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新政”打造“平安安徽”
来源:安徽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建设社会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公共安全保障有力,法治环境公正高效的安徽。”这是省委、省政府去年初为全省人民描绘的“平安安徽”美好蓝图。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仅仅一年,从创建平安市县、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做起,“平安安徽”建设扎实推进。

新的一年,我省推行的“平安新政”将大大加快“平安安徽”的建设进程。

  重心下移筑牢平安基层

  去年以来,“零发案社区”这个新名词和新现实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发现,这些“零发案”地方都有健全的创平安组织、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充实的防范力量等,特别是防范力量加强——重心下移,充实基层人力、物力,成为“零发案”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令人关注的事实是,公安机关提出把2006年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今年,全省公安机关将着力抓基层、打基础,主要是精简机关,充实基层,市、县公安机关按照5%%到10%%的比例精简机关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基层所队和一线实战部门实有警力要达到所在公安局总警力80%%以上,主要警种内部基层所队警力达到所属警种总警力80%%以上。省、市二级公安机关每年按5%%-10%%比例选派民警到基层,确保警力真正下沉。

  省司法厅传来的信息同样令人鼓舞:今年各地将通过从乡镇机构改革富余人员中选调一批年富力强、懂法律人员到司法所工作,向社会公开招考司法助理员,将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改制等多种措施充实基层司法所,将维护基层稳定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做强。

  化解矛盾消除平安隐患

  当前,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职工下岗等热点、难点问题并存,纷繁复杂,容易诱发社会不安定。在矛盾多发易发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积极发挥调解作用,及时发现并化解矛盾,成为基层平安建设的重中之重。

  据省司法厅有关人士介绍,“平安安徽”建设开展以来,我省不断加大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目前,在全省31104个人民调解委员会中,205639名人民调解员常年活跃在调解第一线。其中,最基层的村居调委会达到26316个,乡镇(街道)调委会1718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2050个,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均建立调委会,初步形成一张矛盾排查调解的网络。去年,全省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185237件,使诸多矛盾化解于无声处。

  “十一五”开局之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这张网在基层平安创建中发挥更大作用,切实提高调解网络化解矛盾的能力。从去年起,省司法厅就在全省开展调解员业务技能竞赛活动,组织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对调解员进行培训,10万多名人民调解员参加业务技能竞赛,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各类矛盾不上交、群体性上访事件为零,这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合肥市首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服务中心”负责人、巢湖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生如是说。

  科技强警提速平安进程

  去年12月11日晚,合肥市庐阳公安分局指挥中心通过监控镜头发现,在逍遥津附近有酗酒者闹事,他们立即调集警力予以处置,避免事态发展。防控网络科技含量的提高,迅速提高该局战斗力,设置监控的重点路段发案数、报警数明显减少。

  好的治安状况来自对犯罪的严厉打击,更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依靠科技提升防控能力,正成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平安建设的有效手段。

  “以信息化为抓手,把信息应用融入到基层民警日常警务工作中,把金盾工程建设延伸到每个民警的办公桌上”,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的期盼是,“尽快造就一支高水平信息化专门队伍,为公安实战提供优质服务。”据介绍,全省公安机关从今年推广芜湖信息化建设经验,全面推开建设综合查询系统、协同办案系统、派出所综合系统。

  “科技强警”的范围将从城市延伸到农村,各地将加强对现有物防、技防设施进行改造升级,重点加强党政机关、金融单位等重点要害部门,大型百货商场、影剧院等人流密集场所,街区主要路面、新建小区等地方的物防、技防建设,安装探头等电子监控设备,着力提高防范的科技含量,扩大覆盖面,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科技防控格局。

  积小安为大安,直至长治久安,这是“平安安徽”追求的目标。开局之年,全省平安建设步伐又向这个目标靠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