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司法局“三个升级”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余杭区司法局积极拓展信息化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以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为核心,充分发挥“电子围墙”监管辐射作用,积极打造“智慧监管”模式,有效实现社区矫正再犯罪率始终保持低位运行,该区连续五年未发生因社区矫正工作引发的重大恶性案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
一、“全域式”管理,升级指挥监督系统。以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建设为契机,实现了社区矫正省、市、区、镇(街道)四级联动和“一体化”“全视角”指挥监督。指挥中心建成以来,全面开展日常执法监督、动态监管、远程教育、视频指挥、应急处置等社区矫正执法活动。同时,该局还根据工作需要,拓展了指挥中心远程指挥和网上巡查两项功能,将司法所开展入矫宣告、谈心谈话、学习教育等执法活动全部纳入远程执法监督。据统计,中心建成以来,共开展远程执法监督421次,其中集中教育学习监督138次,入矫宣告监督283次,361人次;开展社区服刑人员远程学习4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交通安全等,受教育人数1000余人次;开展工作人员远程培训4次,培训人数1600余人;开展远程集中点验27次,远程评审28次。
二、“一站式”研发,升级预警预防系统。加强对社区矫正技防手段的“一站式”研发、使用和管理,全面升级对社区服刑人员再犯风险的预警预防。一是社区矫正定位监管系统。以手机定位监管为载体,集实时定位、轨迹查询、越界警告等功能于一体,同时配有关机、呼转、欠费三项短信提醒功能。二是再犯风险评估系统。主要对社区服刑人员的人身危险性和再犯罪可能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估,为科学制定矫正方案、预防再犯罪提供有效依据。三是心理测评系统。开展心理测评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治工作。四是应知应会考试系统。将基本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设置成理论考试题,作为入矫初期的必学、必考内容。通过四套自主应用系统,有效实现了对社区服刑人员行动轨迹的实时掌握、再犯罪风险的客观评估、心理素质的动态测评和法律知识的全面提升。
三、“人财物”到位,升级保障支持系统。一是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自2010年起,每年将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列入财政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化管理和运维,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各类专项资金共计600万余元,有效保障了涉项目建设的进程和质量。二是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招聘社区矫正专职社工35名,以岗位练兵、封闭式培训、素质考试等方式,加大对社区矫正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如为了正确运用好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测评软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拥有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质并“持证上岗”,截至目前,全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持证率已达到50.68%。三是加强信息化数据安全。将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建设作为全局重点工作,落实专职人员负责网络安全监测,定期组织安全检查,遇重大节日、重要节点落实24小时值班制,建立网络安全月报告制,确保各项信息化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