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改革“淮安模式”推动服务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江苏网 更新时间:2017-01-10

1月9日讯  勇立潮头风正劲,破浪前行风光美。

岁末年初,回望来路: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这一年,全市政务服务管理系统立足巩固改革成果,明确新起点,以服务再优化、再创新辉煌的目标定位,以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气魄,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构建全国“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政务服务新模式以及“整合最彻底、事项最齐全、授权最充分、系统最智能、环境最优美、服务最高效”“六个最”的宏伟目标,担负起全市政务服务体制改革、体系建设的重任。

一年来,一个个全省率先、全国首创的政务服务措施先后落地,一项项被冠以“淮安模式”的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服务大政务,服务大发展,服务大民生,淮安政务服务改革的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深化改革 全面播种次第开花

发展无止境,改革永远是“进行时”。

2016年,市政务服务管理工作捷报频传、佳绩累累:数字化联合图审工作被国办电子政务办公室确定为多图联审试点项目,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被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年会组委会授予2016年度全国优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称号,“12345”热线受理工作在全国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获得江苏第一、全国第二十三的好成绩,市政务办牵头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被列入全国80个试点城市……

全国首创在线数字化联合图审。根据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投资建设项目“四联合”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全面推进“四联合”试点,坚持“互联网+”思维,将“数字化联合图审”作为解决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中长期存在的环节多、相互掣肘的主攻点。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施工图审查进行流程再造,审图程序由各审图机构“串联式”审查变为“并联式”审查,由“接力跑”变为“齐步跑”;基于云计算技术,联合相关部门建成“淮安市建设项目数字化联合审图系统”,实现施工图网上联合审查、异地办理、远程互动、信息共享,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施工图数字化联合审查不仅解决了施工图审查“一长四多”(审批时间长和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问题,更可实时记录图审人员在审查过程的操作记录,各图审机构的审查过程和审查结果互相公开,监管部门可随时掌握、监管和追溯审查过程;后续施工质量监管机构也可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直接从系统数据库中浏览最终成果,避免人为造假、阴阳图纸等现象。去年8月份,住建部专门在淮安举办全国施工图数字化审查技术应用培训班,推广淮安数字化联合审图成功做法。去年11月11日,在全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推进会上,市委书记姚晓东交流发言时介绍了淮安“互联网+审图”的先进做法,得到省委书记李强、省长石泰峰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省推广。

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要求,出台了《淮安市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平台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建设,建成了以市为主体、县区分中心为支撑,资源共享、统筹发展、监管分离的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平台体系。目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8个县区分中心全部挂牌运行,分中心领导班子也配备到位,实现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管理和监督、统一专家库、一体化交易规则、交易标准化管理以及资源、信息的共享。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专门发文在全省推广淮安的改革经验。同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淮安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制度,从已掌握的众多数据中确立完善数据分析模板,最终形成了两大模块,一是对全市五大类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进行综述,二是对市中心和各县区分中心的交易情况进行分述。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公共资源数据采集、分析,对优化资源配置效果、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帮助领导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被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年会组委会授予2016年度全国优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荣誉称号。

率先全面快速完成政府部门便民服务热线整合工程。在全省率先整合31条政府部门受理热线,实现“12345”一个号码管民声。2016年,市政府便民热线服务中心共受理群众诉求11.22万件,其中投诉类55515件,咨询类32012件,求助类7254件,举报类2082件,建议类911件,其他类14490件。派发电子工单24329件,办结率91.22%。便民服务进社区为市民提供现场服务350人次,现场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共计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1053人次,“12345”政府热线加盟服务商已达285家,服务类别达150余项。“12345,有事找政府”服务品牌效应彰显,成为百姓的“主心骨”、“难题解决的娘家人”。

淮安政务微博入选新浪国庆直播十大榜单。这是淮安政务微博继获得全国十大新秀政务微博、中国互联网平台50强之后的又一殊荣。“淮安政务”微博紧扣网上“进一个门,办所有事”,依托“互联网+政务”的技术手段,架设政务便民服务新桥梁。截至2016年底,“淮安政务”微博博文阅读数已达到4801843次,互动数996247次。累计共处理网民建言31457条。其中,利用微博平台处理网民建言10653条,通过微博私信平台收到网友私信8942条,回复11462条。

市政务办牵头的“互联网+政务服务”被列入全国80个试点城市。按照国家提出的“三个一”即“一号一窗一网”总体工作目标进行顶层设计。在“一号一窗一网”的目标基础上,构建一个集中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中心,并将服务延伸到两个端(互联网APP和自助服务一体机),形成“一厅一号一窗一网一中心两端”的“互联网+审批服务”模式新格局。市级平台100%事项上线运行并通过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考核验收;同时,完成试点县区及街道(乡镇)平台上线运行。

全省首家投资建设项目区域性评估制度,实现一次性评估、同类事项免费享用评估成果。经市政府同意,市政务办在去年初起草了《淮安市试行投资建设项目区域性评价暂行办法》,决定以高铁新区区域性评估为突破口,开展投资建设项目区域性评估工作试点,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评估机构,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稳定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水土保持方案和文物保护等6项区域评估评审报告编制工作顺利完成,现已经进入评估成果应用阶段,大大节省了区内投资建设项目的落地时间和前期工作成本,平均一个项目可节约评估费用10余万元。同时制定完善了《区域评估使用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保证了这一举措的长效实施。

市行政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组织的中期评估。抓住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社会管理与综合服务标准化项目示范点的契机,印发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工作步骤和工作要求,在省标准化研究院的指导下,以行政职权规范为先导,以流程再造为新起点,突出标准化、规范化、简洁化“三化”特点。按照国标GB/T24421的要求,制定了7大类59项300多子项1000多条标准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以及行政审批服务规章制度,积极在政务服务大厅推广使用,提高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工作的规范性、亲切性和有效性。

打击串围标专项整治成果突出。按照市纪委《印发<关于对群众身边“四风”和腐败问题“挂图作战、挂牌督办”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市政务办以强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围标串标监管为重点,开展招投标专项治理。自活动开展以来,牵头组织查处围标串标案件90起,其中2名党员干部参与围标串标,涉及串围标企业共有216家,公安部门立案侦查8起,对21名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在全省率先取得该领域十年来零的突破,新华社专门采访。

便民小微政务服务让服务全方位无死角。深化“进社区、进园区、进县区、进企业”服务年活动,在全市创新开展小微政务服务活动,通过全市便民小微政务建议征集、专家论证会、项目实施、群众检验等,把政务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细微处,树立“群众需求无小事、群众小事都是天大事”的服务观念,切实解决政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共征集事关“设立残疾人通道”、“建立母婴室”等各类建议261条,挑选出涉及互联网、公安、卫生等类型的便民小微政务服务事项共计37条,“特殊群体上门服务”、“群众建议箱”等26条建议得到落实。如今,每个窗口的标识标牌、饮水机、无障碍卫生间、手机充电处都清晰可见,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特殊群体上门服务等,让市民时刻感受到无微不至、规范高效的服务。

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全程服务。市政务办创新手段、创新方式,延续和拓展服务重大项目的范围,全力助推淮安重大项目高效规范建设。出台了《关于2016年深入开展“提前跟踪、主动上前、全程服务重大项目”活动的通知》,将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2016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中的50个重大项目作为市政务办系统开展活动的重点服务对象,成立市政务办“提前跟踪、主动上前、全程服务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将任务分解,制作了服务计划清单和服务销号清单,为澳洋电子解决新建设土地预审中报批手续多、材料复杂等问题30个,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交口称赞。

在全省率先出炉四个大数据分析报告。经过近半年的实践,目前《淮安市行政审批与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报告》、《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报告》、《淮安市政府便民服务热线大数据分析报告》和《淮安市政务公开大数据分析报告》等四个大数据分析报告在全省率先出炉,有力地推动淮安政务服务管理工作从原定五大转变的基础上实现向深挖政务服务大数据价值科学运用的新转变,为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实践支撑。

再启征程 “三个六”工程续写新辉煌

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

“十三五”开局之年淮安政务服务管理工作创新不断,亮点频现。通过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程序,释放市场、社会活力的氛围日益浓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日趋形成。如何扩大深化改革成果,让政务服务体制改革“淮安模式”每一年都焕发新的生机?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张守美给出答案:“提升六大亮点、深化六大改革、强化六大措施。”张守美介绍,2017年全市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体系建设与政务服务工作的总体安排是在巩固业已形成的“一委两办五中心”市级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实施 “三个六”工程。

——提升六大亮点,即提升“一委两办五中心”市级政务服务管理体制体系的整体运行水平,提升淮安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体制全省标杆性改革成果,提升全国首创的淮安在线数字化联合图审改革创新成果,提升淮安市政府便民服务热线“12345”一号通改革创新成果,提升淮安市投资建设项目区域评估改革试点成果,提升市政务办“四进”(进园区、进县区、进项目区、进社区)服务,深化101%服务和提前介入全程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服务创新成果。

——深化六大改革,即深化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行使改革试点。在清江浦区和洪泽区行政审批局批复成立挂牌运行的基础上,尽快启动市级行政审批局改革试点方案落实、组建与运行,积极稳妥高效地完成中央与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改革试点任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程。初步实现“一窗一网一库一中心二端”(综合受理窗口、政务服务网、证照认证库、数据交换中心、APP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的试点目标。按照“一级开发、多级使用、一体化运行”布网络、建体系,如期完成好这项国家试点工程。深化投资建设项目在线中介服务与在线联合评估改革。完成系统开发、启动系统运行、实现初步目标、有效解决“一长四多”问题,既是对省里改革试点任务的深化,也是做成在全国、全省可推广的标杆要求。深化政务公开“六化”改革(制度化、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在线化、责任化)。按照中央与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严格执行打造透明政府建设的需要,实现政务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目标要求。深化新一轮政务服务优化流程再造改革。适应行政审批局组建和新一轮“三集中三到位”的改革形势,适应新一轮政务服务行政体制改革与变化的需要,重新建构优化再造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流程,突出按照“互联网+行政审批局+‘三集中三到位’+并联审批”总要求下的建立在“一张网上”基础上的办事流程再造与网上运行系统开发。深化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改革。遵循全市政务服务管理系统自身建设与发展规律的新要求,重点通过物理大厅和一张网虚拟大厅的融合建设,形成全市上下“扁平化、网络化、一体化”的现代政务服务体系新格局。

——强化六大措施,即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强化从严治党管党;严格绩效考核管理,强化任务落实保障;深化推进创新创优,强化攻坚克难保障;重抓品质能力提升,强化人才队伍保障;依法行政贯标服务,强化一流服务基础;运用综合监督评价,强化问题导向管控。

“行政审批制度和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十三五’目标市第七次党代会已经描绘,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再次吹响。”张守美语气铿锵地表示,“面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强化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新要求,淮安政务服务工作将立足新目标、采取新举措、实践新征程,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政务服务’被列入全国80个试点城市的契机,精心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新体系,将政务服务体制体系和服务管理改革推向新阶段,阔步前行,开花结果!”(记者 王小平 宋莹莹 通讯员 孟爱民 杭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