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在举世瞩目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上,小小的二维码在互联网上火了。
自去年提出了“政务公开要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今年两会上就密集出现了二维码的身影,代表们扫下政府工作报告文本上的码,可以看到动画、制图详解2016年政府工作的32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记者们扫一下收集问题的二维码,可以直接提问题,不用再像过去一样需要跨越千山万水“抢夺”采访通道的高地了。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迅速崛起,二维码支付、阅读也逐渐兴盛,而今我国有8亿多网民,老百姓对微信等移动软件的日常使用率非常高。国家也与时俱进倡导电子政务的落地落实,这次两会的二维码,释放出了电子政务的新信号,看似小小的变化,彰显出高层推进政务公开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也是“互联网+”思维在政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实施政府职能转变,是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应急能力的重要举措,“小小的二维码”的另外一头,就紧紧牵着的是民心。现在在极少数地方政府部门,仍然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踢皮球”的情况,而此次两会用二维码使民众更加有参与感,以此为契机,相信各级政府二维码系列的便民产品会越来越多。在互联网如此便利的今天,我们的政府确实更应该思考如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服务于民,如何才能更好地便民生为民事谋民利,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这句话真正落到实处。
其实透过二维码,我们看到的是国家对新事物的支持力,二维码、微信都是这些年才出现的,而且以燎原的方式迅速成为民众的生活必备,这是市场的需求导向,把这些运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解民众后顾之忧,将新生事物由不成熟逐步打磨走向成熟。
我们有理由相信,“二维码”一类的创新会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