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
东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16年9月
目录
一、“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回顾
(一)电子政务体系日臻完善,行政效能有效提升
(二)网格化模式深化拓展,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三)社会信息化加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惠及全民
(四)信息化服务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五)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共享,基础支撑作用凸显
二、“十三五”机遇与挑战
(一)“网络强国”战略要求发挥信息化领先优势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信息化带来重大机遇
(三)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要求信息化提供强力支撑
(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亟需信息化发挥服务引领作用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建设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深化
1. 普及电子政务网上服务
2. 加强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
(二)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
1. 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
2. 提高精准化服务水平
(三)公共服务品质逐步提升
1. 深化民生领域服务智慧化
2.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升级
1. 促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
2. 拓展信息服务业发展
(五)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1. 部署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2. 构建政务大数据中心
(六)网络安全保障稳步提升
1.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能力建设
2. 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领导组织建设,强化绩效考核机制
(二)加强政策措施引导,创新建设保障制度
(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化多元融资保障
(四)创新政社合作机制,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民信息意识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北京市围绕“四个中心”职能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东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着力治理“大城市病”、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区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国家大数据战略,2016年7月中办、国办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对“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进行了部署。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北京市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2030年)》、《东城区信息化发展战略(2011-2030年)》等相关文件,制定《北京市东城区“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发展规划》,作为指导全区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东城区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取得明显提升。
(一)电子政务体系日臻完善,行政效能有效提升
“数字东城”网站改版升级,新浪微博“北京市东城”和微信“北京东城”的掌上政务服务累计处理诉求超600件。开通了“政务百度”,19174个事项行政职权和政务服务项目对外公开,317个行政权力事项全程网上运行。政务服务三级体系实现了区行政服务中心、17个委办局和3个街道办事处285项行政许可事项和95项服务事项的全覆盖。协同办公平台覆盖了全区217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升级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发了三维地理信息、国有房产资源管理等系统,为全区业务协同、行政决策、应急管理提供数据服务支撑。
(二)网格化模式深化拓展,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提升
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成立,整合了62条政务热线,开通了全区统一的“96010”为民服务热线,实现了投诉举报、咨询求助、建言献策一口受理。建成了面向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的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涵盖了人、地、事、物、组织、房屋等6大类28中类129项信息、2117项指标项和230万余条数据。建设了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站,实现基层信息系统、智能终端与区级平台互联互通。网格化服务管理初步实现了“服务5A级,管理五统一”的目标。
(三)社会信息化加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惠及全民
开通了全国首个公共文化服务导航网站,建成了10个数字文化社区。率先开展了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和学生卡应用试点,“蓝天工程”实现全区80多所中小学、100多个单位的教育资源互联共享,荣获中央文明委“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建立了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改革试点区。建立了智慧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对菜市场、早餐点等便民设施的实时监管和信息服务。完成“2012年北京市为民办实事工程”电梯安全监测物联网示范工程和消防物联网扩建工程,将全区2000余部电梯和428家重点单位纳入覆盖范围。
(四)信息化服务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建立了全市首个网络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于网络游戏制作、动漫设计等数字内容产业。建设了体育和楼宇经济监测平台,实现了对体育产业、楼宇经济的动态化、协同化和精细化管理。升级改造工艺美术数字设计与产业促进平台,提升了东城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数字化创新传播与在线交易能力。老字号电商化进程提速,同仁堂、月盛斋、北京工美集团等老字号企业入驻京东商城、“融e购”商城等电商平台。2015年,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3.1亿元,占全区的13.6%,同比增长7.5%,成为支撑东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共享,基础支撑作用凸显
建设公共安全图像信息系统,图像采集点3676个,基本覆盖了主要地区。开展“光速东城”建设,电子政务外网由租用带宽升级为独立光纤,网络设备由千兆升级到万兆,互联网出口由300M升级到1.3G,基本满足信息化业务发展需求,光纤入户改造任务完成80%。实施“无线东城”工程, 4G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区,部分重要公共场所实现免费无线网络接入。实行集约化建设,打造政务云计算中心,为全区各单位提供机房、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共享服务,节约资源72%。
东城区信息化发展迅速,但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在发展空间较小、人口密度较大的条件下,信息化在民生服务领域创新应用不足,信息化发展的居民获得感亟待提升。二是政务信息资源的数据挖掘尚待深入,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能力尚待提高。三是信息化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对文化、旅游等东城区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作用有待增强,新兴互联网经济规模较小等。
二、“十三五”机遇与挑战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实施,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更加深入,信息化战略地位更加突出。未来五年,东城区信息化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全新挑战。
(一)“网络强国”战略要求发挥信息化领先优势
2015年10月,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取得突破,催生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在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信息化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科技创新驱动的新时代。这为东城区以信息化加快创新发展、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东城区应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抓住国家网络强国战略机遇,进一步发挥信息化领先优势,深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将信息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信息化带来重大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优化开发区域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正式发布,将加快推动京津冀地区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理顺产业发展脉络,提高生态涵养能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加快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市场一体化进程。东城区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发挥核心区既有教育、文化和医疗资源优势,以信息化手段探索一条内涵式、融合式、协同式发展的新路径,深入解决传统产业低效、区域发展空间不足、人口密度大等问题,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要求信息化提供强力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东城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区”的关键期,也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攻坚期。与此同时,东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社会需求结构变化所产生的资源制约、社会供需不平衡、公共管理滞后等一系列矛盾将日益凸显,居民对政府提高社会服务管理能力的呼声将更加迫切。信息化已成为增强政府执政能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东城区必须以信息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社会管理,将信息化作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强力支撑。
(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亟需信息化发挥服务引领作用
东城区经济以传统金融、批发零售、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为主,这些产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效率不高。随着全区人口持续老化,劳动力要素供给量不断下滑,依靠低成本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渐露疲态,严重制约东城区经济持续发展和提质增效。东城区亟需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坚持高端化、服务化、融合化、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信息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发展以分享经济、网络经济为代表的新型经济形态,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模式,发展壮大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走“高精尖”的产业发展路线。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立足东城区“首都文化中心区、中央政务服务区”的总体定位,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区”为目标,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水平为主线,以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着力推进智慧化城市治理,着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网络化城区,以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在共享信息化成果上有更多感知度和获得感。
(二)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突出重点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坚持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强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着力开展信息化在城市治理改造、民生服务保障、“高精尖”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政府主导,示范引领 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规划、试点示范、合作协调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各界在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
——开放共享,安全有序 大力推动数据开放共享,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破除行业壁垒,减少事前准入限制,营造开放、共享、包容的发展环境。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方式,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推动安全与发展同步提升、相得益彰,保障信息化安全发展。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引导各行业各领域树立互联网思维,鼓励各类市场要素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进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三)建设目标
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东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工作秉承新理念,电子政务应用和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信息化成果实现新突破,公共服务品质和产业发展结构更加优化;信息化保障达到新高度,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稳步提升。信息化成为驱动智慧东城建设的先导力量,东城区成为全国领先的智慧化城区。
新理念:电子政务应用和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深化“互联网+”理念,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互联网与政府体制改革进程深度融合,不断促进行政审批和业务流程创新,实现行政审批网上办理覆盖率超过95%,政务云覆盖率超过90%。拓展“网格化”理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持续驱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三格融合”网格化管理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城市运行实现精细化治理。
新突破:公共服务品质和产业发展结构更加优化。互联网深刻改变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传统旧模式,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100%,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率达到100%,实现公共服务在线化、便捷化、个性化,服务模式推陈出新,服务品质显著提升。互联网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助推器,新兴产业创新壮大的孵化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源动力,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全区产业发展结构呈现“高精尖”新形态。
新高度: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稳步提升。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签约用户带宽达到100兆;4G网络全区深度覆盖,有效面积4G信号覆盖率达到99%;5G率先商用,重点场所免费WiFi深度覆盖。建成满足东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云存储、云计算服务平台,信息基础支撑能力达到新高度。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应用设施安全可控水平达到新高度。
四、主要任务
秉承“互联网+”和“网格化”理念,全面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深入推进智慧化城市管理,提升精准化服务;构建惠及大众的互联网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驱动产业升级,实现公共服务和产业经济发展新突破;着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信息基础设施和安全可控水平达到新高度。
(一)电子政务应用全面深化
1. 普及电子政务网上服务
依托现有政务云平台和数字东城网站,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建立和完善网上行政并联审批和个人事项“一站式”服务,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推动政府工作全流程再造,加快政府权力清单网上运行和电子监察建设,有效规范和监督权力行使主体。加快推进审计信息化,增强审计机关的查错纠弊、遏制腐败的能力。建立完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作为机关效能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完善投资管理制度,推进投资项目管理和政府采购信息化。完善政府与公众信息互动机制,拓宽公众参与决策、民主监督的渠道。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健全信访体系,拓展信访渠道,确保民意畅通。
2. 加强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
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手段,统筹电子政务网、视频网建设,推动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基层,实现横向和纵向互联互通。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公共应用支撑平台,为全区政务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和应用支撑,以集中拓展共享应用、优先发展跨部门应用、积极开展部门应用为指导,面向全区开展各类电子政务应用,实现传输网络统一、应用平台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和基础数据库统一。推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基础设施集约化和服务专业化水平。
(二)城市治理模式不断创新
1. 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
创新拓展网格化理念和模式,推进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与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加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部署,加快城市部件智能化升级,部署覆盖水、电、气、热、运等公用基础设施的感知网络。加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市政设施监控、城市交通管理、环境管理、文物古迹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的“三格融合”。在技术应用、运行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和城市管理模式,构建“大城管”管理格局,做优东城区网格化品牌。
2. 提高精准化服务水平
加强对城市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和处理,开展大数据应用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加强视频监控建设和联网应用,整合社会图像资源,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城市设施管理、智能停车、交通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构建统一的信息查询、指挥调度、综合利用平台。加强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完善安全生产智能监控网络,逐步实现食品药品全过程电子监管和溯源,建设预警信息综合发布系统,提升应急指挥智能化水平。
(三)公共服务品质逐步提升
1. 深化民生领域服务智慧化
完善公共卫生医疗信息化体系,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与社区服务机构、医院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构建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加快推进人口数据库、电子病历库、居民数字健康档案库三库合一,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全覆盖。支持基于智能感知终端的健康管理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元服务需求。推进中医药在诊疗技术研发、设备研制、新药开发等方面的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推进以“学区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开放,建立网络环境下开放学习模式,鼓励更多学校应用在线开放课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公共文化市场供给主体的活力,为居民提供多样化需求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播、展示和创新中的应用,构建网络化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2.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智慧社区和智慧楼宇建设,统筹社区服务资源,建设和完善集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智能安防、居家养老、餐饮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鼓励建设社区服务线上线下融合(O2O)电商平台,加快推进“惠生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和推广。继续推进中关村东城园“智慧园区”建设,打造管理、服务、产业推广等综合性的服务平台。配合北京市相关部门,推广普及“北京通”市民卡在社保、卫生、交通、教育等领域的应用。依托全市养老服务业务管理平台,充分运用智能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康复理疗等手段,建立集医疗、养老、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在街道、社区基层服务站点向群众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便民服务。深化政府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四)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升级
1. 促进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创新
运用互联网技术,利用微信、APP等电子商务平台,扩大电子商务应用领域,鼓励和支持移动电商、社区电商等各类新型电商模式创新发展,拓展餐饮、零售、家政、健康服务等生活服务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东城老字号自建电商平台或入驻主要电商平台,打造老字号网上聚集区。依托王府井、前门大街等商业资源,加快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子商务,提升商业服务整体竞争力。围绕东城特色工艺美术,开展产权、版权等高端要素网上交易。推进互联网与文化、旅游等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端文化创意产业。支持运用互联网开展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传统服务业现代化进程,提高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化水平。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探索建设一批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加快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体系建设。
2. 拓展信息服务业发展
围绕信息集成服务、内容增值服务、智慧城市新兴产业三大领域,加快构建信息服务业产业体系。推进信息集成服务发展,重点引进信息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移动平台提供商等。大力发展内容增值领域,重点发展电信增值、移动增值、数字电视增值服务、云计算增值服务等领域,努力提升增值服务发展规模。培育发展智慧城市新兴产业领域,积极培育智能交通、城市运营管理、智慧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完善信息服务业企业投融资信息平台,完善股权、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融资业务。大力引进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金融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信息服务业提供检测、试验、培训交流等专业服务。
(五)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1. 部署宽带网络基础设施
贯彻落实北京市“宽带北京”战略,引导和鼓励电信运营商实施全区老旧小区光纤入户改造升级,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无线东城”建设,推动4G网络深度覆盖,率先开展5G业务体验,推动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服务区等重点区域WiFi免费覆盖。支持互联网企业优化网站设计、加大带宽配置,提升网站服务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东城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广泛部署物联网,加快物联网在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加强宣传引导和多方协调,支持电信运营商加快线路改造和完善基站布局,保障基础网络建设顺利实施。
2. 构建政务大数据中心
依托现有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构建统一的东城区政务大数据中心,实现市区两级数据中心的互通共享。完善人口、法人、房屋、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大数据整合力度,支撑提升政府决策水平、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治理结构,支撑政府对社会的便民服务和企业创新创业的发展。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和有效整合,推动政府信息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融合利用,提高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逐步开放教育、医疗、交通、旅游、食品安全、环保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信息资源。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政府部门结合不同业务、不同领域的需求以大数据中心为纽带,加强大数据在领导决策支持、市场主体服务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实现应用创新。
(六)网络安全保障稳步提升
1.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能力建设
围绕“中央政务服务区”功能定位,发挥东城区在首都网络空间治理中的先锋作用,加强网络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加大对网络谣言传播源头、传播渠道的打击力度,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办公系统的安全保密建设和管理。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民生服务、金融服务等重要领域加强信息安全防护设施的规划布局。逐步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政府机关、公用事业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水平,保证关键数据免受攻击破坏,维护经济社会稳定运行。进一步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建设和管理工作。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和完善政务灾备份中心,确保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
2. 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
加强基础信息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确保部门间共享信息安全。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安全建设,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确保部门间共享信息安全。引导企业和居民在网络支付、电子商务等互联网经济活动中加强个人数据保护力度,保障企业商业和个人隐私数据免受侵犯。支持企业加强电子认证、入侵监测、审计监管和数据灾备等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建设,保障各项业务信息应用的安全。建立东城区网络和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加强对政府、企事业单位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审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领导组织建设,强化绩效考核机制
进一步健全信息化工作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领导、决策、协调和监督职能。区属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完善信息化机构,分工协作,解决重要政策落实、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关键问题。成立东城区大数据中心,组织实施大数据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引导推进大数据应用工作,统筹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制定信息化建设年度计划,细化任务分解、严格责任落实,完善信息化建设监督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健全信息化建设水平评估工作机制。
(二)加强政策措施引导,创新建设保障制度
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力度,重点面向云服务、大数据、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信息服务型企业的研发创新、重大项目应用、项目孵化制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促进政策。建立优先采购机制,在政府和国企投资的基础设施和应用项目中,优先采购自主产品与技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推广首席信息官(CIO)制度,鼓励成立企业首席信息官协会,开展首席信息官职业培训。探索建设创新保障制度,探索信息资源集约共享方面制度法规,推动东城区向集约建设、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建设转变。探索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IT治理制度,降低信息化项目实施风险。
(三)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化多元融资保障
加大信息化财政支持力度,每年设立“智慧东城行动计划”专项资金,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公共领域智能化、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研究制定东城区信息化建设鼓励政策,对具有公益性的社会投资项目提供场地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对信息化建设具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丰富信息化投资和运营模式,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城市管理服务平台等东城区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创新政社合作机制,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强化多级联动、政社合作机制,推动形成部、市、区多级联动、共同推进的信息化统筹协调工作格局。引入PPP政企伙伴合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逐步导入社会力量作为建设主体。进一步发挥区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完善中高技术人员聘任机制,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合作同盟,聚集相关领域社会资源,在统一规划、集约化建设、共同推进等方面形成合力。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路径,加强国际的全方位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组织或参与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性、全国性的论坛会议,充分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形成东城区信息化建设的强大智力支撑。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民信息意识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使用、引进等制度,完善各部门信息化岗位设置和管理机制。加强领导干部、公务人员、专业技术队伍培训,打造由上至下、由内而外的信息技能管理团队。抓住国际高端人才加速流动的机遇,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升全民信息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媒体渠道,宣传推广信息化理念。开展面向公众的信息化知识普及、高新科技应用成果会展等活动,调动公众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东城居民的信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