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24个司局2017年重点工作和思路抢先看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6-12-28

2016年12月26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中国电子报独家约访了工信部24个司局长,请他们详细畅谈了2016年工作情况和2017年重点工作与思路。

办公厅:围绕核心狠抓落实,助力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健康平稳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 冯长辉

2017年工作思路及具体举措

2017年,办公厅工作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新形势:第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会议及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是办公厅明年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第二,随着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助力工业和信息化行业稳增长、调结构,是办公厅明年工作的中心目标。第三,全面深入分析保密、信息安全、政务公开、突发舆情应急处置、信访保卫、廉洁从政等职责范围内的风险,并落实措施加以防范,是办公厅明年工作的基本底线。第四,加强党的建设,加大学习培训力度,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办公厅明年工作的根本保证。

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会议要求,围绕核心、紧跟党组,切实发挥抓落实的基本职能,努力提高服务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主要目标是:围绕核心、紧跟党组,严格党内生活,政治求上进;巩固基础、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和效率,业务上水平;注重学习、注重培训,加强协调服务,素质有提升;弘扬正气、改进作风,强化党内监督,廉洁有保证。

具体措施是:(一)围绕核心,抓落实。主要是强化督查督办,凝聚部办公室系统力量,强化奖惩措施。(二)推动改革,抓创新。主要是推进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好部“12381”电话服务中心,制定年度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计划,探索通过购买服务提高保障能力。(三)改进作风,抓基础。主要是继续改进文风会风,严格工作程序,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机关政务工作信息化水平。(四)防范风险,抓责任。主要是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改进信息公开工作,加强保密密码管理,强化信访保卫责任,加强公文核稿把关。(五)承担课题,抓调研。主要是为部领导开展调研做好谋划和组织协调工作,设立专项研究课题,梳理汇编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指导部属单位及时组建部重要文稿起草支撑队伍。(六)突出亮点,抓宣传。重点是宣传行业成绩,体现工业和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我部工作亮点,体现我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成效;宣传工信系统和部机关,体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态度和行动。(七)加强协调,抓服务。主要是统筹安排好部领导活动,加强部办公室系统交流培训。(八)遵循《准则》,抓党建。主要是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总结推广支部工作法,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九)执行《条例》,抓廉政。主要是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抓好办公厅党风廉政建设重点任务落实,继续牵头做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十)提升素质,抓队伍。主要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大力提升全厅同志的文字水平和政策水平,加强厅内文化建设。

政策法规司:推动改革红利释放,开创工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工作新局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李巍


图为政法司领导赴青海开展盐业管理行政法规立法调研

2017年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

2017年,政策法规工作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重点,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改革;以长远发展战略问题、近期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加强行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以促进行业有序发展、规范行业管理、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为重点,加快完善法律制度;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开创工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工作新局面。

一、着力优化体制环境,推动释放改革红利

一是抓好改革工作统筹。以中央和国务院部署的年度改革任务为重点,履行好部改革办职责,加强对全系统改革工作指导,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二是抓好重点改革任务落实。组织研究提出改革中长期规划落实方案(2017)并推动落实;加强改革重点问题精准化研究,及时提出破除体制障碍的改革建议;开展电信领域深化改革专题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电信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等。三是抓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支持相关行业协会推进现有标准的贯彻落地。推广企业责任建设试点行业和试点地区工作经验。推动相关政策标准和法律法规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内容。

二、围绕服务科学决策,切实加强政策研究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加强决策支撑。组织提出2017年部重大软课题研究项目建议并推动实施,按时完成2016年重大课题研究任务并推动成果应用。完善软课题管理机制,做好一般软课题项目立项审核和研究报告共享工作。二是以重大政策建议为载体,向部党组建言献策。持续跟踪热点难点问题和部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争取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及时提出重大政策建议。三是以重要理论文稿为依托,助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认真学习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好理论文稿起草和报审工作,积极反映我部推动行业科学发展的思路举措。四是以新型智库建设为抓手,健全政研工作机制。做好部智库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健全政策研究体系,共同为产业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三、加快重点立法进程,夯实制度保障体系

一是统筹规划工业通信业立法工作。研究形成工业立法体系研究报告,提出中长期工业立法建议。组织开展制造强国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相关配套立法研究。二是推动法律法规立法取得新进展。加快推动《电信法》、《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等立法进程。提请国务院审议《盐业管理条例》、《食盐专营办法》修订草案。三是组织做好规章立法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互联网域名管理、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等规章立法。四是加强过路法规审查和文件合法性审核。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2016版)》,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工作引向深入。二是认真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三是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办理工作。制定完善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规则,促进案件办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四是进一步加强法制队伍建设。研究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的实施意见》。印发并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七五”普法规划》。继续办好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规划司:统筹协调多措并举,全方位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 罗文


图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是“十三五”规划深入实施年,也是全面推动“中国制造2025”见成效的关键年。规划司将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工作会的统一部署,加强研究,创新思路,以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统领,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主线,围绕统筹规划实施、加强投资管理、促进区域发展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一)协调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充分发挥制造强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地方、专家咨询委的作用,围绕“七个一”体系化深入推动“中国制造2025”。做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任务推进和31项部规划宣贯、实施、评估等工作。修订《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差异化发展。协同推进五大工程实施,通过标志性项目促进关键突破。修订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绿皮书,抓好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深化与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合作,总结推广试点示范城市典型经验。协助做好古巴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

(二)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序推进京津冀产业加强对接协作、加快转型升级,打造跨区域协同发展产业链;推动形成长江经济带发展跨区域产业联盟,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贯彻“一带一路”工业和通信业领域重点工作,分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深化部省合作,签署新一轮部省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示范基地卓越提升计划,开展第八批国家级示范基地创建。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和对口支援工作。

(三)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实施一批“一揽子”重点突破示范项目,开展一批“一条龙”示范应用,建成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召开一次现场会,筹办一次专家论坛,编制一个年度报告,形成良好政策氛围。以全面推动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为抓手,加强技术改造、民间投资等关键指标的监测分析,研究储备政策,出台指导性文件,大力促进制造业民间投资稳定增长。推广《工业技术改造升级投资指南》,编制年度项目导向计划,加强产融对接。统筹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实施,扩宽投融资渠道,推动设立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实施“中国制造2025”。继续发挥专项建设基金作用,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等项目。

(四)进一步强化基建管理和标准化工作。做好部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审批及资金下达工作。探索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修订,加强标准复审。开展《工业领域“十三五”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及《工业行业工程建设领域“中国制造2025”标准体系建设研究》研究工作。

(五)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创新管理、加强引导,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对重点新兴产业做全面的梳理,提出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和政策建议。打造新兴产业发展交流平台,引导和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在重点领域推动建设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中心。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财务司:坚持依法依纪理财,做好资金保障和财税金融政策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司长 王新哲


图为财务司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财税金融政策支撑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一年,也是财务工作实现打基础、提能力、上台阶“三步走”战略的“能力提升年”。财务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部署,聚焦制造强国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突出依法依纪理财,全面提升服务保障和决策支撑水平,努力实现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从资金管理向决策参谋转变的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资金保障能力。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积极争取资金。优化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管理模式,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长期稳定资金保障。落实中期财政规划,加强部门统筹,做好2017年部门预算和2017~2019年财政支出规划的编报、批复、公开工作。做实部门预算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创新资金支持模式。推动设立中国制造2025基金,配合运作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建立完善预算执行与预算安排挂钩制度,加强过程监管,盘活存量资金。进一步规范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责任倒查。

(二)研究落实财税金融政策,提升决策支撑能力。跟踪指导试点城市开展产融合作,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完善产融对接服务平台建设,组织银企对接活动。继续推广产业链融资模式。引导制造业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组织落实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进出口关税和出口退税政策,跟踪落实营改增全面推开试点,配合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参与消费税改革。开展财税金融重大问题研究,做好行业财务专家库运行管理。指导部属高校和电子信息领域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做好货物贸易关税减让谈判。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工程”,编制成本管理实施通用指南,开展试点示范。

(三)规范财务基础管理,提升依法理财能力。实施“会计基础规范工程”,完善指标体系。积极稳妥实施政府会计改革,推动科研经费管理有关政策落实落地。总结推广内控建设经验,开展对部属高校内控体系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和成果推广,并组织内控运行评价,巩固和深化内控建设效果。研究改进部系统政府采购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开展会计档案专项整理。强化基建财务管理,制定《部基建财务管理办法》,开展在建重大项目财务检查,严格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抽查,积极推进第三方财务检查。实施“国有资产管理工程”,推进预算和资产管理衔接,严格国有资产处置、出租出借事项审批备案。规范部属单位对外投资,清理所办企业。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实行部属单位资产处置报批和收入上缴、学费汇缴和申请返还联动管理。高质量完成财务会计决算编报、汇总审核、批复,推进部门决算公开,加强决算数据挖掘应用。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平台。

(四)持续改进审计工作,提升财务监督能力。统筹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实现部属单位审计三年全覆盖。改进审计方式,实行部属单位分类审计、通信管理局分区审计。规范审计流程,修订相关制度规定。着力配合审计署稳增长等审计检查。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健全防止问题复发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党委、纪委、人事等部门协调配合,推进审计结果共享公用,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实施“内审能力提升工程”,做好审计中介服务机构备选库调整和中介机构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强化对部属单位审计工作的指导。

(五)加强党建和内部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发挥党内组织生活教育管理党员的作用。签订廉政责任书,坚持“党风廉政建设每季一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改进作风年”活动,强化作风纪律保障。实行“重点工作统筹图”制度,抓好年度工作分解和统筹安排。推行学习培训制度,持续加强系统财会人才队伍和司内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全面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产业政策司:加快产业政策创新转型,实现产业政策精准发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 许科敏


图为产业政策司领导深入企业调研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产业政策司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中国制造2025》和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产业政策创新转型,进一步明确产业政策作用领域,转变产业政策作用手段,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工作机制,以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推动化解产能过剩,以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引导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做精做优,以引导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产业转移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以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服务协同发展,从而实现产业政策精准发力,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一是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多措并举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会同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印发《关于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构建多部门、多渠道、多标准协同工作格局。严格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指导各地做好建设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加强监督检查。按照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统一部署,配合牵头部门,积极组织做好我部相关降杠杆工作。

二是推动产业重组升级,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发挥企业兼并重组部际协调机制作用,配合相关部门抓好税收、金融、职工安置等重点配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和督促检查。组织做好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论证公告,加强对公告企业的指导、跟踪和服务。认真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反垄断审查工作,努力为行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制定发布《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南》,提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方向。编制完成《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引领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持续推动京津冀产业转移和地区协同发展。推进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园区建设,通过示范引领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四是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营造融合发展生态。继续开展“服务型制造万里行”活动。遴选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0家、示范项目40个、示范平台20个左右。继续开展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新认定30余家,总数达100家左右。推动优秀工业设计成果实现产业化,利用“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影响加快工业设计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课题研究,持续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

五是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总结推广活动,总结提炼和选择一批示范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予以推广。组织“向企业送管理”活动,联合有关中介组织、咨询机构、专家等,对企业现场指导和管理诊断。选择重点行业,研究建立企业提质增效评价指标体系,指导行业协会和地方组织对标专项行动。组织编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名录。会同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联系会召开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

六是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塑造制造业软实力。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做好政策宣贯,形成发展工业文化的广泛共识和良好社会氛围。与各地主管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工业文化发展。支持举办工业文化高峰论坛等活动。开展工业遗产情况摸底和认定试点工作,发布一批工业遗产名录。

七是创新产业政策思路,落实深化改革要求。围绕“产业政策要准”的要求,组织开展新时期发挥产业政策作用课题研究。着力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工作机制,推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管理条例立法等工作。研究跨领域政策组合问题,加强系统内外的协调沟通配合。研究建立产业政策执行情况监督、评估机制,推动产业政策改进和完善。促进产业开放发展,做好本领域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和中美投资协定谈判负面清单相关工作。组织开展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有序开展存量政策文件清理。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善政府委托协会工作机制,形成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

科技司: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 陈因


图为动力电池战略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现场

2016年,科技司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围绕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产业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科技创新工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质量第一,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加快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一是统筹推进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加快布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和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开展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联合财政部继续开展2017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做好已认定示范企业的复核评价,扩大示范企业辐射影响力度。组织实施2017年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加强对已认定重点实验室管理。聚焦产业发展未来2~3年内亟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修订《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

二是加快推动科技支撑《中国制造2025》,推动部署《中国制造2025》相关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完成工信部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改建工作。积极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推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重大项目工作启动实施,促进其与产业发展紧密衔接。加快融合性领域高技术发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统筹协调5G推进工作,深化5G国际合作。持续推动物联网技术、产业、标准发展,推动在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加快车联网创新发展,推动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试点示范等工作。

三是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落实提高质量标准工作,组织实施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基础等标准化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快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提升标准国际接轨程度。加大对我国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推进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四是推动建立联合保护、风险分担、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机制,开展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和协同预警机制建设,鼓励引导知识产权专业机构面向产业链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继续推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开展重点领域计量校准、试验验证共性技术研究。支持和鼓励建立形式多样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支持部属高校和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展洽活动。

五是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组织一批行业非竞争性质量共性技术问题攻关及应用推广项目,提升工业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不断创新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组织方式,规范引导更多服务机构参与企业品牌培育工作,加强对质量品牌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指导,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围绕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持续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年度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科技创新大会的部署,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创新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运行监测协调局:创新工作机制,推进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 郑立新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运行监测协调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部署,进一步优化运行监测预测和保障协调,切实推进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培育应急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工业通信业持续平稳运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打造作风素质过硬队伍。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基础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向习近平总书记无私无畏的意志品质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勤政务实为民的公仆情怀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改革创新精神看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切实抓好支部建设,继续强化思想政治和理论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我们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实践,培养勇于担当、作风过硬、善打胜仗的队伍,为推动工业通信业稳增长调结构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密切跟踪形势,加强对重大问题和政策的研究,推动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继续抓好已出台政策措施的执行,加强政策进展情况跟踪,做好实施效果评估,及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继续做好工业生产、效益和投资的通报工作。做好经济运行重大问题跟踪研究和政策储备。加强对工业通信业发展环境和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和分析,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点工作,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三是进一步推进运行监测系统和工作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工业企业问卷调查工作,扩大问卷企业户数,力争2017年超过万户。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业运行重点联系城市工作机制,推动开展根据城市工业特点的运行监测分析试点示范工作,适时启动第二批认定工作。完善信息通信业和软件业监测体系,加强新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的研究,开展互联网统计试点工作,探索补充反映新经济、新动能的指标。充分发挥好工业通信业行业协会、重点城市、重点联系企业和工业经济分析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为全面科学把握经济运行情况和开展分析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四是持续推动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发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的牵头作用,重点围绕降成本工作,通过督查检查和政策宣传,进一步推动各项惠企减负政策的落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持续深入推进涉企保证金的清理规范,推动建立涉企保证金清单制度,减少对企业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拓展涉企收费清单查询系统功能,完善企业调查和举报平台,打造全国减轻企业负担系统服务企业的综合平台。继续开展全国企业负担调查和第三方评估工作,摸清企业的负担情况和政策诉求,强化对企业负担问题的督办机制,将服务企业工作推向深入。

五是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做好要素协调和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发布应急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发布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管理办法并开展首批认定,制定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指导意见,开展应急管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工作,做好企业园区和技术产品的示范推广工作,探索建立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规范指南体系,推动建立系统管理平台。落实《工业动员“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积极推动发布《国家级工程机械动员定点企业目录》。继续开展工业物流相关工作。

中小企业局:营造和优化“双创”环境,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 马向晖


图为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国际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洽谈会现场

2017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2017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好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机制作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为方针,进一步营造和优化创业创新发展环境,落实和完善财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改善中小企业服务环境和融资环境,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推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创新转型发展,扩大城乡就业,不断培育新增量、新动能。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改善政策环境。切实抓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组织实施。配合全国人大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及贯彻实施等相关工作。加强中小企业运行监测,结合经济形势变化和小微企业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新措施、新办法。推动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工作。

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继续推进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运营等工作,带动社会资本促进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好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带动作用,配合财政部等部门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三是进一步改善融资环境。配合金融部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深化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资金管理有关工作,推进省级再担保机构建设。联合人民银行等共同做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工作。积极利用大数据为中小企业增信,引导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

四是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转型。继续开展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遴选公告工作。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转型发展。利用“互联网+”,推动共享制造,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完善“创客中国”公共服务平台,继续举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推动智慧集群的建设和试点,研究制定智慧集群培育方案。

五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挖掘和发挥大数据作用,推动构建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平台。依托专业化服务机构,发挥专家志愿者队伍作用,推动开展中小企业政策服务和志愿服务。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加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动态管理。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信息库,鼓励支持管理创新。组织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

六是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用好双边、多边交流合作机制,落实各项机制功能。支持条件成熟的地方到海外建设中国中小企业中心,为境内外企业之间、各类服务机构之间搭建顺畅有效的合作渠道。加快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建设,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联合中国银行实施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为中小企业搭建展览、展示、合作、交流的平台。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绿色制造全面起步,工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 高云虎


图为废液晶屏智能分离机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系统要坚持把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为确保完成国家“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一是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全面落实制造强国建设战略,组织实施好绿色制造工程,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实施绿色制造专项,加强绿色制造体系宣传,积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建立绿色制造评价机制,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百家绿色示范工厂,深化百家生态设计企业试点,发布百项绿色设计产品名录,推进建设一批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转型城市,完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推进“互联网+绿色制造”,推动建立绿色制造服务平台,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二是进一步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紧紧围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实施重点区域流域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重点行业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高耗水行业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等行动计划,推进落实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等实施方案,大力推进节能、节水、清洁生产技术改造。

三是不断完善节能与绿色发展新机制。继续利用绿色信贷、专项建设基金等支持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相关项目,实施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发布节能、低碳、节水、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目录,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节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专项监察。推动资源循环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建设,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积极鼓励和探索用能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节能量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化新机制,激发节能减排动力。

四是深入推进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深化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低碳工业园区、绿色设计企业、再制造等试点工作,树立典型发展模式和标杆企业,引导各地区、各行业绿色转型。加快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开展试点和产品溯源管理工作,推进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

安全生产司:认真学习系列讲话精神,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司长 肖春泉


图为全国禁化武履约工作座谈会召开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重新梳理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改革思路,把安全生产工作融入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工作中。

按照2017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安全生产司将不断创新进取,紧密围绕《中国制造2025》、两化深度融合等部中心工作,深化民爆行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隐患排查治理,采取政策鼓励与市场引导相结合方式推进安全产业发展,加强监控化学品管理及禁化武履约法规制度建设,以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原材料工业司: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突破一批关键高端品种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 周长益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新材料是制造强国和国防科工的基础和支撑,是原材料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材料产业必将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把新材料等培育成主导产业。马凯副总理今年专程赴江苏、浙江和北京开展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问题。在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优势企业日益壮大,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

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近2万亿元,年均增速24%。空间布局日趋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新材料综合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中西部地区一批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已累计设立了北京石化新材料、包头稀土新材料、陕西有色金属新材料等48个新材料重点领域的产业基地。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联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了“关键材料升级换代”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专项,支持稀土稀有金属材料、高温合金、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电池材料、膜材料等关键材料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推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互结合的新材料创新体系。新材料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科研院所实力大幅提升,在重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实施高端材料和新材料保障工程,建设了一批技术水平先进的产业化项目。

重点新材料发展取得突破。实施高端材料和新材料保障工程,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建设了一批技术水平先进的产业化项目,大力推进重点新材料规模化发展。支持组建碳纤维、电子化学品等产业发展联盟。先进半导体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领域加速发展,高性能钢铁材料、轻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装备等领域的发展。金属靶材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T700、T800碳纤维技术成熟度分别达到7级和6级。飞机专用第三代铝锂合金、百万千瓦级核电用U型管、硅衬底LED材料、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等一批先进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行业管理基础不断夯实。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加快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组织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已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在决策智库上强化了部门协同。积极推进新材料首批次机制建设,制订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编制《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标准草案,已经国家标准委批准正式立项为国家标准。联合黑龙江省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搭建政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印发《2016年度民机铝材上下游合作机制重点任务及分工》,研究化工新材料进口替代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石墨烯产业化应用,支持军民共用新材料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新材料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低端品种产能相对过剩,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品性能稳定性亟待提高,产学研用合作不紧密,创新链条不完善,标准、计量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新材料仍然是制约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

2017年重点工作

2017年,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专题会议精神,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重大技术装备需求和军民共用新材料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加快突破一批关键高端品种,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贯彻落实马凯副总理在国务院专题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下,系统研究解决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强化各部门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的衔接,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作用,为行业规划、产业政策、重大工程等提供咨询建议。加强对地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信息引导。支持建立中国新材料行业协会和一批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联盟,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新材料研发、工程化、产业化与应用。

(二)研究落实专项政策。会同财政部、保监会开展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解决我国新材料产业长期存在的“好材不敢用”问题。推动实施“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工程,集中突破一批战略关键材料。加大“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项目”对新材料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新材料产业化和推广应用。研究设立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广泛吸引地方和社会资本投资新材料产业。

(三)强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新材料基础研究、产业化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统筹衔接,完善创新链条的薄弱环节。统筹需求导向与超前探索,加快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科研机构为支撑、产学研用相互促进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统筹衔接。整合完善创新资源,组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材料性能测试评价中心,建立新材料产业计量服务体系。统筹布局和建设材料基因工程重大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充分依托现有科研机构,组建材料基因工程专业化研究中心,形成重点新材料创新基础和开发共享的公共平台,降低新材料研发成本,缩短新材料研发应用周期。

(四)加快重点领域新材料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发挥市场需求对新材料开发应用的引导作用,以《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的关键材料为主攻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重点方向、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着力促进供需对接与上下游协作配套,抓紧突破一批材料品种,形成一批典型应用示范成果。编制《促进化工新材料进口替代实施方案》,以发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电子化学品、推动高端工程塑料在装备中的应用为突破口,促进化工新材料进口替代。

(五)夯实公共平台基础。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进产用平台、测试评价平台、参数库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等4个平台建设。提出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组建方案,在核电材料、航空材料、集成电路材料等领域启动相关平台建设。组建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大专院校、研发机构、大型企业和计量测试机构,建立一批高水平、开放式检测评价中心。加快制定数据采集和共享制度,建立一批材料数据库、工艺参数库、工艺知识库。统筹新材料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整体布局,在石墨烯等重点领域,拟订中心建设方案。

(六)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出台《新材料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国家标准,研究碳纤维等其他领域的技术成熟度评价标准,建立评价标准体系,为政策制定、社会投资、用户选材等提供依据。在新材料企业、园区、联盟开展新材料产业标准化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育,在推进新材料学科建设,健全激励政策,加快国内新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多渠道招募引进国际人才,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 李东


图为三峡升船机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的主战场。2016年全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转型升级、降本增效的中心任务,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智能转型,突出高端引领,强化基础支撑,推动了装备工业平稳增长和提质增效,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7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创新驱动、高端引领、智能转型、基础支撑”的总体思路,稳增长、促创新、补短板、调结构、优环境、推应用、提质量、增效益,为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重点工作任务:

(一)坚持创新驱动。继续实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两机”重大专项以及民用飞机科研计划和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组织创建增材制造、机器人、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等国家创新中心。

(二)加快智能转型。组织实施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全面推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遴选90个左右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编制推进船舶智能制造指导意见、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强化基础支撑。启动实施重大短板装备工程。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实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质量可靠性提升工程。发布优质船舶配套产品目录,实施高性能船用中高速质量品牌工程及关键零部件强基工程。

(四)突出高端引领。编制《国家增材制造行动计划2017-2020》。构建国产医疗装备服务检测平台。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制定推进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实施力度,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五)加强行业管理。完善汽车公告行政许可管理改革,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规定,推进低速电动汽车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加强船舶行业“白名单”管理。推动大中型飞机有序管理。继续推动通用飞机发展。加快标准建设,规范和提高无人机安全水平。推动重大技术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消费品工业司: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促进消费品工业平稳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 高延敏


图为海尔互联工厂创新实践

2017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2017年,消费品工业司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促进消费品工业总体平稳发展。

(一)实施“三品”战略,扩大消费需求。一是继续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工作。二是继续组织行业协会编制、发布、宣传《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继续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建设。三是完成消费品领域“十三五”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继续组织部分行业开展国际对标和产品品质对比活动。四是加强消费品“三品”专题网站和微信等平台建设;支持办好博览会、时装周、设计大赛等行业重大品牌活动。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进产业向中高端升级。一是组织实施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等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指南),促进分业施策。二是配合推进京津冀地区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消费品工业协同发展;落实《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指导意见》。三是继续推进铅蓄电池、印染、粘胶、再利用(涤纶)纤维行业准入(规范)管理。四是进一步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盐业企业兼并重组。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内生发展活力。一是组织开展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互联网+”现场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二是推进医药高端制剂与绿色制造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家电、服装等行业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发展。三是积极参与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工作,支持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四)加强消费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一是继续落实《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16〕25号),开展打击制贩假盐专项行动,保障食盐生产安全和供应安全。二是发布实施食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并加强标准的宣贯培训;继续完善国家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好2017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三是继续协调推进临床急需短缺药品定点生产试点;支持建设小品种药集中生产基地。四是组织实施中药材提升和保障领域项目,做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军民结合推进司:抓住重点系统推进,加快军民融合改革任务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司长 尹卫军


图为首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

2016年,在部党组坚强领导下,军民结合推进司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和网络强国战略,突出重点、主动作为,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年度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2017年工作思路和工作安排

2017年,军民结合推进司将坚决贯彻部党组决策部署,以中央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引,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12号)为基本遵循,围绕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类施策,从优化体制、理顺机制、完善政策等方面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改革任务落实,加快“十三五”规划任务实施,确保各项任务取得新成效。

一是抓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改革相关任务。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组织抓好改革中涉及我部重点任务的贯彻落实。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产业基地建设。

二是抓好促进深度融合有关政策完善。发挥部际协调机制牵头单位作用,督促推动各有关部门,落实年度重点任务,力争在进一步优化军品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推进军民用标准通用化、促进财税政策公平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抓好军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充分发挥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和“军转民”“民参军”目录作用,畅通信息交流渠道,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双向转化和军民资源充分共享;举办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增强军民协同创新的能力和活力。

四是抓好军工重大事项协调。认真承办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委员会办公室及国防领域其他相关领导机构的联络服务工作;做好国防领域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相关服务保障工作。

五是抓好核与航天等领域国际合作相关工作。协调并推进航天和核工业领域的多边、双边合作;促进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务实推进项目合作。

电子信息司: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刁石京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电子信息司在部党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部里有关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部署,强化创新驱动,加强部署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培育产业新动能,深化与传统领域融合发展,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2017年工作重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司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根据我部重点工作安排,强化创新驱动发展,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增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智能信息产业,以产业新动能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全面支持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瞄准信息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核心信息技术发展路线图,启动实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和设备攻坚工程,重点突破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环节,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加快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推动在CPU、FPGA等重大破局性战略部署,优化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组织实施“芯火”创新计划。继续实施强基工程,强化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等支撑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选择新型计算、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强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突破高端存储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与系统、智能传感、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技术,实现群体式创新突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导向,积极推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推动知识产权成果标准化。

(二)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智能信息产业,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贯彻落实《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加强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制定实施通信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4G智能手机、行业应用终端、“天通一号”终端等产品的融合创新发展。探索制定《虚拟现实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提升虚拟现实产品供给,推进虚拟现实在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开展下一代数字电视技术与标准研究,推动智慧家庭终端产品整体更新换代。制定《2017-2019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着力提升国产显示材料配套能力,优化我国显示产品结构。修订《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及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第六批规范条件申报工作,推动分布式光伏应用。研究制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展MEMS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

(三)深化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积极推动典型应用示范,带动传统产业新发展

落实中国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工业智能传感器、智能工控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核心技术产品和智能装备系统,积极推进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自主芯片等软硬件研发与应用推广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及应用推广。加强数字化普及型医疗诊疗设备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在社区、基层和家庭示范应用。大力推进基于安全可靠芯片的高端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工控系统、安全防护及信息安全产品等关键信息设备的研发及应用,继续推进工业控制产品与工业互联网设备、智能硬件、5G高频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保障关键领域重要信息系统与网络安全。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强化软件定义和工控安全保障,谱写两化深度融合新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 谢少锋

2016年,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司以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为目标,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核心内容,以推进工业信息安全为保障,全力抓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发展各项工作。

2016年完成工作情况

(一)两化融合迈上新的台阶

一是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会同中组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省部级干部“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专题研讨班,马凯副总理、苗圩部长参加开班式并授课;会同人社部举办“两化融合与互联网+制造业”高级研修班,主办“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厅局级干部研修班;推动地方举办系列2016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度行活动。支持建设了一批面向行业大型制造企业工业云、工业大数据、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精益研发等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加强中德智能制造务实合作,正式建立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工作机制,推动召开中德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第一次副部长级会议。

二是完善两化融合工作组织领导机制。调整补充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统筹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组织召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领导小组组长苗圩部长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通过贯标推动两化融合的路径选择,统筹部署了贯标工作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市场化运行体系建设等工作。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达30%”的发展目标,明确7项主要任务、6项重点工程和5项保障措施。

三是健全和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2016年新增600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级贯标试点企业,新增372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制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机制与顶层设计。引导近60个细分行业的70000多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编制发布《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启动重大软课题《面向新工业革命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研究》。

(二)大企业“双创”工作获中央领导肯定

支持建设面向行业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推动制造企业通过打造“双创”平台,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会同国资委召开全国大企业“双创”典型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组织在京大企业召开“双创”座谈会,实地调研并宣传推广海尔等大企业“双创”实施情况,向全国征集200多个大企业“双创”案例材料,编撰形成《大企业“双创”典型案例集》等材料,在合肥召开全国大企业“双创”现场交流会。相关工作报告上报国务院后获李克强总理肯定。

(三)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有效落实软件产业优惠政策。“双软认定”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后,加强与财税、发改等部门协作,及时推动出台《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印发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通知》等文件,延续软件产业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当年实现减税超过278亿元。编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及保障措施,《规划》即将发布。

二是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与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定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工作方案(2016-2018年)》。支持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批复建设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组织创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与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批复同意贵州、京津冀、珠三角、河南、沈阳、内蒙古等地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组建大数据标准工作组。支持大数据关键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深化大数据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牵头编制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即将发布。

三是推动云计算创新发展。开展云计算示范工程总结工作,按照《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要求,在北京、广东、江苏等9个省市开展云计算综合标准化宣贯会,引导产业力量推动标准体系建设;整合第三方测评机构力量,组织开展云服务能力测评,面向各骨干厂商进行试点;推动组建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组织编写《开源产业发展白皮书》,征集优秀应用案例;利用中国云计算大会等活动,为供需双方合作搭建市场推广和行业应用平台。

四是夯实产业基础。支持工业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等关键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嵌入式操作系统、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基于云平台的大型企业ERP系统解决方案等,开展工业软件应用推广对接活动。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五年行动计划,开展信息消费“城市行”活动。做好电子认证服务行政许可和行业监管工作。

(四)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编制实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明确工业企业主体责任,细化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依托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评估专项,建设面向PLC、DCS等典型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检测平台和在线监测、信息报送平台,提高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检测评估、监测预警等能力。组织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指导企业提升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我司将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部党组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各项工作,全力支撑两个强国建设。

一是深入落实国发〔2016〕28号文件。围绕工业云、工业大数据、工业电子商务,组织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行业应用示范,支持建设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信息物理系统测试验证平台、综合验证试验床。加快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新四基”建设,建设和完善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等技术支撑平台,培育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开展信息物理系统(CPS)参考模型等重点标准研制工作,逐步完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标准框架。

二是开启大企业“双创”新局面。加强统筹部署,加快实现“到2018年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的发展目标。成立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推动制造业“双创”领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研究制定政策文件,明确大企业“双创”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战略路线图和重点任务。支持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双创”服务平台,推动开展“双创”成效及水平评估、测试验证、产融合作等第三方服务。

三是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深入应用。制定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贯标示范和企业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继续发布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分行业遴选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推动贯标工作由试点推广走向全面普及。进一步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推动成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标准国际化步伐。

四是继续优化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加强与财税、发改等部门的沟通,进一步落实软件产业优惠政策,研究新形势下的接续性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开展国家信息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研究制定《工业技术软件化行动计划(2017-2019年)》。加强“十三五”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综合标准化体系,以标准规范引领产业发展。持续支持骨干企业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环节,构建高水平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抓好工业云服务平台试点示范,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业云服务平台。

五是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制定《促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建设1~2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推进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建设,培育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模式。征集编制和推广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加快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开展标准试验验证。

六是推进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着力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工业信息安全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安全防护、产业推进等能力。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宣贯实施,制定工控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评估方法》及其评估细则。选择重点工业行业,开展工控安全检查评估,探索形成自查与抽查、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常态化检查评估机制。推动设立工业信息安全专项,加强对工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支持。

信息通信发展司:加快宽带建设,推动信息通信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 闻库


第二阶段5G技术研发试验工作已全面启动

2016年,信息通信发展司认真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深入研究推进“网络强国”战略,围绕提速降费、普遍服务和5G研发等重点工作,加快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实现信息通信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预计实现电信业务收入超过1.18万亿元,同比增长4%左右;移动电话用户突破13亿户,其中4G用户突破7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比重超过55%;8M及以上宽带用户突破2.5亿,占固定宽带用户的比重突破88%;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接近1G。

2017年工作思路和安排

(一)扎实推动宽带发展,深入贯彻光纤到户强制标准

一是提升网络整体性能。针对用户体验速率未能与接入速率实现同步增长的问题,在进一步扩大光纤覆盖和4G深度覆盖的基础上,重点采取改善网站信源能力、国际出入口扩容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二是深化普遍服务试点。围绕扶贫攻坚战略,持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加快农村及偏远地区4G网络覆盖,统筹贫困村网络覆盖工作。三是进一步推动共建共享成效提升。提升铁塔等设施的共建共享水平,加强跨行业共建共享,推动环保部出台有关支持基站建设政策。四是深入推进新建住宅小区光纤到户,进一步规范老旧小区光纤到户改造施工,推进公共场所光纤网络建设。

(二)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加快改革步伐

一是加强对转售业务外商投资、资费管理以及批发价格等方面的监督指导,为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二是切实做好宽带接入市场开放工作,加强民间资本投资宽带接入市场的跟踪分析,积极探索完善放开市场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政策。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电信领域对外开放。总结上海自贸区电信领域对外开放的经验和做法,适时推广。四是充分发挥体制机制创新活力,支持铁塔公司为上市做准备。配合有关部门,推进落实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

(三)加快推进5G研发,推动5G全球统一标准制定

在3GPP和ITU工作框架下,建立对5G标准的广泛共识,确保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加强政府、标准组织和企业的紧密联动,指导IMT-2020(5G)推进组加大组织力度,依托“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加快5G技术研发试验进度,进一步部署5G系统样机、终端芯片原型平台、网络关键技术、仪表等课题,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突破。推动开展5G技术研发第二阶段试验,着重加强技术方案的集成度和可实现性,引入国内外芯片和仪表厂商,共同推动5G产业链成熟。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工作

一是推动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指导各地按照城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导则,推进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并纳入地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二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通信设施建设工作。三是加强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监管,规范通信建设市场秩序。四是加强招投标信息化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和招投标投诉处理。五是完善通信建设行业违法失约行为信息库,加强通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推进通信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

(五)推进双创服务平台支撑能力提升工程

做好ICT企业双创支撑能力评价指标要求通信行业标准的立项和编制工作,针对基础电信企业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提出系统化、规范化、可量化的评价体系,建议公开、统一、通用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指导企业提升双创服务平台支撑能力。

信息通信管理局:强化互联网基础管理,提升行业监管能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 韩夏


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今年以来,信息通信管理局按照中央和部党组的要求和部署,围绕部中心工作,大力推动相关重点工作的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工作重点

1.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一是研究制订并推动出台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加快开展工业互联网重点标准的研制。二是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做实做大,加快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和国际合作,完善政府、产业间交流机制。三是加快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推动IPv6地址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应用,开展工业互联网IPv6网络化改造应用试点。四是推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广应用。

2.加快网络优化升级步伐。一是在全国范围组织落实《三网融合推广方案》,指导中国广电、基础电信企业深入开展固定网基础电信业务、IPTV等融合业务。二是推动4G网络演进升级,研究5G商用牌照发放思路,做好5G商用准备工作。三是完成3个新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加强网络性能和互联质量监测,继续扩大互联网网间带宽容量,2017年扩容1000G。

3.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基础管理。一是开展“互联网基础管理专项行动”,完善域名、IP地址与网站联动管理机制,落实与网信部门的两级联动工作机制,逐步实现7×24小时响应。二是加强网站备案信息准确率抽查评估及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域名注册实名制,推动域名实名等相关标准出台。三是落实互联网金融、网约车等监管政策,配合做好网络约租车线上服务能力认定,配合相关专项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审批和监管。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建设和使用。四是统筹组织国内互联网社群、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加强国际协调。

4.加强电信设备管理。一是做好《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的宣贯实施。二是修订《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探索设备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加强物联网设备等新设备进网管理研究。三是积极推动中美双边MRA相关工作。四是加快《数字移动通信终端通用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等标准的制定。

5.强化信息通信市场监管。一是优化改进许可证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二是研究许可证年检改年报工作,深入推进市场监测机制、信誉管理机制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启动“护航计划”,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对口服务。三是深入治理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打击非法经营,重点查处无证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深入开展清理规范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市场工作。四是重点清理整治语音专线和“400”等重点电信业务。推动打击虚假号码通信诈骗四项举措尽快落实到位。五是完善重点、热点领域市场竞争规则,协调处理企业竞争纠纷,查处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6.切实维护用户权益。一是完成申诉系统升级改造,引导督促企业及时化解用户纠纷。推动互联网用户争议投诉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加强服务和收费监督检查,重点开展互联网服务抽测,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二是重点整治社会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改进用户满意度指数评价方式方法。三是完善网络数据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机制和手段。督促企业落实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置和曝光力度。强化手段建设,继续开展手机应用软件技术检测。

7.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宣贯《国家应急通信“十三五”规划》,启动2017年度重点专项工程。抓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保障,全力以赴做好党的十九大等重大活动通信保障相关工作,制定保障工作方案,完善指挥体系,确保万无一失。

网络安全管理局:强化监管和技术能力,坚定维护国家网络信息安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 赵志国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网络安全管理局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以健全完善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助力网络强国建设为总目标,以强化安全监管和技术能力为主线,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行业发展和服务社会民生为宗旨,全面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统筹协调、综合治理、技术防范和基础保障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焦统筹谋划,全力抓好规划法律落地实施。一是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安全相关规划和《网络安全法》的落地实施,完善行业网络安全防护管理办法,制定发布公共网络安全威胁监测和处置办法,积极推动出台《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管理办法》。二是强化标准引领,研究制定信息交互、搜索引擎等安全技术标准,适时修订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日志留存等安全标准。组织做好即时通信技术接口系列标准发布和实施。三是围绕5G、卫星互联网等引发的安全风险开展专题研究。

二、聚焦协同联动,健全完善内外部机制建设。一是发挥工信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密切与中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做好中央有关工作部署落实和会同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以及涉部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二是完善与网络反恐维稳、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发挥行业管理和技术优势,共同做好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相关工作。三是加强行业协调联动,依托网络安全风险研判与态势分析、新技术新业务安全风险监测通报、通讯信息诈骗核查处置等机制,加强对行业相关单位和企业指导,形成安全管理合力。

三、聚焦能力提升,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全力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工程建设,有效提升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域、重点业务的技术保障能力。二是出台《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建设指导意见》,加快推动行业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等平台立项建设。三是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手段,提升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能力。

四、聚焦完善体系,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控水平。一是制定十九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完善指挥体系,组织开展演练,全力以赴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各项工作。二是落实《网络安全法》关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审查的有关要求,强化行业网络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加强行业网络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结合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开展行业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处罚违法违规企业。三是完善网络安全威胁监测处置机制,持续网络安全威胁专项治理行动,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修订完善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应急预案,提升公共网络安全威胁和网络安全事件处置效率和水平。四是指导督促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

五、聚焦基础管理,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治理能力。一是积极适应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和市场开放的客观需要,加快构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责任体系。二是持续深入推进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建设完成全国诈骗电话防范拦截系统,形成部省企业三级技术防范拦截和数据共享实战能力。强化内外部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举报受理、监测处置和考核追责的协同治理机制。三是巩固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和提升登记信息准确率,强化用户登记信息核验能力,建立完善电信企业实名登记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四是完善部网络反恐怖工作责任制度,扎实做好网络反恐维稳各项工作。

无线电管理局:提高频谱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无线电频率使用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巡视员 阚润田


图为《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宣贯电视电话会议现场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积极落实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按照“三管理、三服务、一突出”的总体要求,聚焦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核心职能,以频率管理精细化和监管体系科学化为主要方向,扭住关键,精准发力,协调推进频率管理、台站管理、秩序维护等各项工作,切实提高用频效率,着力优化用频环境,助力两化深度融合、军民深度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

聚焦核心职能 提升监管能力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首次开展频谱使用评估专项活动。以“频谱使用评估专项活动”为抓手,促进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完成公众移动通信七种技术体制共25个频段,以及卫星地球站和9颗通信卫星的数据采集、上报以及评估报告的编写工作,建设了专项活动数据分析和展示平台。通过该项工作,掌握了重点频段频谱资源实际使用情况,提升了监测能力和水平,为加强频谱资源事中事后监管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完成国家无线电管理“十三五”规划编制。推动无线电管理核心内涵首次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形成了国家、部委和地方层面相衔接的规划体系。编制发布《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划(2016-2020年)》。积极推进《规划》宣贯落实,指导地方做好省级无线电技术设施建设规划。规范频占费资金使用管理,完成2015年全国频占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绩效评估。

(三)科学规划与优化配置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资源。一是协调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使用频谱的规划调整,批复5G技术研发试验和车联网试验用频,根据需要调整72MHz频率资源用于4G/LTE,重耕IMT相关频段,推进公众移动通信技术演进。二是积极适应电力、交通、民航、铁路、医疗等各行业、领域信息化发展需要,协调保障相关用频需求。三是做好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协调管理,重点协调保障北斗卫星导航、量子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等国家重大项目相关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完成边境地区地球站国际协调。四是积极开展《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修订工作,形成送审稿。

(四)改进无线电台站监管方式方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逐步推进管理重心由审批设台资格向规范设台行为转变,健全对既设台站的常态化监管机制。以公众移动通信基站为重点,探讨实施分类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制度,截至11月中旬,共核准无线电发射设备7798个型号。

(五)有力维护电波秩序。一是做好日常无线电监测、干扰申诉受理和专项保障工作。落实监测月报制度和专用频率长效保护机制,及时处理国际国内短波卫星干扰申诉。二是做好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国家海上搜救演习、“G20峰会”、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文博会等重大任务以及2016年国家各类重大考试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启动工信部2022年冬奥会筹备工作。三是深入开展打击治理“黑广播”专项活动。自专项活动开展至11月份,共配合有关部门查获黑广播设备2423台(套),有效遏制了利用无线电进行通信信息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的蔓延势头,获中央领导和部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六)完善无线电管理法制体系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修订版)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批,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发布,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起草并推动出台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是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不断推进无线电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为推进我国无线电管理依法行政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配合、推动最高法、最高检起草《刑法修正案(九)》第288条的相关司法解释,为打击非法用频设台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开展无线电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制修订机制研究,在完成相关国标、行标制修订基础上,首次开展团标立项工作。积极完成无线电管理各项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取消了两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七)推进无线电频率和卫星网络国际协调。认真做好边境无线电频率协调,先后与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边境地区无线电频率协调会谈,完成与俄罗斯、日本、哈萨克斯坦、越南等国日常函件协调。加强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资料申报和协调,先后召开了5次国际卫星网络协调会谈和6次国内协调会议。截至11月初,向国际电联申报各类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资料共111份。继续做好国际电信联盟无线局(ITU-R)、亚太电信组织(APT)研究组国内对口组活动管理,协调完成WRC-19议题的国内准备工作组的组织结构及分工。圆满完成APG19国际会议承办和参会工作,中国多位专家进入APG领导层。

(八)积极开展无线电管理宣传与培训。印发《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指导意见》及《2016年无线电管理宣传工作实施方案》,指导中国无线电协会组织开展“国家无线电管理”宣传标识和口号征集与评选活动。举办专项业务工作培训班7期。

全面宣贯新条例 扎实推进

“十三五”着力提升无线电

管理能力和管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2017年,工信部无管局将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三管理、三服务、一突出”的总体要求,全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全面提升无线电管理法治建设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开展《条例》宣传贯彻,全面推进《条例》落地实施,加快完善配套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无线电监管协作机制建设。

二是突出频谱资源管理的精准性和精细化。加快5G等重点频率规划进度,统筹协调行业部门用频需求,推进频谱使用评估工作常态化运行,做好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管理。

三是推进台站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创新台站管理方式,提升台站数据质量,强化发射设备管理。

四是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和频率使用安全。继续做好干扰查处、专用频率保护和考试保障工作,加大打击治理黑广播、伪基站的力度,突出做好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保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冬奥会筹备工作。

五是抓好“十三五”规划落实和频占费资金使用监督。强化“十三五”规划任务分解和落地,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问效。

六是促进无线电管理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加强边境地区频率和卫星网络的国际协调,完善无线电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加强WRC-19相关筹备和议题研究管理。

七是提高宣传和培训工作服务大局能力。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指导中国无线电协会发布“国家无线电管理”宣传标识和口号,做好规范使用和宣介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