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 素质强警实现“首善之区”平安新辉煌
来源:河源日报 更新时间:2017-02-15

素质强警实现“首善之区”平安新辉煌

——专访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源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张国基

编者按:一个地方的和谐稳定,离不开人民公安的保驾护航。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前,河源市五县一区的公安局有哪些金点子、杀手锏?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我市6个县区公安局,与6位新任公安局长访谈,让大家了解他们是如何从自身出发打造正能量队伍、扛起人民卫士的大旗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张国基在接受本报专访

源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十分突出,而源城公安分局作为维护城区社会治安的主力军,责任非常重大,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警力,确保城区治安持续稳定?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源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张国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源城公安始终遵循“向科技要警力,向素质要战斗力”的原则,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全力推动“首善之区、幸福源城”奋斗目标的实现。
记者(下称记):源城区安全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河源社会治安状况的晴雨表。鉴于此,在新的一年里,源城公安分局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城区社会治安平稳?
张国基(下称张):新的一年,源城公安将紧紧围绕源城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以建设“首善之区、幸福源城”,奋力打造珠三角(深圳)首选后花园和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奋斗目标这一中心,紧密结合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以保一方平安为己任,以忠诚、扎实、创新、团结、干净干事为抓手,以“发案少、秩序好、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为要求,主动、自觉地把维稳处突、严打整治、社会防控、队伍建设等各项公安工作融入到全区经济建设的大局中,使公安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相协调,与发展大局相一致,努力为全区经济建设保好驾、护好航。
实践证明,打击整治是维护社会稳定最有效的手段。下来,我们将结合源城实际,重点打击影响城区治安稳定的“两抢一盗”、黄赌毒、黑恶和电信诈骗等犯罪,铁拳铸平安;在严打的同时,我们也将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从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入手,织就安全防范大网络,促进社会大稳定。
记:向科技要警力已经成为全国公安机关的共识,源城公安的信息化建设如何通过服务实战来引领公安深化改革?
张:近年来,源城公安乘着上级公安机关部署开展“四项建设”(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和队伍正规化)这股东风,本着“实用为先、效能为要”的原则,全面提高了在打、防、管、控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如在侦查破案方面,我们坚持一类视频与二类视频共同推进,不断强化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高民警应用技能,实现了基础建设上水平,监控网格化、实战化。据统计,近两年来,源城公安通过视频侦查技术直接或间接破获的刑事案件约占破案总数的六成左右,科技助力可谓如虎添翼。此外,由我局总结提炼的视频侦查技战法,还入选省公安厅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技战法汇编一书。
除了向科技要警力外,我们还坚持向素质要战斗力。目前,分局现有警力约占全市总警力的1/10,而每年侦破的刑事、治安案件约占全市公安机关破案总数的一半。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民警也特别辛苦,压力也特别大。为此,分局党委通过坚持政治建警、从优待警、从严治警,全面加强队伍的教育管理,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素质过硬的队伍,促进了我局各项工作全面提升。2016年,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7%;接报“两抢一盗”警情同比下降19%;“两抢”零警情天数达335天,同比增加47天,上升18%,实现了警情自2010年起连续六年下降的目标,城区治安呈现“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的良好态势。
记:2016年,源城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信息化条件下的警民关系?源城公安队伍是如何爱民为民的?
张:公安工作千头万绪,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群众满意。当前,公安机关正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我们源城公安也紧跟时代的脚步,而且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从推行摩托车智能防盗系统试点应用,到大力推广出租屋“门禁+视频”系统;从大力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到开通24小时自助办证区;从电子政务到开通“微博”“微信”平台,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应用服务百姓、便利百姓、惠及百姓。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再先进的技术也有它局限的一面,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种警民鱼水情,是我们做好公安工作的根基,是任何先进手段都做不到的。
所以我经常向全局民警讲,一定要多下去走走,去看看,多听听群众的呼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需,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牢记为民宗旨,严打犯罪,服务民生,营造更加良好的治安环境,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文/图:本报记者 吴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