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瞌睡官网”问责是可喜进步
来源:广西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7-02-10

去年11月,海南儋州市商务局官方网站因长期未更新名列国办通报的不合格网站名单,之后海南省省长刘赐贵批示要严肃处理。近日,儋州市纪委也将该案例作为“不干事、不担事”典型案例通报,儋州市委对董海峰予以立案审查。昨日,记者独家获悉,董海峰分别被处以行政记过及党内警告处分;儋州市商务局的原网站已经永久关停,相关内容迁移到省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中。

去年11月,海南儋州市商务局官方网站因长期未更新名列国办通报的不合格网站名单,之后海南省省长刘赐贵批示要严肃处理。近日,儋州市纪委也将该案例作为“不干事、不担事”典型案例通报,儋州市委对董海峰予以立案审查。昨日,记者独家获悉,董海峰分别被处以行政记过及党内警告处分;儋州市商务局的原网站已经永久关停,相关内容迁移到省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中。记者查询公开报道发现,这是我国首个因未履行信息公开责任而被问责的案例。(2月9日《新京报》)

因为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被列入“黑名单”的政府官网已有几百家,却鲜见真正被问责的党员领导干部。儋州市商务局局长、党组书记董海峰因自家官网长期休眠而被点名批评,立案审查,也算的上在全国范围内立了一个典型。

地方强化对“瞌睡官网”的问责的确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更新及不及时,功能整合合理不合理,结构建设到不到位,便民设置好不好用,直接体现了当地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水平高不高,“互联网思维”到不到位。如果连信息更新率、内容正确率、咨询回复率等“硬杠杠”的数字都让人惨不忍睹,又哪能指望集成度、便民度、科学性等“软指标”达标呢?可以说,门户网站不但是各级政府机构的“脸面”,更是综合管理水平和作风建设的一个“透视镜”。

地方强化对“瞌睡官网”的问责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让政府官网被民众点赞,转变陈旧的认识理念是前提。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尚未真正具备“互联网思维”,对“政府官网”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搭建一个平台,介绍一下组织机构,报道几篇工作动态,应付一下上级检查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一个设计合理、集成完善、功能强大的政府官网将会对方便民众办事,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干群交流联系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这种陈旧的、敷衍的、不负责任的心态和作风不转变,要想真正将“互联网+”引入社会公共管理领域,提升政府管理绩效无疑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要政府官网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上级领导的点名批评和各类检查通报绝非关键。关键在于地方政务信息管理要回归到“为什么开设、为了谁开设”这个核心问题上来,建立健全由“上级部门、使用对象、专业第三方”共同组成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问责机制的“最后一道防线”作用,引导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形成时时被监督、事事被监督、线上线下被监督的互联网思维,将政府官网的搭建、完善和日常管理纳入日常核心工作的“视域”。(任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