深入优化网上办事大厅数据功能,比如基于云数据中心开展全市电子证照库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实现一窗受理,一次认证、无缝切换,并将更多可办事项沉淀到社区,为市民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便捷。
2018年,将基于全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资源的建成,深入开展全市范围内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完成一市三县各部门的数据入库与融合,高效利用大数据,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市范围内“一窗受理,一站办结,全城通办”,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事项均可网上办理。在政务服务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数据共享的建设理念,鼓励企业、群众参与到便民、惠民的项目建设中来,大力拓展社会征信体系、智慧党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教育、智慧养老等几大重点民生领域,形成覆盖一市三县的服务体系,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社区和15分钟“社区+民生”便民圈,营造互联网+生活的全民体验氛围。
认识大数据、使用大数据,建设是基础,用好是关键。我们建设了智慧蚌埠体验厅,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企业、智慧家庭等模块,让干部群众去感受和体验,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推广,切实传递一种新的理念,推广一种新的生活。
数字网络防控
平安蚌埠固若金汤
主持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防控网络,是我市信息化建设中的先行部分,目前我们已经享受到它的保障。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王琦:在“0552工程”中,《蚌埠市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方案(2016-2017)》织密了六张防控网,与智慧城市同步规划、一体推进。包括全市云数据平台、公安合成作战平台、视频资源共享平台、互联网综合管理平台、物联网治安管控平台。
公安合成作战平台打通公安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渠道,今年以来已破获案件1300起、系列案件90串,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视频资源共享平台接入视频路数更多,并启动了全市视频监控资源整合联网,“天网”四期工程新增高清视频摄像头8037个,市、县(区)的视频巡控平台已经实现24小时“探头站岗”、“鼠标巡逻”,初步形成对人、车轨迹捕获管控、无缝衔接;
互联网综合管理平台则打造“网络社会防控网”,以三大运营商网络出口全控为基础,汇聚网络安全基础、互联网节点侦控、移动网络WIFI等大数据,净化网络空间。今年以来已经核查有害信息10余万条;
物联网治安管控平台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在物联网传感和数据处理技术支撑下,通过在建覆盖城区的3700个物联网侦测基站,开展对盗窃“三车”(自行车、摩托车、电瓶车)案件的精准防控,未来还可以应用于更多领域。
主持人:据了解,在综治管理中,我市还是全省第一家与国家最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数据规范》配套的市级平台,与网格化平台无缝对接。综治网格化是怎么回事呢?
王琦:就是将管辖地域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等原则,按照规模适度、界定清晰、全面覆盖、无缝衔接的要求,以300户—500户或1000人—1500人左右规模,划分网格,形成单元网格。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它是一种数字化管理模式。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首先是网格化管理平台,它能够实现网格内人、房、事、物、情、组织等多要素信息动态化更新、处理,做到琐事不出楼道、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处理。
二是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管理平台(综治9+X平台),它的主要建设内容是综治九大基础模块和“X”个性化模块,该系统主要为社会重点要素的动态管控、基层民情形势的分析研判、民间矛盾纠纷的联合调处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支撑,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主持人:看来综治网格化平台能起到将各种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那我市的综治网格化平台建设进展如何?
王琦:是的。为提升人们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我市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将原定于2016年完成试点建设、2017年底完成全市覆盖的工作计划提前了1年。也就是说,今年年底全市综治网格化平台的全覆盖就将完成,目前综治网格化平台已完成了市区6区和怀远县的全覆盖,并完成了五河县、固镇县的网格地图勘察确认。全市6区共采集入库人口信息75万条,房屋数据43万条,录入事件3.25万条,目前各区应用情况良好,基础业务量显著提升,综治网格化平台建设及应用成效均处于全省领先位置。
在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市依据中央综治办、国家标准委2016年3月发布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国家标准,在今年5月份完成了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实现了对综治5大要素、9大模块的全覆盖,不但新增了综治队伍、护路护线、社会治安等核心模块,也针对性开发了打击传销、见义勇为等个性化模块,是全省第一家与国家规范无缝对接的综治管理平台,在全国也属于领先位置。
同时我们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网格化管理平台的全面升级,实现了网格平台的事件上报多级录入、上报事件级别预警、短信群发通知、分析研判、统计分析等功能,实现了不同层级任务指派受理、上下级分派、平级调度,形成了统一指挥、监督有力、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办事平台优化
“一键办事”指日可待
主持人:据了解,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请您介绍一下当前的具体进展?
吴颂祥:好的。2015年10月,蚌埠正式启动公共信息化平台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一期建设主要包括蚌埠市中心机房建设、基础软硬件建设、电子政务外网专线扩容延伸、中心机房大带宽互联网接入、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服务信息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社区便民服务系统、蚌埠市公共服务门户(命名为:“蚌埠一家”)、网格化管理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等内容,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比如正式组建了高规格跨部门的公共信息化管理机构——— 市委市政府公共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市公共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设立了全新的二级机构——— 市信息资源中心。负责整合各类信息数据,对接、共享并建设全市公共信息数据统一交换的平台,将全面推动信息化技术与经济社会的交汇融合,最大限度打破“信息孤岛”。具体说来,就是建设好以“一中心”——— 云数据中心为核心,“四平台”——— 网上办事大厅、为民服务平台、蚌埠一家、综治网格化平台共同推动的公共服务系统。
主持人:您所说的公共服务系统,除了综治平台之外,其他几个平台都是直接面对百姓服务的。确实以往的传统政务办事较为繁琐,时间也久,那么有了平台之后会产生什么变化?
吴颂祥:网上办事大厅上线之后,市民政务办事不再奔波于多窗口之间,网上流程一键完成,公共服务实现全程线上办理,政务服务大大便捷,这是我市推进电子政务一体化的目的所在。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等业务的全网运行、协同办理,最终将实现“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办结”的目标,实现高效、便利、科学的效果。
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服务来实现在线申报、在线咨询、在线评价、在线投诉以及在线查询等功能,实现了“全天候”一网办事,全面提升公众服务体验,将“承诺件变为即办件”减少审批时限,在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同时,极大地方便群众办事。
主持人:前面提到的为民服务平台与网上办事大厅相比,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吗?“蚌埠一家”又具有什么功能?
吴颂祥:为民服务平台是针对社区工作人员定制,轻便、极简、高效。它系统整合全市各单位数据,集成统一的全市云数据中心,数据共享开放,在业务受理过程中只需要身份证读取,少量信息的录入,即可完成事件办理。政府筛选部分办事项,对不影响办事质量,并且社区能够自行决定的办事项,直接在社区或街道进行审核办结(如:老年优待证)。公共服务系统中集成证照文库,居民办事收集的各种证件,在系统中办理一次后即可生成对应的证照资料,第二次办理时无需再次携带,系统自动带入,真正实现“证件一次就好”的“轻便式”办事体验。
目前我们在蚌山区朝阳社区、喻义巷社区、宏业村第一社区、万达社区试点,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录入系统,办事项下沉到社区,方便了百姓,也方便了社区工作人员。试点一个多月,办件量已经达到335条。
而“蚌埠一家”是依托市云数据中心、社区为民服务平台等数据资源打造的集成便捷服务平台,除政务服务,居民还可以享受到高效的便民及公益类服务。平台还具有诸如水、电、气等费用的缴纳,社保、公积金、交通违章等信息的查询,预约、挂号等医疗服务等功能,同时可为珠城居民的交通出行,餐饮、酒店、旅游等需求提供实时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