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数字城管、电子政务……如今这些向信息化转型发展的新尝试都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的支持。而对于大数据企业的发展,大数据产业基地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日前,记者走进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了解到,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已正式跨入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序列。自此,淮南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插上腾飞的翅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支撑淮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淮南也将华丽蝶变,从老的煤矿型城市转变为数据金矿城市。
从“挖煤”到“挖数据”
作为华东工业粮仓、中国能源之都,淮南市坐拥丰富的资源,但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变革的环境下,产业结构单一、煤电独大却成为了淮南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困境,淮南市化被动为主动,联系实际、抢抓发展机遇,探索出一条以大数据为依托的新兴产业发展之路。安徽省委、省政府实施的“4105”行动计划,更是赋予了淮南转型发展新的使命。
2002年,淮南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地市级电子政务建设,建成最早一批以市政府网站为中心的政府网站群;2003年,启动“数字城市”建设;2011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云海战略”;2013年初,被列入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通过多年规划,淮南市已在部分信息技术领域有了较好的数据资源积累。
2012年5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中国移动选址淮南建设数据中心,当年10月项目正式开工。在项目启动及建设期间,省政府及中国移动领导多次走访调研,为园区规划及大数据产业建设提供建议及支持。
继中移动数据中心项目之后,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淮南筹建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总投资1.2亿元。为此,淮南与中关村数海数据资产评估中心合作,交易平台于2016年4月上线测试,推动数据资源化、资源资产化、资产可交易,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平台。
目前,中移动、科大讯飞、浙江大华、达实智能、图联科技等大数据相关企业460余家齐聚淮南,其中116家大数据企业进入国家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71家企业纳入省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统计范围。7.1万平方米的江淮云和9.6万平方米的智慧谷等创新创业平台相继建成,吸引力超过210家企业入驻。
数据中心带动产业集聚
相较于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霸气的功能而言,这座位于淮南市山南新区的产业园区的外观则显得要低调很多。进入该园区,首先闯入视线的是两栋白色的厂房,这是园区最核心的建筑——机房楼。安徽移动网管中心副总经理李坤滋介绍,“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这2栋机房楼,此外还包括2栋制冷站和1栋运维管理中心,共占地6.72万平方米。这里完全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安徽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用户。数据中心可以为政府、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提供基础通信、网络、IT支撑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以及跨行业、跨平台的技术保障措施,力争打造成规模大、技术领先的现代化数据中心产业园区。”
作为园区最重要的建筑,机房楼安保管理十分严格。在工作人员带领下,穿过几重厚重的防火门之后,一排排黑色的金属机架呈现在记者眼前。机架里面存放着一台台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电源架等设备。据了解,该数据中心按照国际标准TIA-942(三)级规划,拟建设6栋机房楼、1栋运维楼、1栋产业集聚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PUE小于1.5。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高科技、信息化、绿色环保的世界一流信息园区,届时将具备2万个机架的托管能力,超过2万G的互联网出口宽带。
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究竟具体有哪些“逆天”的功能呢?当各类传统企业迫切需要利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数据中心为企业提供机房专区,便于企业将供应链管理系统、ERP系统、CRM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在淮南部署;该中心还可以为金融单位提供定制化机房、机柜租赁、容灾备份、扩容等数据中心服务。针对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需求,数据中心还可提供云计算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基础服务资源。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通过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建设,正在将自身打造成推进行业云计算标准化和大数据应用多样化,孵化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推动社会信息化的系统。
如果说数据中心的平台作用是筑巢,那么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建设带动大数据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能力已初步显现。在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的带动下,淮南作为华东地区数据集散地的雏形已经初具。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联合淮南市政府打造华东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以淮南数据中心为基础,整合基础通信、网络、数据中心、IT支撑服务等为淮南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形成以点带面、多点开花、良性互动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打造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数据信息产业集聚地。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自2016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短短3个月的时间已经吸引了近200家客户入驻,其中既有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爱奇艺等互联网公司,也有网宿、帝联、蓝汛、快网等互联网内容分发商,还有徽商银行、华夏银行、国元农保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未来,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将孵化300家互联网企业,吸引超过2000家互联网企业、语音识别企业、动漫企业、区域总部、车联网企业等入驻。
通过与各互联网公司建立的业务关系,推动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业务也在淮南数据中心落地,如通过招商洽谈,推动腾讯公司的娱乐新闻、金融支付、车联网等业务与安徽省当地企业(银行金融、汽车制造、语音技术等)进行合作,使淮南数据中心成为传统产业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产业实体结合的重要聚集点。
“中国移动(淮南)数据中心建成后,有利于打造整个产业链,带动当地产业整体规划布局的优化,对淮南乃至安徽工业转型升级在技术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服务业处副处长叶圣表示,安徽淮南数据中心的建设对产业发展具有方向性的引领作用,对安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支撑价值。
26亿产值背后的支撑力
发展大数据产业,淮南目标清晰,定位明确: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存储中心、交易中心、应用和服务中心,加速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用3-5年时间,构建基本完善的产业发展体系和生态体系,形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园区。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综合应用信息集成服务平台、21世纪空间遥感信息平台、淮南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产业园、淮南文交平台数据交易、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在淮南,一个个龙头企业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8大国家级创新平台、7大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所高校、10余家科研院所、2家省级孵化器,为大数据基地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按照“235”产业发展方向,淮南市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促进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近20项政策措施,制定了《淮南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设立5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大数据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市财政每年提供不低于3亿元的财政支持;高新区(山南新区)每年提供不低于1亿元的财政支持,为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铆足了后劲。
从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到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从卫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到江淮云产业平台、淮南智慧谷。如今,淮南市高新区(山南新区)建成数个亿元以上大数据项目,投入资金屡创新高。
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二期、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煤矿安全大数据中心……一个个项目稳步推进。目前,淮南市在建亿元以上大数据项目此起彼伏,投资项目包含大数据产生、采集、存储、处理分析、评估、交易、应用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为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记者了解到,2016年,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产值达到26亿元,税收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2017年,基地大数据产业产值不低于4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税收不低于1.2亿元,累计增长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
近年来,安徽在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这些方面做了有益探索。2016年1-10月,安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高7.8个百分点。立足当前,谋划中期,更布局长远,为了打造更多像淮南大数据产业基地这样的产业集聚区,我省已先后两批确立了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并重点推进智能语音、微小型燃气轮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中国声谷”、电子信息“屏-芯-终端”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力争形成10个左右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汪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