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昨天(16日)下午,市经济信息化委召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交流会。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邵志清出席会议。
邵志清副主任充分肯定了各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成绩。他指出,一是要深刻把握“十三五”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特征、新形势。“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体现“新三化”,即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实现智慧生活的便捷化、智慧经济的高端化、智慧治理的精细化、智慧政务的协同化。各区要在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根据区县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持之以恒地加以落实。二是要突破瓶颈问题,发挥信息化对于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有序发展的支撑作用。各区要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和智慧城市的统筹推进,做好相关工作机制和工作资源的对接,完善制度建设,同时要避免信息化建设的孤岛化、碎片化,做好资源整合、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集中力量突破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三是要凝聚合力注重创新,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的手段和方法。智慧城市建设推进要注重汇聚各方面资源,发挥各方面力量凝聚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氛围。在工作推进上要围绕“点、线、块、面”立体展开,即:“点”上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梳理和推进一批市区联动、政企合作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形成建设亮点;“线”上以智慧城市建设行业领域为切入,聚焦交通、健康、城管等高度关注的领域,进一步提高行业智能化应用水平;“块”上以智慧地标试点为载体,形成不同类型的智慧城市的区域性示范;“面”上以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各区在工作中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定位,从区域发展和战略定位出发,明确智慧城市应用推进的着力点,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入。要抓好载体。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特点,深入推动中心城区、重点区域以及郊区的智慧社区、村镇、商圈、园区和新城这些智慧城市载体建设。各部门之间要打破行政边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机制。要重视评估。近年来,上海开展了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以及信息基础设施能级、两化融合等专业领域的评估,形成“以评促建”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了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各区可以探索这种方式,既形成了公共产品,又强化了市场引导。
据介绍,2016年以来上海市区两级经济信息化主管部门,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全市中心工作,聚焦重点、扎实推进,工作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上海获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成立了数据交易中心,设立了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发布了《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上海市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综合创新发展实施意见》、《上海市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和《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应用三年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完成了全市电子政务云建设方案,浦东、嘉定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全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达到了97.65,比上年度提高了10.1%,网络就绪度、智慧应用和发展环境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光纤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域,建成了一批便民惠民信息化平台。
市经济信息化委相关处室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电子政务、大数据发展、工业互联网创新、新型无线城市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各区围绕市、区重点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座谈交流。其中徐汇、宝山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特色工作,静安、杨浦介绍了大数据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建设情况,浦东、普陀介绍了电子政务云、三库合一工作开展情况,松江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推进情况。
市经济信息化委信息化推进处、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处、信息安全处及各区信息化、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