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韶关市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韶关市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十三届市政府第113次常务会议审核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经信局反映。
附件:《韶关市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韶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6年9月30日
韶关市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
韶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6年8月4日
目录
一、“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回顾
(一)“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成效
(二)“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存在不足和问题
二、“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战略地位与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产业兴韶,主动融入珠三角”战略带来机遇
(三)信息化新技术快速发展,迎来新一轮信息产业革命
(四)守牢网电空间安全是信息化“双轮驱动”的重要举措
三、“十三五”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十三五”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
(二)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
(三)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四)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
(五)推进信息惠民步伐,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六)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七)推动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促使城乡协调发展
(八)加强技术设施监管,提高无线电行政管理能力
五、“十三五”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
(一)信息网络工程
(二)电子政务工程
(三)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工程
(四)智慧韶关工程
(五)引资引智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与组织协调,优化信息化推进机制
(二)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创新信息化投资模式
(三)深化共建共享机制,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
(四)搭建信息化建设的交流平台
(五)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六)注重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加强信息化交流合作
附件:韶关市“十三五”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表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韶关、主动融入珠三角和“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统筹协调和有效地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无线电管理“十三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在分析韶关信息化建设、无线电管理现状和对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借鉴省内外信息化建设成功经验,按照前瞻性、先进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特编制本规划,以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宏观指导。
一、“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回顾
(一)“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加速普及和信息化的全面渗透,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区域和群体中广泛应用,信息化成果普惠于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均得到长足发展,无线电频谱资源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1、互联网发展进一步加快
2015年,全市光纤入户用户累计26.03万户,光纤入户率29.46%,全省(38.9%)排名第13;WLAN热点累计达1619个;AP热点累计达6259个;3G4G基站总数13219座。全市家庭宽带用户数累计达65万户,手机上网用户数达161万户。全市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2%,比全国50.4%高8.8个百分点;比全市2010年的38.8%提高了20.4个百分点。
2、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进
——电子政务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建成了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的政务外网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政务网络上联省、下联县区乡镇,横向连接韶关四套班子和市直属部门。基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办公业务系统(OA)、公文传输交换平台、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网络问政平台等一批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政府部门统一入口的信息网络服务,入网单位达120个。初步构建了实体大厅、网上办事大厅和掌上政务大厅“三位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县(市、区)网上办事分厅全部建成,全市镇(街)网上办事站、村(居)办事点的开通率均达100%,各部门网站提供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行政审批等便民服务。
——云平台建设逐步推进。2014年3月,我市列入国家工信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和应用试点示范”城市(工信函[2014]14号),是广东省区域性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6个试点城市之一。与微软共同建设韶关昆仑微软云平台,韶关微软培训中心落成,其中普尔文、VUE两大国际认证考试平台于2014年9月运行,是粤北地区唯一获得授权的国际认证考场,认证范围覆盖郴州、赣州等区域。授权考场提供包括Microsoft、华为、锐捷、HP、Linux等75家国际知名IT厂商或机构的认证考试,证书被全球162个国家认可。
——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建立韶关市政府门户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党风廉政信息公开平台、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网络问政平台、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栏等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了政府信息网上公开、投资项目网上审批,审批业务网上办理,咨询投诉、监督评议网上进行,并与电子监察系统对接。2015年,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66.67%,网上办结率67.32%,达到省对市考核目标要求。
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一步深化
实施省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一是重点抓好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东南轴承公司等企业的工业企业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二是重点抓好韶关液压件厂有限公司、宏大齿轮公司等企业的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三是重点抓好乳源东阳光公司等企业的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四是重点抓好韶铸等企业的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十二五”期间,液压油缸制造数字化改造等9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项目,韶钢荣获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行业标杆企业称号。轴承行业数字化集成平台建设与应用等16个项目被列入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韶钢、乳源东阳光精箔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被列入广东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北江纺织被列入全国首批23家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广东省信息化示范园区金牌单位。
4、农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互联网数字电视加快向农村区域发展,近4万户农村家庭使用电信电视服务。建立了韶关市菜篮子信息网、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与发布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溯源信息平台。积极推进省农业厅开展“信息进农家”行动,依托“金农工程”、“三电合一”等项目建设,建立“农技宝”、“农博士”、“农信通”、“菜篮子快讯”短信彩信等手机终端系统,建成新丰县无公害蔬菜商贸信息平台、新丰县农业视频网等特色应用项目;利用“12316三农热线”、农业信息网站、广播电视节目等现代信息手段,加强农业科普、技术服务,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农产品供给、市场价格等信息,帮助农民解决种养技术和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及农产品买卖难等难题。“十二五”期间,培育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重点企业20家。韶关市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23个项目获得广东省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扶持。
5、电子商务应用进一步拓展
在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旅游和城乡消费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成立了韶关市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和韶关市电子商务商会,涌现了鑫金汇、韶关邮政网商创业园、韶关(鹏洲)国际电子商务孵化港、黄沙坪创新园及U购网、韶乐购网、韶峰物流、丹霞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翁源兰花等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南雄市被列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广东壹码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首批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服务商,韶乐购成为我市第二家参与广货网上行活动的市场主体。
6、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2015年,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15家,年营业收入在10 亿元以上企业1家,1 亿元以上的企业7家。经认定的软件企业有3家,软件登记产品19个,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为19.2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7.2%。
7、无线电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我市获得“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突出贡献集体奖”。全市拥有2个市级固定无线电监测站,8个小型无线电监测站,2辆无线电监测车,增加了一批无线电监测检测设备。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大队韶关监测站,建立了县级无线电管理机构。在无线电频谱管理、台站管理,无线电频谱监测,民航、铁路等有害干扰排查,打击“伪基站”及“黑广播”等非法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重大活动、重点区域、重要节假日无线电安全保障,防范和打击各类重要考试无线电作弊,服务企事业单位用频,遂行预备役军事演练任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8、社会信息化进一步得到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与民生相关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公交和环境保护等社会领域方面得到深入应用,提升了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卫生计生信息化取得长足进步。全市实现省、市、县、镇四级互通的计生网络;全市大部分医院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36%使用LIS系统,28%使用PACS系统,32%单位建设了门户网站;全面启用广东省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全市全员人口数据9个主要项目完整率在97.07%以上;积极推进广东省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粤北人民医院荣膺“中国医院信息化先进单位”、“中国电子病历试点医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建设得到提升。统一数据中心管理,实现省、市、县(区)、镇四级网络互联互通,以及社会保险、劳动就业、人事人才等核心业务数据大集中。全市社保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等网络覆盖率达100%,各类人社业务数据服务入库率达到100%,异地转移系统业务经办率达100%。
——教育信息化取得较大进展。推进“省—市—县—学校—教学点”教育宽带接入率达100%,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20M以上带宽接入,其他中小学校和教学点实现4M以上带宽接入。完成教育视频网合作建设,为全市760所中小学提供教育视频接入,实现网络“校校通”和资源“班班通”的全市覆盖,促进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信息平台为国土管理护航。市国土资源局建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市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12类;业务成果数据库包括用地预审等11类。在“一张图”数据库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和完善土地和矿产资源公开交易平台,并在全省各地级市国土资源部门推广应用。
——韶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顺利建成。完成了城市部件事件库、地理编码库、地形数据库等基础资源数据库建设和系统集成,收集整理了7大类、61小类城市部件运行数据、11大类、57小类城市事件,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交通信息化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韶关市公共汽车公司等5家公交公司运营的50多条线路约500台公交车(其中82台为短线客车)全部开通了金融IC卡刷卡乘车业务,覆盖率达100%。
——城乡规划信息化初见成效。搭建了一站式规划管理服务平台,完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302平方公里,政务版电子地图和公众版电子地图数据约500平方公里。韶关城市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工程在广州举行的“2012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GIS研讨会”上,荣获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金奖。
——林业信息化服务领域不断发展。全面启用全国林木采伐管理系统,建设了全市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完成了韶关疫源疫病监测站(国家级)建设。
——建筑房地产行业信息化全面铺开。启动了房地产交易信息系统,建成了个人住房、住房保障和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三个信息系统,研发了韶关市建筑管理信息系统。
——“平安韶关”建设成效显著。全市购置9台锐捷核心交换机提高三级主干网通信稳定性,完成公安信息通信网与互联网的边界接入平台建设。建成了110、119、122“三台合一”的报警服务系统。深化“警综系统”应用为重点的警务信息综合平台,社会治安和交通监控网络覆盖全区,装备了6F雷达测速仪、移动警务终端等先进设备。全市新建一类视频采集点3162个,市区项目对已有13个派出所进行高清升级,新建5个派出所监控室。
——水务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建成了统一的信息网络系统,铺设网络信息点300多个,改造和新增水雨情遥测站点260个。提高了水雨情监测站网的密度,水利工程视频监控系统不断完善,建成视频监控点28个,水库动态监管247个。
——档案信息化逐步推进。对原有的电子文件数据中心系统进行了版本升级,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市档案局与韶关学院软件学院共同研发设计新版韶关市档案信息网门户网站。稳步推进重点档案备份和全文数字化,完成馆藏珍贵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
9、信息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十二五”期间,出台了《韶关市公众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办法》(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104号)、《韶关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4-2017年)、《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韶府办〔2014〕42号)、《韶关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韶府办〔2013〕14号)、《韶关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措施(试行)》(韶府办[2015]51号)等一批政策文件。“十二五”期间,还组织了2013广东(韶关)互联网经济研讨会暨韶关在线上线新闻发布会、2014“智慧韶关”发展论坛暨智慧教育研讨会、2014年7月惠普助力韶关云平台建设研讨会、2015年7月全国棉纺织行业信息化改造提升试点项目技术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
(二)“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存在不足和问题
1、资源整合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十二五”期间韶关信息化进程加快,但缺乏统筹规划,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数字鸿沟”和“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电子政务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等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重硬件和应用系统建设、轻数据分析和利用,整体成效尚难发挥,信息化系统社会效益不高。县域之间、城乡之间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差距,发展不均衡。
2、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不显著
韶关信息产业的附加值较低,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渗透和改造力度不深。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规模偏小,没有形成集成应用的效应。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慢,总体应用水平较低、综合应用较少。
3、信息化推进机制不畅,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信息化管理力量较为薄弱,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机制尚未有效形成,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较为薄弱,管理模式亟待创新。无线电频率和台站的精细化管理、无线电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仍需加强,无线电军地融合发展亟待深入。
4、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化人才短缺
信息化工作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要求较高,我市信息化投入相对不足,缺乏信息化投入和保障措施。受经济发展、激励制度、管理水平等制约,全市信息化人才缺乏现象较为严重。信息技术人员特别是创新、领军型人才的规模和结构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无线电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能仍需提升。
5、网络安全面临挑战,网络空间法治建设亟待加强
互联网正在快速地全民普及,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渗透,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但也给社会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安全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生根落地以及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竞争越来越聚焦在网络空间。保证网络空间安全不仅是在保护互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是在保护经济的平稳发展。在全社会树立网络安全的发展意识,包括网络安全的风险防范意识、法制教育意识、技术培训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需要加强。
二、“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战略地位与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鲜明地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明确信息化战略地位,为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目标与方向。《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改变中国制造业现状,使中国到2025年跻身现代工业强国之列。《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以信息化推动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 培育信息经济。《广东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指出,到2020年全省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环境建设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家和省市有关信息化发展战略政策的深入推进与实施,必将对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我市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指明发展方向。
(二)“产业兴韶,主动融入珠三角”战略带来机遇
当前韶关正处于实现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遇期和决胜期。根据韶关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现实条件,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兴韶,主动融入珠三角”战略中,通过积极培育发展钢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大旅游、大物流、大农业、新材料、特色轻工业八大产业,促进韶关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加快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质,把韶关打造成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珠三角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配套区、“一点一路”节点城市、广东生态旅游休闲区、广东大宗商品战略仓储基地和珠三角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我市将积极推动钢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对于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必将为我市信息化发展提供大舞台。
(三)信息化新技术快速发展,迎来新一轮信息产业革命
以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为引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全世界范围兴起,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大数据、新一代通信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及应用正酝酿重大突破,信息化和工业化加快融合,推动人类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和社会活动模式发生新变革,对我市加快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韶关要推进和实现经济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顺应世界最新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
面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以及 “智慧韶关”的建设要求,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既有动力,又有压力。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信息产业已经成为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运用“智慧”杠杆,加快创建智慧韶关,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守牢网电空间安全是信息化“双轮驱动”的重要举措
无线促成信息化的无处不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改变经济形态的同时,也影响传统的政治形态和社会形态。人类在享受前所未有的便捷的同时,也在经历着网络及电磁空间安全的重大考验。为此,守牢网电空间安全底线也是信息化“双轮驱动”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
三、“十三五”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应用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增强信息化发展能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推进韶关主动融入珠三角,加快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让信息化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原则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加大财政和政策扶持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促进信息化资源高效配置,以政府资源整合带动社会资源整合,形成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通信、广播电视运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宽带网络建设及运营服务水平。
2、坚持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
加强总体布局规划,统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线、机房等资源共建共享。根据不同地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分步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协调发展。
3、坚持突出特色,培育产业的原则
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和倍增效应,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韶关机械制造、钢铁等产业发展优势,推进智能制造;发挥韶关有利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智慧物流产业;充分挖掘韶关旅游资源,开展智慧旅游。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运用信息化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培养特色产业。
4、坚持注重实效,惠及民生的原则
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信息化建设,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道路,综合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以信息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全民。
5、坚持合作共赢,确保安全的原则
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网上网下两个空间,推进合作共赢。坚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切实防范、控制和化解信息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覆盖城乡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信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战略效果明显;信息资源有效整合,电子政务体系较完备且应用深化普及,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城乡信息鸿沟明显缩小,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信息化与工业、农业及服务业深度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智慧韶关”框架体系和新型制造体系基本成型,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试点示范应用成效明显;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人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信息化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8%以上,信息化发展水平迈进省内先进行列。具体目标如下:
1、信息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加快实施“宽带广东”工程,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3G/4G用户普及率超过70%,“无线城市”基本建成,市中心城区无线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县市区、乡镇城区无线网络热点覆盖率达70%以上;加快“光网城市”战略的实施,城市光纤到户覆盖率提升至80%,农村行政村通宽带的比例达80%以上,全市城市和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分别达到70%和20%以上,城市用户、农村镇区光纤接入能力分别达到300Mbps和30Mbps以上;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业务普及应用。
2、“互联网+”效果明显。电子政务体系较完备且应用深化普及。覆盖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形成并延伸至乡镇基层政府,实现市、县区、乡镇三级政府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超过90%。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开发和利用,社会信用、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重大业务协同应用取得实效,教育、卫生、社区生活服务等公众关注度高的民生领域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基于云计算的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建成,云平台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安全运营,电子政务在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公共服务和应急指挥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公共服务及数据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实现数据资源的价值开发及增值服务。
3、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城乡信息鸿沟明显缩小。建成公共安全与生产安全系统、智慧交通应用系统,以及涵盖国土、水利、环保、林业等部门的环境资源管理系统。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实现民生服务便捷化、智能化和一体化。“智慧健康”工程得到良好应用,全市医疗保健卡和电子健康档案覆盖80%城乡居民,电子病历覆盖85%的医院。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村中小学全部实现远程互动和多媒体教学。
4、推进技术与产业相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深度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农业及服务业深度融合,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加快工业和农业及服务业转型升级步伐。把工业技术、农业技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同步发展、相互融合作为新的动力,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在重点行业企业ERP、MES、PLM普及率和工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指数较高的基础上,向工业制造4.0发展,中小企业继续推进ERP、MES、PLM等应用,提升工业应用指数,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流通、企业管理等业务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到2020年,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推进3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机器人应用”。
5、推进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抢抓“互联网+”的发展机遇,加大政策引导和集聚发展,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信息技术研发高地”、“大数据应用服务高地”和“移动互联网创新高地”,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和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85%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300亿元以上,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达100亿元;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产业成为韶关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信息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
6、提升无线电监管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以技术设施建设、军地融合发展为重点,构建较好的无线电管理体系。到2020年,实现与省监测联网,建成拥有超过30个监测站的网格化监测网,全面掌握重点区域频谱资源使用情况,提高无线电监测、干扰排查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打造一支素质高、结构优、创新高效的无线电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成“智慧、无线电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大队韶关监测站技术设施,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良好的军地电磁频谱管理协调机制,进一步推进我市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贯彻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信息强军的战略思想。
四、“十三五”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
1、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
统筹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市通信管线、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优化各类城域网络,提高话音、视频、数据等多业务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开展频谱资源共享试点,实现频谱资源高效利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优化基础接入网建设模式,提高接入网共建共享水平。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和支撑系统的升级改造。推动政府、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网站系统及商用网站系统进行IPv6网络建设。
2、推进“光网城市”和“三网融合”建设
加快城市光纤入户,推动通信运营商加大资源投入,提升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建设进程,积极推进城市光网改造,全面提升宽带接入能力。重点推进政府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公共文化场馆、科技园区、商务楼宇、宾馆酒店、社区等单位和场所的光纤宽带接入,率先完成通信网和政务网的“全光化”改造。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宽带入乡进村。
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加快推进广电、电信双向业务进入实质性商用阶段,积极培育三网融合新业态。
3、推进“无线韶关”建设
统筹推进3G/ 4G 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WLAN,包括Wi-Fi等)、新一代移动通信(LTE等)无线宽带网络发展。扩大WLAN在重要区域和公共场所的覆盖面,提高热点地区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承载能力。加快实现韶关市区WLAN全覆盖,逐步实现全市城镇公共服务区域全覆盖。推进广东省原中央苏区(南雄)农村超高速无线局域网应用试点工作
4、优化升级宽带网络
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实现多制式网络和业务协调发展。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大规模部署和商用,推进公众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融合发展。
5、增强空间设施应用能力
围绕通信、导航、遥感等应用卫星领域,利用持续稳定、安全可控的空间基础设施,利用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韶关的推广应用。加强陆地、大气遥感监测,提升对我市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应急减灾、大众消费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能力。
(二)以信息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
1、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大力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
深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突出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快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的转型升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业通过信息化实现转型升级,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以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为重点,推进工业生产过程信息共享、系统整合、智能控制和协同制造,提高精准制造、柔性制造、敏捷制造能力。重点突破数控装备和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应用开发高端数控产品、工业机器人、数控精密注塑机、自动化生产线、流程工业成套装备等智能装备,发展智能家电等智能化工业产品,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持续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重点支持一批信息化重点企业,形成一批全市企业信息化示范点;利用一批如韶关液压件厂、韶关东南轴承有限公司等先进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建设一批工业设计和产品开发公共技术服务网络平台,推进一批行业信息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
2、利用信息技术发展低碳经济
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通过推进信息化改造,特别是在信息化工作开展相对落后的行业、企业,加强信息化的推动工作,加大节能降耗、循环经济、能源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我市钢铁、电力、建材等高耗能、高物耗和高污染行业绿色生产,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强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信息监测、分析,提高能源集约利用、能源消费优化、排放综合治理等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到2020年,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率明显提高。
3、推进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中的应用
深化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支持传统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培育新型消费模式。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和网络零售平台,支持和鼓励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深化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有机融合。建设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支付服务、跨境贸易服务、交易产品追溯服务等应用试点,促进电子商务有序发展。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从生活服务领域向工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延伸。促进RFID、二维码、智能卡、传感器等新技术在物流、供应链管理和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互联网+农业”新业态,打造电商创业村,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
4、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智能化。坚持以工业化思路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信息化与农业及服务业融合,推进“互联网+农业”。以镇为中心,以镇带村,镇村融合,把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作为重要抓手,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农村商业模式,构建生鲜农产品城乡配送网络,加快传统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抓好省级农村信息化先导村试点示范,推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建设。积极推广“农技宝”、“农信通”应用。以重点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为示范,建设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政务连农民、信息技术兴农业。推动精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和林业中的应用。
5、推进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加快推进行业、企业开展大数据应用。支持和鼓励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开发深度加工的行业应用数据库,建立行业应用和商业服务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挖掘分析等大数据应用服务,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政务、交通运输、社保、环保、医疗、教育、旅游、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帮助中小微企业定制各类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培育数据资源服务重点企业,提高数据资源服务能力。推动大数据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开展个性化制造,创新生产管理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探索大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及数据安全等各环节的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商业大数据创新应用,鼓励企业开展精准营销、个性化服务,提高流通、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水平。引导本地通信运营商与本地IT 服务商、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工作,大力扶持本地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助力韶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6、推进民营企业信息化
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民营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间协作配套能力和产业链专业化协作水平。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牵手工程”,促进生产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深入对接。加快开发推广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企业管理系统、研发设计和技术创新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优化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电子支付、物流配送、身份认证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建立完善集技术支撑、信息交流、融资租赁、中介服务、人才培训等于一体的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适应中小微企业特点的信息化服务。
7、推动移动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经济发展
把握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机遇,强化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用“互联网+”的思维开拓创新,推动我市移动互联网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筑巢引凤,通过招商引资,充分整合我市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的资源,在电子商务与移动支付、即时通讯与社交、搜索引擎与定位服务、网络与手机游戏等领域,培育若干有特色的互联网产品及服务,推动互联网企业开展软件企业认定,建立企业服务绿色通道。支持培育一批为传统行业提供专业服务的互联网服务商,为传统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互联网解决方案,并提供咨询、设计、数据分析挖掘、流程优化、运营管理等服务。
(三)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1、以电子政务云平台为契机,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
改造升级全市电子政务网络,运用云计算理念和技术,搭建韶关市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为市直各部门和部分县区提供按需申请、弹性化服务的信息基础服务资源。提升市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逐步完善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房屋、社会保险、档案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强化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推进全市电子公文交换、电子文件归档和数字档案管理,实现跨层级、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绩效评估和运行维护机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网站中文域名注册工作,加强电子政务网站规范化管理。推动政府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向电子政务云平台迁移,推动办公模式向云端化、移动化变革。
2、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
完善市网上办事大厅,连通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投资项目网上审批、社会事务网上办理、公共决策网上互动、政府效能网上监察。结合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建立多部门并联审批和各级政府联动办事的工作机制。整合优化办事流程,各类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全流程“一站式”办理。推动各级实体性政务办事大厅功能向网上办事大厅迁移。建设完善反映公众诉求的网络问政平台,完善政企信息互动机制。逐步建设覆盖全市的公民个人专属网页,为公民提供便捷的电子政务和民生服务。
3、推动政务大数据应用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粤府办[2016]29号)及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保障全市“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为重点,率先构建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完善专题数据库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形成我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立各级政府和部门联动的大数据形成机制,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采用行政收集、网络搜取、自愿提供、有偿购买、传感采集等方式,拓宽大数据收集渠道。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公共联合征信系统、市场监管信息网、政法信息网、医疗卫生信息网、公民个人专属网页等重大信息化项目,收集整理公共数据。推进二维码、RFID、传感器等普及应用,实现数据自动收集。实施与行政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数据上移工程,强化全市数据汇聚、集中、共享能力。加强政府大数据业务支撑系统建设,以业务协同为基础,以数据共享为支撑,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应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创新水平。有步骤推进政府数据开放,促进社会大数据应用。
(四)加快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
1、加快智能环境监测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
一是环境质量监控,主要是对自来水源地环境质量的监控和电子防护,实现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目标区域的饮用水质及其变化状况,重点加强对韶关“三江”排污的监控,以及对空气质量和辐射环境质量的监控;二是移动源监控,主要是对医疗废弃物、机动车交通污染排放的监控;三是结合环保能力建设,完善环境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强化防灾减灾能力。
2、加快智能交通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
应用传感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获取全市交通流量信息,建设交通信息互动发布平台,向社会提供实时交通流量信息和出行建议,根据实时交通流量适时启动交通信号机自动控制工程,进一步优化本市交通状况,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3、加快现代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
通过RFID 技术在大型物流、城市配送、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应用,探索利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环节的全流程管理,开发适用于各种物流环境的特种电子标签、物流装备、读写器、中间件、管理系统等产品。
4、加快智能电网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
以远程智能电力终端为突破口,形成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双向信息通信、远程监控、信息存储、负荷分配技术,实现智能电网中的远程读取、双向交互功能。
5、加快智慧医疗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
采用无线射频技术,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进行管理,推进RFID标识装置的开发和产业化。利用无线通信技术,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和功能,带动远程医疗服务的产业化。
6、加快农业精细生产类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
建设农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完成风、光、水、电、热、肥和农药等数据的采集和环境控制,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智能化服务,有效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推广并培育系统集成、传感器和控制设备产业,实现精准农业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
7、推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
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卫星导航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粤府办【2016】56号】)依法保护卫星导航频谱;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卫星导航、位置服务、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深度融合,鼓励北斗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发展;推动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提高北斗车载智能终端应用规模,加快培育和发展北斗卫星导航智能终端在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重要领域的应用,积极开发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城市应急管理、人身安全保障等方面应用的北斗智能终端产品。
(五)推进信息惠民步伐,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1、推进教育文化领域的信息化,繁荣网络文化,增强软实力
推进教育信息化一体化工程、教育宽带网络“校校通”、“韶教云”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校园建设,完善“平安校园”,打造“智能校园”。推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终身学习和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应用服务,加快发展远程教育,推动教育模式改革。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展数字出版业,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持开发具有韶关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打造数字内容产业链,培育新型数字文化娱乐消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社区电子阅览室为重点的基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2、推进卫生资源共享,加快智慧健康工程建设
建设覆盖城乡的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推广远程医疗和健康咨询保健智能应用,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监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建设面向公众的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重大疾病网上联合诊治,医疗救治和病人康复跟踪服务;加强卫生信息化向农村延伸,促进数字卫生城乡一体化发展。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无线网络等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医院信息,加快智慧健康工程建设,将医疗服务推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
3、推进市民服务“一卡通”工程
建立完善全市集中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一体化信息系统、水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等信息系统和平台,加强减灾救灾、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化服务。整合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交通等信息资源,推进市民服务“一卡通”工程。
4、推进智能智能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基于韶关电子政务现有基础网络和应用系统,以协同为目标、整合为手段,采用多种技术手段,联合110、119、120以及环保监测、抗旱防汛、防空防灾、地震监测、气象预测、安全生产等专业系统,建立统一的智能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和应急指挥中心,提高各种政务资源指挥调度的效率,同时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在最短的时间调动多个部门、单位相互协调、共同实施,有效解决突发公共事件。
(六)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1、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机制建设
加强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工作机制,实现互联网数据资源的安全存储与灾难备份,推动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健全信息安全认证认可体系,强化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提高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能力,推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和安全保密检查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面临
的挑战,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共同分享全球信息革命的机遇和成果。加强网络空间执法合作,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2、加强重点领域信息安全保障
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建设政务信息安全监管平台,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完善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安全管理,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推进党政机关互联网集中统一接入。加强能源、交通、金融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推动电子签名在金融、铁路、电力、通信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加强全市档案数据备份工作,实现档案数据的异地异质备份。
3、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增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等基础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大无线电安全管理和重要信息系统无线电频率保障力度。加强对互联网网站、地址、域名、信息内容和接入服务单位的管理,规范互联网服务市场秩序。强化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保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安全,强化企业、机构在网络经济活动中保护用户数据和国家基础数据的责任。完善网络信用体系,加强网络舆情研判,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倡导行业自律,发挥网民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发展信息安全产业。实施网络安全人才工程,开展全民网络安全教育,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七)推动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
1、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规划统筹考虑、一体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在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相关规划中的比重,强化信息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加快实现信息化与全市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城镇服务管理等领域协调发展,促进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2、推进城镇基础设施智能化
加快传感器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在城市运行关键领域建设一批城镇基础设施智能感应系统、环境感知系统、远程监控服务系统。推进RFID网络、视频监控网络、无线电监测网络的共建共享,统筹传感设备、无线通信设备、控制设备和摄像头等各类智能终端在交通、给排水、能源、通信、环保、防灾与安全生产等城镇公共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应用,加强对地下管线的实时监控,形成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
3、推进城镇管理和服务智慧化
加强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城镇运行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推进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安防以及社区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人口、计生、水电气、气象、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的智能化应用,推进在线办理、在线阅读、居家养老、家庭病床、应急救助等智慧化便民服务,提高社区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水平,建设智慧城镇运营平台,开展智慧城镇大数据应用、推动城镇创新发展。
(八)加强技术设施监管,提高无线电行政管理能力
1、加强台站规范化管理,完善固定无线电台站布局体系
建立和完善无线电台站登记、数据分析等相关规范和制度,全面提高台站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可用性。推进基站无线电台站设置使用审批制度改革,将目前实行的逐个台站设置审批方式转变为整体审批和运营企业资助备案,建立事前统筹规划、事中自助备案、事后协同监管的基站管理新模式。进一步简化基站台站设置申报材料,明晰备案核准条件,推行承诺制,降低备案门槛。推进基站台站设置自助备案系统建设与应用,提升基站报备效率。明确环保、住房城乡建设、无线电管理等部门的基站管理职责,建立基站建设不良信息通报机制,提升基站协同管理水平。
结合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各类无线电台站的分布、使用和变化趋势,为政府优化配置频率资源、精细化管理频率资源、科学管理台站提供依据;强化对讲机、业余无线电台、水上电台等无线电台(站)管理;依托城乡规划,建立与城乡规划要素相结合的固定无线电台站布局规划体系,推动形成涉及公共安全的固定无线电台站的保护规划。
2、保障无线电安全,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建立重要领域无线电安全保护的工作预案,实施定期安全测评;完善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无线电管理应急预案,完善重要行业的无线电安全问题的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健全无线电干扰器和屏蔽器的使用规范;以打击“伪基站”、“黑广播”为契机,建立多部门协同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长效机制,共同保障用频安全。
加强日常无线电常规性频谱监测,重点加强对民航、铁路等重要业务使用频率的监测,建立重点区域无线电发射信号特征库,做好频率台站的统计分析和比对工作,加强无线电设备管理,对非法台站、用频行为做到从“源头”治理,及时发现并依法处理,保障合法台站安全运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3、加强无线电技术设施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技术标准和规范建设,推进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向监测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数据/接口标准化、信息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无线电频谱监测、干扰查处、应急保障能力等技术设施监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韶关市无线电监测控制中心建设;加快乐昌、南雄三类监测测向站建设和现有无线电监测设施升级改造;完善预备役韶关监测站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武广高铁韶关段无线电监测网格化建设。
4、深化区域合作
积极开展粤湘赣边界地区无线电业务频率协调工作,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无线电管理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加强行政执法有效配合,共同保障粤湘赣区域无线电波秩序。
5、加强预备役韶关监测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军用装备,改善预备役办公场地环境,提升预备役无线电管理工作条件。配合军事演习活动,完成频率管制任务。
6、加强铁塔公司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简化通信建设审批流程,加快推动通信企业在住宅区进行通信基站基础设施新建、改造、维护等;整合现有通信基础设施资源,实施城市、乡镇、农村的移动通信基础网络全覆盖;充分利用优良站址,推进共建共享。加大对公众普遍关注问题的无线电科普宣传力度;加大对偷盗和破坏基站等通信设施的打击力度。
五、“十三五”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
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托,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为重点,以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积极发挥信息化在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提高政府和社会大众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支撑信息惠民的发展目标。“十三五”规划建设信息化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估算36.3亿元,具体项目详见附件表。
(一)信息网络工程
1、宽带网络升级提质工程
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步伐,全面推进城市(城镇)光纤到户。重点加强对翁源、新丰、始兴等相对滞后县的支持、推进力度。利用铁塔公司新组建的契机,优化移动基站布局,重点解决基础设施能力较差、重点场所无线宽带覆盖率较低的问题,推动全市的宽带基础设施能力全面提升。
2、宽带家庭接入普及工程
加大力度,解决韶关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问题。鼓励通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宽带免费提速和降价活动,采用多种方式,例如资费补贴、套餐组合、免费提速等方式加大发展宽带用户力度。对城区宽带接入家庭普及率不到40%的县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农村宽带接入家庭普及率普遍较低的地方,开展信息扶贫,增加宽带特色涉农应用,以应用带动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提升,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减少“数字鸿沟”。
3、宽带战略政策落实工程
抓好《宽带广东发展规划(2014—2020年)》(粤府办〔2014〕35号)文件落实,将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县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公共设施向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免费开放并提供通行便利,保障宽带基础设施的通行权益;出台宽带基础设施保护及拆迁补偿的相关政策;城市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全面实施光纤到户;对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财税、土地、环评等政策支持。
(二)电子政务工程
1、云平台基础共享工程
全面整合党政机关机房、服务器等资源,将市信息中心机房搬迁和云平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我市电子政务云平台,部门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网络、存储、服务器等基础设施服务资源实行按需申请,弹性服务。将市电子政务核心业务系统,如OA系统、网上办事大厅、政府信息公开、市场监管平台、联合征信平台,以及各部门的业务系统逐步移植到云平台。智慧城市、社保云、教育云、医疗卫生云等在市电子政务云上统一规划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2、基础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建设全市唯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中心,编制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目录,建立全市基础数据库和大数据中心,基本实现多个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顺畅流转和交换共享;对所有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减少部门“数据孤岛”,促进全市范围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与综合利用;利用共享交换平台的数据资源,建立本地大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为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模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3、市场监管信息平台
依托韶关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建成全市统一的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构建高效的跨部门联动和业务协同机制,建立数据分析机制和模型,提高市场监管信息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
4、优化完善网上办事分厅
优化和改造网上办事分厅门户系统,建设数据监测系统,实现对市直部门、县区各部门办事过程信息的监测和统计,并与省网上办事大厅数据监测系统对接。深化手机版应用,整合部门移动应用。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开展企业专属网页和市民个人网页建设,对接市网上办事分厅,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围绕民生服务、工商登记、投资审批等重点领域,开展电子证照应用,减少办事人提交纸质证照和到现场次数。按照市网上办事分厅绩效评价办法和电子行政监察平台建设规范,升级改造完善市分厅审批服务平台,并实现分厅与全市通用的电子行政监察系统、行政效能投诉网无缝对接。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统一建设、规范运作,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5、电子政务网络畅通和安全工程
统筹推进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逐步整合各地各单位既有的业务专网,构建规范、标准、安全、管理、运维统一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全面升级政务外网骨干边界设备,扩容市统一的互联网出口带宽,为各地各单位网上办公提供高速、稳定和畅通的网络基础环境。建设信息安全协调、政府网站实时监测、互联网出口监测、政务外网骨干网在线检测等系统,利用新一代的通信技术和VPN ,以及入侵防御、防病毒、防垃圾邮件、安全认证、容灾备份等技术,全面提升电子政务安全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工程
1、推进浪潮互联网+产业园建设
加快推进广东省首批八家“互联网+”培育小镇—黄沙坪创新园建设。以黄沙坪创新园为核心,建设浪潮“互联网+”产业园,推进浪潮研发中心、云平台服务中心、创新展示中心等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链企业落户韶关。同时,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搭建云计算平台,加快创建一批大数据应用平台,充分挖掘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价值,以大数据产业引领韶关经济转型升级。
2、推进智能制造发展
韶关重点行业和规模企业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但是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仍然处于工业2.0、3.0阶段,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要实现向工业4.0的跨越式发展,任务很艰巨。要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机遇,推动机械制造、钢铁生产与加工、数控装备等规模企业“两化融合”进一步升级,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工业生产相融合,深化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突出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动生产过程智能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融合,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型。
3、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扶持工程
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是阻碍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依靠自身力量完成信息化建设非常困难。应加大对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推进力度,从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角度,从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的推进方式,从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服务的帮扶手段,从购买服务的协调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扶持。
4、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
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通过大数据、传感器、互联网和人的有机结合,探索制造业由单纯的产品制造业向服务制造业转变;由规模化产品向个性化定制产品延展;由集中式组织管理模式向基于互联网的组织分散管理的模式和制造资源云化的方式转变,突破智慧和机器的界限,实现工业生产的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
5、电子商务延伸与拓展工程
按照“借船出海”和“蓝海战略”的思路推进韶关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通过与国内优秀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的战略合作,使韶关中小企业快速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扶植冬菇街网上商城等本土特色电商平台,支持企业通过O2O方式,以区域实体门店、农村超市为依托,通过线上展示、线下体验、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第三方承保、售后服务的创新服务模式,开展特色电子商务加快推进中国供销•粤北农特产品电商物流商贸城建设。
(四)智慧韶关工程
1、“智慧城市”
通过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光网、无线全覆盖。通过3G/4G、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信息技术在政务、城管、物流、金融、交通、公共服务、社区和文化娱乐、医疗、安保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力争通过3-5年建设,初步建成网络基础设施高度发达、信息应用“无所不在”、生产生活高效便捷的智慧城市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安全、更有效、更舒适。
2、“智慧城管”
分期建成覆盖市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基于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整合空间信息、政务信息、监控信息等城市管理资源,构建数字化大城管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创建城市管理监督和指挥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发展智慧管网,实现城市地下空间、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管网管理信息化和运行智能化。
3、智能市民卡
加快银行卡芯片化进程,完善金融IC卡综合服务平台,推动金融IC卡在城市管理及公务服务领域的应用;大力推进移动金融应用。市民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一个以智能卡为载体、覆盖全市、面向市民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
4、“智慧公安”
统筹推进公安专业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应用警务地理信息系统、电子签章系统、移动警务应用系统、巡逻车移动监控和道路监控系统,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反恐维稳、安全防范、监所管理、交通管理和消防安全等领域,建设公共安全物联网信号监测系统开展“智慧公安”工程建设。
5、“智慧医疗”
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为基础,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逐步将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卫生保障、疾病控制等各项业务系统整合、联通起来,构建面向区域内全体居民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公平程度。
6、“智慧社区”
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人口计生、公安等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建立覆盖市、县、街道、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基本建成以社区基本情况、党务、组织、居民信息、社会保障、综合治安、文体活动、环境卫生等为日常管理内容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打造“智慧社区”。
7、“智能交通”
建设标准统一、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交通信息化网络平台,重点推进交通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以多式联运、出行服务、应急调度为突破和示范,融合公安交通管理、智能公交、交通诱导服务交通引导服务、不停车缴费、车辆电子标签、路网动态监测等为一体,推动构建完善综合的智能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交通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推动传统货运更快向现代物流转型。
8、“智能电网”
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环节选择基础条件好、项目可行度高、具有示范效应的项目作为试点,全面启动智能电网试点工程。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新型电网,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高服务水平。
9、“智慧旅游”
充分发挥“大丹霞”的旅游优势,建设丹霞山智慧旅游示范工程,融合全市各景点、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旅游信息资源,建设面向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的智智慧旅游框架体系。建设以旅游自助服务终端、自助导览、停车诱导等系统为核心的数字景区,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多媒体、多终端支持的旅游服务。
10、“智慧物流”
充分利用韶关所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处区域位置优势,集成应用GPS、GIS等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商贸、电子商务(快递)、农副产品、港口等物流产业和企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水平。建设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满足物流、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的物流信息对接需求,推广应用物流货物跟踪系统,达到实时跟踪、过程控制、全程管理,实现现代化物流。
(五)引资引智工程
聚焦世界500强、行业100强,深度研究企业战略布局,挖掘合作结合点,着力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领域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信息化大项目,力争形成引进一个、招来一群、带动一片的局面。面向国际产业资本和国际金融资本,促进信息化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PPP等形式的信息化对外合作,进一步扩大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信息化的引资规模。
实施政府与企业、高校携手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将“互联网+”人才(团队)纳入市人才工作重点,在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鼓励互联网龙头企业设立培训机构,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推广单式人才培养,推进高校、中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产业、企业对接合作,重点培养跨界融合型、应用创新型“互联网+”专业人才。全面开展国家工作人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增强运用“互联网+”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与组织协调,优化信息化推进机制
1、在领导层面加强协调力度
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通信运营商、相关高校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制定《韶关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工作职责》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韶关信息化工作的重大事项,制订推进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决定重大的信息化工程项目。
2、在执行层面加强推进力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信息化推进的主要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室的职责是落实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和部署,要创新推进机制,把部门推进的形式转换为政府协同推进。
建立信息化建设政绩考核制度。各级政府及政府职能部门的政务公开、办公自动化及“一站式”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既是规范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信息工程,也是建设勤政廉政的“阳光政府”工程,必须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并纳入年度及换届的政绩考核。
3、在政策层面加强督办力度
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梳理有关信息化的文件,督办落实情况,并请第三方机构进行政策实施效果评估,评估结果和存在问题要及时报告领导小组进行决策,达到政策实施效果。
加强信息化政策体系建设,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研究制定和执行与信息化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具体政策,如人才政策、产业政策、分配政策、消费政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重大项目跟踪政策、投融资政策等,实现韶关信息化全面协调。
(二)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创新信息化投资模式
1、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环境
特别要针对通信和广播电视运营企业在基础网络建设方面所涉及城市规划、通行便利、拆迁政策、土地政策、城市公共设施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协调和政策扶持。
2、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
尊重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规律,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使有效放权和高效监管有机结合。按照统筹掌控、有机配合、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决策、政府优化环境、金融有效支持的组合作用,为信息化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3、优化“互联网+”创业环境
针对大学生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和青年网络创业平台等制定帮扶政策加强专业指导。针对网络技术转移,制订完善技术转移相关政策,做好与市内外技术转移中心的对接。针对网络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制定开放扶持政策。针对网络创业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引入“开放包容、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网络创业文化。
4、创新信息化建设、运营、管理、推进模式
一是创新建设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培育信息化建设主体,完善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市场运作体系;探索多种建设模式,如企业建设运营,政府、企业、个人购买服务;政府投资运营企业参与建设;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和管理等等。整合现有资金渠道,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入信息化建设,鼓励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引导市内银行及金融机构对信息化重大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二是创新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外包服务,推动专业外包信息化服务企业发展,探索数据服务等增值业务,促进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和组织协调模式。按照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和“互联网+”的新业态,从决策、协调、管理、执行、审计监察、外部专家咨询等各个层次、多个维度设计组织协调机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加强整合经信、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信息化项目管理政策规定,形成政策对接,理顺信息化项目审批机制。
(三)深化共建共享机制,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
进一步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推动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服务向县(区)、乡(镇)、村延伸。建立农村信息化、电子商务、信息社会建设示范区,促进信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妥善解决“最后一公里”入户问题。
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范围;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推动政务信息共享和公开,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联合监管的新局面,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
(四)搭建信息化建设的交流平台
加大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宣传推广力度。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营造氛围、公众参与的模式,借助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平台,每两年组织举办信息化高层论坛、“中国制造2.0”“新硬件时代”等最新技术交流研讨及信息化成果展览等活动,围绕信息化发展趋势、新一轮技术重大变革和技术融合创新以及新业态发展进行研讨交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总结和大力推广信息化的先进经验,推进韶关信息化发展与国内外最新趋势的对接、产品及市场的对接、应用及公众的对接。
(五)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1、加强信息安全的组织领导,成立信息安全工作小组,负责协调全市各有关部门,统筹规划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
2、建设CA认证中心,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机构等,提高基础软硬件设备和专用安全产品自主可控水平。
3、在信息化建设的各领域和各技术层面,采用多种信息安全技术,强化信息安全措施。
4、构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主动安全管理能力。建立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预警、防御机制,完善重要应用系统数据的容灾备份机制。健全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提高对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防范和打击计算机与网络犯罪。
(六)注重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加强信息化技术创新合作
一是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为韶关信息化建设各个层次、各个行业和各类需求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二是加快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完善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破除壁垒,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信息化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快制定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韶兴业创业,着力培养一批本土信息技术人才和领军人物。三是培养一批企业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具有经济分析能力、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具有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的企业专门信息化复合人才。四是针对性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从业人才。利用农业农村信息化试点、农村电子商务试点等平台,通过政府的扶持,开展青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有电商创业意愿的爱好者、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为重点,开展集中培训、多媒体教学和组织专家下乡指导,“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10000名左右的青年农村电子商务专项培训。五是发挥产业联盟、技术联盟和社会组织力量,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化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服务体系、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提供技术咨询、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推进区域信息化交流合作。
附件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阶段(新建、续建、拟建) |
项目内容 |
牵头部门 |
建设起止年限 |
总投资 (万元) |
“十三五”期间投资(万元) |
I 信息网络工程 |
|
|
|
|
|
|
|
1 |
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续建 |
新建光末梢接入端口50万个,实现全区全光网覆盖,实现城市、乡镇、农村光纤到户,城市和农村固定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0Mbps 和100Mbps以上。 |
中国电信韶关分公司 |
2015-2020年 |
50000 |
45000 |
2 |
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续建 |
建设约3000个4G基站和700个4G室分站,公共区域以wlan热点作为补充,实现全区4G网络+WLAN热点全面覆盖,建成一张无缝连接的高速无线宽带网,无线上网速度达到100M。 |
中国电信韶关分公司 |
2015-2020年 |
80000 |
75000 |
3 |
“互联网+”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 |
续建 |
机房面积建设规模约500平方米,配置80个机架、一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及存储系统。 |
中国电信韶关分公司 |
2015-2020年 |
3500 |
3000 |
4 |
“互联网+”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建设 |
续建 |
建设农业、政务、工业制造、中小企业、教育、卫生、旅游业、民生、物流、金融等行业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实施互联网+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
中国电信韶关分公司 |
2015-2020年 |
7500 |
7000 |
5 |
韶关市船舶安全运营AIS类监管平台(二期) |
拟建 |
(1)维护现有基站正常运营,包括设备更新、后台网络服务能力提升等。(2)2016-2017年计划在AIS信号覆盖面比较弱的北江干流大坑口镇、白沙镇、下坝村、南郊八公里处,增加AIS分站点。(3)2017-2018年计划在AIS信号覆盖面比较弱的武江河十里亭、犁市镇、桂头镇以及浈江河湾头电站,增加AIS分站。 |
市交通运输管理中心 |
2016-2018年 |
130 |
130 |
6 |
韶关市港口视频监控系统(二期) |
拟建 |
(1)2016年,为完善和维护已建港区视频监控工作,根据需要对泰汇集装箱码头和乌石港码头增设监控摄像点,及时应用信息新技术以及按需更新监控设备;(2)2017年,新建视频监控点有:丹霞山景区;(3)2018-2020年,新建视频监控点有:待扩建乌石码头、新建白土韶钢专用码头、曲江开发区码头、韶关市区水上客运码头。 |
市交通运输管理中心 |
2016-2020年 |
210 |
210 |
7 |
4G网络 |
拟建 |
4G网络覆盖南雄。 |
南雄联通公司 |
2016-2017年 |
1000 |
1000 |
8 |
光网南雄 |
续建 |
完成南雄城区、所有乡镇70%以上行政村光网覆盖建设,新建25000个光端口。 |
南雄电信公司 |
2016-2017年 |
1870 |
1870 |
9 |
4G覆盖建设 |
续建 |
完成南雄95%以上区域4G覆盖建设。 |
南雄电信公司 |
2016-2020年 |
5000 |
5000 |
10 |
韶关市区光纤入户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 |
拟建 |
(1)完成市区三个区光纤网络通达;(2)完成20000户有线电视用户光纤到户。 |
广东广电韶关分公司 |
2016-2017年 |
1520 |
1520 |
11 |
韶关市龙归镇网络光纤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 |
拟建 |
(1)完成13个行政村光纤网络通达;(2)完成77个行政村、自然村的光纤网络改造;(3)完成2719户有线电视用户光纤到户。(4)新建设杆路37公里。 |
广东广电韶关分公司 |
2016-2017年 |
410 |
410 |
12 |
韶关市重阳镇网络光纤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 |
拟建 |
(1)完成8个行政村光纤网络通达;(2)完成33个行政村、自然村的光纤网络改造;(3)完成2435户有线电视用户光纤到户。(4)新建设杆路13公里。 |
广东广电韶关分公司 |
2016-2017年 |
180 |
180 |
13 |
韶关市犁市镇网络光纤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 |
拟建 |
(1)完成14个行政村光纤网络通达;(2)完成31个行政村、自然村的光纤网络改造;(3)完成5230户有线电视用户光纤到户;(4)新建设杆路20公里。 |
广东广电韶关分公司 |
2016-2017年 |
410 |
410 |
14 |
广东铁塔韶关分公司2016年扩容项目 |
续建 |
通信基础设施无线基站铁塔配套建设。 |
广东铁塔韶关市分公司 |
2016年1月-2016年12月 |
15000 |
15000 |
15 |
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续建 |
为满足家宽“提速降价”需求,2016年在全面引入BNG设备,通过直接下带OLT的方式满足至2017年底家宽提速带来的大量10GE链路的接入需求,并完成城区30%的改造。2015年-2020年完成新建8200个末端接入,集团专线7800条、家宽预覆盖65万户。 |
中国移动韶关分公司 |
2016-2020年 |
83000 |
83000 |
16 |
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续建 |
新增5200个逻辑站点,向行政村、自然村全面覆盖,逐步形成TD-L D(两个频点)、TD-L F、TD-L A、FDD 900、FDD 1800五层连续覆盖。 |
中国移动韶关分公司 |
2016-2020年 |
74000 |
74000 |
17 |
韶关市联通芙蓉新城数据中心机房建设 |
新建 |
装修机房260平方;建设一套开关电源系统,4套交流配电屏;2套UPS系统,空调系统及监控系统等;建设安装50个IDC数据机柜。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韶关市分公司 |
2016-2018年 |
780 |
780 |
小计 |
|
|
|
|
|
324510 |
313510 |
II 电子政务工程 |
|
|
|
|
|
|
|
1 |
电子文件数据采集管理系统 |
新建 |
实时在线接收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并进行管理、提供查阅利用。 |
市经信局 |
2016-2018年 |
200 |
200 |
2 |
韶关市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 |
新建 |
市政务云网络扩容提质、机房及配套工程、IAAS平台搭建、应用系统迁移、机房整体搬迁、备份及容灾、安全体系、运维管理。 |
市信息中心 |
2016-2017年 |
3000 |
3000 |
小计 |
|
|
|
|
|
3200 |
3200 |
III 智慧韶关工程 |
|
|
|||||
1 |
城乡规划数据中心 |
续建 |
规划数据中心的建设要以规划业务需求为驱动,以规划数据建库与应用为核心,其中包含来自不同信息源,不同类型的数据,如:基础地理信息、规划编制、规划修改、规划审批、规划监督、规划档案、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会议等各类空间和非空间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分类、整理和建库,辅之以有效的数据入库、更新和维护机制。 |
规划局 |
2015-2019年 |
500 |
380 |
2 |
韶关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项目 |
新建 |
分期完成市档案馆80%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任务。 |
市档案局 |
2016-2019 |
1300 |
1300 |
3 |
韶关市数字档案馆 |
新建 |
搭建韶关市数字档案馆总体架构及其配套系统。 |
市档案局 |
2016-2019年 |
1500 |
1500 |
4 |
韶关“数字人社” |
新建 |
“数字人社”通过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利用平台,利用多维分析工具、智能分析工具开展数据挖掘,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政府预测预警能力以及应急响应能力,充分服务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人事仲裁、劳动监察、人事人才等领域的决策分析和公共服务,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人社信息化向信息化人社转变,实现提升民生、人才服务水平等终极服务目标。建设内容包括:监控指挥服务大厅、基于大数据的数字人社数据展示平台和利用平台、基于大数据的数字人社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升级、统一业务受理等。 |
人社局 |
2016年8月-2017年6月 |
3030 |
3030 |
5 |
韶关市城乡规划综合服务系统 |
新建 |
城乡规划综合服务系统开发。根据数字韶关、智慧韶关的建设要求,依托门户网站和韶关市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开发城乡规划综合服务系统,与韶关市城乡规划局一站式规划管理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将规划资源目录对应的空间数据以地图服务的方式进行展示。 |
规划局 |
2018年6月-2018年12月 |
100 |
100 |
6 |
移动一站式规划管理服务平台 |
新建 |
建设移动办公平台,实现基于移动终端的日常办公信息、规划审批业务信息浏览,包括一书三证项目信息的查阅、规划业务审批信息的查看、业务办理情况查询统计、图文一体互联等功能。 |
规划局 |
2017年5月-2017年12月 |
80 |
80 |
7 |
环境综合管理系统 |
新建 |
企业环评管理、排污许可证管理、危险废物管理、辐射环境管理、机动车排放管理、清洁生产管理、油烟排放管理、排污申报管理、排污收费管理、建筑施工管理、在线监控管理系统、污染源监管系统等功能。 |
市环境保护局 |
2016-2020年 |
450 |
450 |
8 |
环境监测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
新建 |
包括实验室管理、区域环境管理、环境辅助决策三大块功能。核心功能为实验室管理,涵盖监测业务承接、任务管理、任务下达、任务指派、任务分派、现场踏勘、合同评审与管理、费用核算、收费管理与确认、采样工作分派、采样管理、样品流转、分析工作分派、监测分析、数据采集、原始记录审核、报告编制、报告三级审核、质量控制、数据汇总、环境质量评价分析、档案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药品试剂管理等。 |
市环境保护局 |
2016-2020年 |
500 |
500 |
9 |
重金属预警防控体系建设 |
新建 |
重金属污染防控体系建设包含两部分,第一,监控现场硬件建设。以装备能自动分析数据准确性的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移动式监测车和单兵作战设备为重点,建设具有联动预警、远程控制和视频传输能力的重点区域监测监控网络。第二,环境监控中心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建立科学有效的环境监管数据综合分析能力和为突发事故应急指挥提供决策支撑数据为目的,实现环境资源的统一管理、指挥调度和信息共享。 |
市环境保护局 |
2016-2020年 |
300 |
300 |
10 |
环境监督执法管理系统 |
新建 |
分为环境信访及环境执法两大部分,重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排污情况及违规情况进行监督核查,规范环境监督执法程序,实现环境监督执法信息的共享,主要包括投诉申报管理、移动执法、企业信用评价管理等功能。 |
市环境保护局 |
2016-2020年 |
300 |
300 |
11 |
韶关市曲江区马坝供销中心合作社为农综合服务平台 |
新建 |
打造曲江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产品产需对接,助推"互联网+农业"行动,全面提升曲江现代农业综合发展水平。 |
韶关市曲江区马坝供销中心合作社 |
2016-2017年 |
500 |
500 |
12 |
环境应急指挥系统 |
新建 |
环境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包含污染源管理、风险源管理、工艺流程管理、风险点管理、化学危险品库、应急预案管理、应急仪器设备管理、专家库、应急保障、调度指挥、应急响应、辅助决策、事态监控、事态预测等。采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环境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响应,通过风险源及危险品的管理、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预案管理,以及突发事件相关空间信息及属性的查询、检索、统计、专题制图来实现应急处理。 |
市环境保护局 |
2016-2020年 |
400 |
400 |
13 |
智能化城市资源管理平台 |
新建 |
(1)“基于位置服务”的民工一卡通;(2)“基于位置服务”的沙石场管理;(3)“基于位置服务”的难点工程监控;(4)未来扩展服务。 |
韶关市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
2016-2018年 |
200 |
200 |
14 |
韶关市教育云基础平台建设项目 |
新建建 |
建设韶教云公共资源应用平台、为全市师生提供优质资源和教学平台。 |
市教育局 |
2016-2020年 |
2000 |
2000 |
小计 |
|
|
|
|
|
11160 |
11040 |
Ⅳ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工程 |
|||||||
1 |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数字矿山建设工程项目 |
续建 |
(1)数字化矿山信息管理平台;(2)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3)设备管理系统;(4)采、选矿生产管理系统;(5)三维矿山应用系统(网络版15用户);(6)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不限用户数);(7)三维矿山应用服务器两台;(8)提供建立三维矿山模型所需的不少于三年的相关数据录入、整理技术服务;(9)各系统开发实施、培训、技术支持服务;(10)公司中心机房设备更新。 |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
2015-2018年 |
2860 |
2000 |
2 |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生产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
新建 |
(1)生产计划管理;(2)生产调度管理;(3)生产验收管理;(4)生产设备管理;(5)质检化验管理;(6)物资消耗管理;(7)能源消耗管理;(8)生产统计分析; (9)安全环保管理;(10)生产信息系统接口开发; (11)自动化系统接口开发; (12)接入技术上可行的自动化系统数据和安全监测数据。 |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
2016-2017年 |
600 |
600 |
3 |
韶关市英诺维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基于可变二维码权鉴技术的智能锁O2O应用产业化项目 |
续建 |
本项目建设是将二维码锁、二维码嵌入式识读模块、二维码开关等自主研发的智能产品,与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进行结合,开发一个具有多行业通用性、开放性的云服务平台,为需要实现远程二维码识别、发码、权鉴和控制的场景提供云端按需服务,为O2O行业、传统行业、移动互联网行业提供可增值服务、可落地的智能化硬件入口,实现无人值守的智能云服务基础设施。在传统二维码基础上进行重大技术改进,采用超低功耗、低成本的 ARM CortexM0(微处理器)芯片实现二维码识别、可变编码运算、时钟同步、椭圆曲线秘钥发生器等算法的指令优化,满足实时读码、校验、秘钥更新的运算需求,可大批量、低成本生产识读模块。通过结合锁具、门禁、自助贩卖机、电源插座等传统硬件装置,实现可变二维码智能硬件。 |
韶关市英诺维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
2015-2017年 |
1000 |
700 |
4 |
本色生活用纸造纸生产线全自动DCS,QCS控制技术升级项目 |
新建 |
五万吨本色生活用纸生产线的自动系统技术升级,本色生活用纸生产线配套DCS及QCS控制系统的技术升级对生产过程的工艺质量实现自动智能控制。 |
韶能集团 |
2017-2018年 |
1950 |
1950 |
5 |
韶关市顺昌布厂有限公司互联网+协同制造 ,实现牛仔布生产全流程信息化集成项目 |
续建 |
互联网影像传送3D打印和臭氧后整理技术达到快速起板机制,抢占新品定制商机,新增浆染颜色在线自动对色控制系统保证染色色光, WEBTECH在线整纬系统控制面料的纬斜,能够自动将面料控制在公定回潮率指标以内的布料回潮自动控制系统,软通织机在线监测系统确保织造质量,EVX在线影像监测系统对成品质量监控达到客户标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LF水质自动监控分析运行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开发和生产设备数字化处理技术,互联网线上牛仔面料展示平台和“三色”淘宝网的建立摒弃了传统销售模式,开创顺昌布厂网络销售新时代。与时俱进地对ERP信息管理体系进行升级,全方位实现新产品开发和生产销售全流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已开发生产的牛仔布生态环保面料的品种有3000多个,每季度开发生态环保类面料有200个以上,年产量2000万码以上,实现传统牛仔布产业的转型升级。 |
韶关市顺昌布厂有限公司 |
2015-2017年 |
1000 |
800 |
6 |
韶关市顺昌布厂有限公司应用电商平台,融合镭射个性定制技术开发产品项目 |
续建 |
项目通过建立互联网线上牛仔面料展示平台和“三色”淘宝网站等电子商务平台,完善优化企业ERP信息管理系统,使企业多部门、多层次、全方位进入到协同办公信息体系,多个系统相互配合,所有的数据信息都进入了企业的大数据库进行x选处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针对企业的客户评估、订单接收、开发试制、生产过程,环保节能、产品质量、货期保证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以激光镭射开发技术为先导, ERP信息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平台为纽带,,通过影像、云数据、条码技术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把产品从订单接收开始,采用JIT的管理思想,精确的按照客户的要求把高质量的产品按时交付客户。 |
韶关市顺昌布厂有限公司 |
2015-2018年 |
1300 |
1000 |
7 |
韶关市顺昌布厂有限公司牛仔面料关键后处理流程智能化在线检验项目 |
新建 |
顺昌布厂在牛仔布后整理生产线的最关键防缩工序—成品布验布系统的流程上,率先使用EVX全自动织物面料检验系统,采用高清摄像装置全方位扫描布面,搏捉布面疵点,通过系统将0。1~0。4mm的疪点实时传送到自动验布机上,根据牛仔布成品的布面疵点扫描信息进行评分、定等、开剪、修布、打卷、抽真空包装、真空包装运载机运输等自动流程组自动验布搬运成智能化生产系统,项目完成后,包装、搬运等系列工作由原来手工操作改成由设备完成,实现所有布卷评分系统自在线对接,为客户打印自动检验系统给出布卷分值和等级等信息资料,降低单位劳动力成本。以“机器换人”,可减少用工人数30多人,节约生产成本200万元,减轻劳动强度,这是我公司在全国率先将EVX全自动织物面料检验系统使用到牛仔布生产线上,可复制性较强,能够有效领引牛仔类纺织企业从传统化产业生产向智能化制造方向转型升级。 |
韶关市顺昌布厂有限公司 |
2016-2017年 |
3000 |
3000 |
8 |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选矿自动化建设项目 |
新建 |
(1)SABC碎磨系统;(2)高效浮选系统;(3)药剂制备与添加系统;(4)石灰乳制备与添加系统;(5)精矿浓缩脱水系统;(6)精矿输送系统;(7)精矿输送管路消能系统;(8)选厂三水平衡系统;(9)工程技术服务、培训、运维服务。 |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
2016-2017年 |
1400 |
1400 |
9 |
韶能集团广东绿洲纸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纸浆模塑手动机的智能机械手项目 |
续建 |
拟改进手动生产机台30台,分批对公司现有的手动成型定型机生产线通过机械手进行改造,取代目前的人工操作,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消除人工操作的风险。 |
韶能集团 |
2015-2016年 |
700 |
550 |
10 |
韶能集团广东绿洲纸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工程研发中心升级项目 |
新建 |
工程研发中心新建600M2,并配套新增纸浆模塑专用研发设备:1200*1000mm的高精度CNC加工中心两台套;配套弯刀机、线切割机、纸模样品生产整套生产线,包含成型、定型、覆膜、喷涂、切边、打孔、印花等工序,以及相应的检测仪器、装备。 |
韶能集团 |
2016-2017年 |
350 |
350 |
11 |
韶能集团广东绿洲纸模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后工序智能化检测系统应用项目 |
新建 |
拟安装6套后工序智能检测系统。在纸浆模塑餐具自动生产线后工序上添加智能检测系统,通过产品外观的视频分析,剔除出有疑点的产品,(该部分产品另进行人工处理),然后自动进入点数、入袋、包装、入箱、封箱等工序自动完成后工序后入库。 |
韶能集团 |
2016-2017年 |
510 |
510 |
12 |
宝钢集团韶关钢铁广东韶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速旋转重要设备远程检测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 |
新建 |
涵盖韶关钢铁100多台套的大型高速旋转设备的故障远程检测。系统建设分为硬件平台和系统平台建设,通过开发一套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故障检测系统,实现对各类高速旋转设备的远程实时检测,提前排除高速旋转设备可能出现的异常和故障,从而实现事后维修向预测维修的转变 |
宝钢集团韶关钢铁广东韶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016-2017年 |
400 |
400 |
13 |
韶关宏大精密锻造有限公司开式模锻机器人生产线项目 |
新建 |
购置自动进料圆锯机、中频加热炉、600吨热模锻压力机、100吨冲床(2台)、150吨冲床、3台六轴关节机器人组成生产线,配套等温正火生产线和模具加工设备,形成年产70万件异形锻件生产能力。 |
韶关宏大精密锻造有限公司 |
2016-2018年 |
1200 |
1200 |
14 |
韶能集团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齿轮、轮毂零件加工过程自动上下料机器人生产线项目 |
新建 |
购置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滚齿机、插齿机、热处理等设备,通过机器人、机械手组成自动上下料生产线,形成年产30万件齿轮和30万件轮毂零件生产能力。 |
韶关宏大齿轮有限公司 |
2016-2018年 |
1600 |
1600 |
15 |
韶关市新世纪农林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岭南石斛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
新建 |
岭南石斛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
韶关市新世纪农林科技贸易有限公司 |
2016-2017年 |
325 |
325 |
16 |
广东省翁源县茂源糖业有限公司现代蔗糖业协同智造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
新建 |
(1)由普通平台向智能平台升级,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2)糖蔗精准高效种植(低成本、高产、高糖、生态环保)信息平台建设;(3)制糖精深加工、资源化综合利用、物流商贸信息平台建设;(4)蔗糖业及关联产业网络化协同平台建设。 |
广东省翁源县茂源糖业有限公司 |
2016-2018年 |
6000 |
6000 |
17 |
翁源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数据分析系统 |
新建 |
在翁源县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翁源县中小微企业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排忧解难,为政府决策提供分析数据。 |
翁源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
2016-2018年 |
200 |
200 |
小计 |
|
|
|
|
|
24395 |
22585 |
合计 |
50 |
|
|
|
|
363265 |
350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