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长春 发展智慧产业 助力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来源:长春市政府网站 更新时间:2017-03-24

  

打造智慧长春 发展智慧产业 助力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已席卷全球。建设智慧城市,是提升政府行政效率的必然选择,是打造幸福城市的重要内涵,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市委、市政府瞄准城市发展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发动机、创新驱动的先手棋,不断探索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应用服务、产业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全力推进公共服务的便捷化、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生活环境的宜居化、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网络安全的长效化,带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智慧政务”“智慧公交”“智慧医疗”……伴随着“智慧长春”一个个项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感受着信息时代为生活带来的便捷,感受着绿色长春、智慧长春、人文长春在创新中张开踏实而温暖的怀抱……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掀起新一轮振兴发展热潮之际,我市出台了《智慧长春建设规划纲要(2016-2020年)》,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聚焦产业、服务民生,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协同共享、集约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保障安全”为原则,围绕城市管理、政府效能、民生服务和经济发展四大领域,统筹推进25项工程,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升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长春城市发展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到2020年,长春将基本建成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城市管理精细智能、政府决策高效精准、居民生活优质便捷、产业经济高质低碳的“东北亚绿色智慧人文之都”。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运营更加智能,政府运行更加高效,民生服务更加便捷,产业体系更加优化,新型城镇建设更加智慧……智慧长春,必将演绎无限精彩。

筑牢根基 夯实“智慧长春”基础

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有序推进,智慧城市亮点纷呈,大数据应用和产业良性发展……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智慧长春建设启动以来,我市以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城市运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市民幸福指数为主线,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筑牢智慧城市发展根基。

全市宽带光纤网络覆盖率超过98%,农村地区行政村宽带普及率超过95%,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T级,GSM网络由第30名跃居第4名,数据网络由第25名跃居第13名,4G网络覆盖率由87%提升为98.6%;市信息中心搭建了政务应用系统支撑平台,目前40余个单位的网站、30个单位的共31个业务系统均部署在该平台上,并承接了30余个部门的主机托管业务;50多个公共场所、400余家餐馆、咖啡厅、酒吧、会所、健康会馆等完成了免费WiFi部署,每天累计在线30万人次以上。

围绕全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社会救助、医保办理等政务协同应用,我市依托市信息中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民政、公安、房地等13个部门接入交换平台,累计交换数据10.6亿条。同时,建设全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共整合发布全市10个政府部门、14个县市区、开发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6万多条,信用信息1万多条,并与国家平台实现连接和信息共享。

在社会管理、公共监管、科技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全面铺开。建立了全市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社区服务信息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将政务服务通过多个渠道推送到了市民身边;市安委会“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系统”上线运行;全市县及县级以上医院100%建立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为515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已经对全市提供服务;不动产登记平台已经开展了初步应用,智慧旅游、智慧教育系统近期将上线运行;“爱长春”市民主页、长春图书馆、长春资讯、智慧小区、掌上公交等多个手机APP上线,为市民提供娱乐、餐饮、旅游、文化、交通等多个方面线上服务。

同时,我市智慧产业良性发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活水源头”。引进了华为、浪潮、科大讯飞、猪八戒网等国内知名智慧企业,全面提升了智慧城市支撑;培育了长光卫星、启明信息、鸿达电子等本地的智慧产业企业,提升了我市智慧产业综合实力;加大了创业孵化中心建设力度,朝阳区、高新区分别建设了多个智慧产业创客中心、企业孵化器,孵化了一批开展智慧城市应用开发推广的创业企业。

创新发展 激发“智慧长春”活力

到2020年,长春将基本建成信息资源有效共享、城市管理精细智能、政府决策高效精准、居民生活优质便捷、产业经济高质低碳的“东北亚绿色智慧人文之都”。

围绕这一目标,我市将以创新发展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聚焦产业、服务民生,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协同共享、集约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保障安全”为原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城市运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将提升基础设施能级,夯实智慧长春基础。开展宽带长春建设,全面提升互联网接入能力和城域出口带宽;开展云计算中心工程,实现整体部署和共建共用,搭建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推动物联网和智能科技的广泛深入应用;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建设,确保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安全。

我市将打造数字生活环境,提升信息惠民力度。通过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文化旅游、智慧社区、市民融合服务等工程的实施,为居民提供更为安全、便捷、健康、愉快、高效、绿色的智能化生活环境;推动智能型教育体系、新型的卫生医疗服务模式的建立,促进社区服务方式转变,形成面向市民的新型服务形态。

我市将深化城市智能治理,促进城市智慧运行。依托智慧长春综合运营和治理平台、空间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立三维可视的,涵盖地上、地下规划和建设状态,以及市容市貌、城市部件管理、城市事件监控的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我市将实施平安城市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智慧能源工程、智慧环保工程、智慧管网工程,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共安全水平,加强对自然灾害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协同处理能力,建立绿色生态环境。

我市将整合政务信息资源,致力打造智慧政府。完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建设,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推动各部门业务系统逐步向云平台集中;加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建设,推动政府网上服务与信息公开及政务大数据应用;完善和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的政务综合协同系统建设;完善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推进以跨部门并联审批为重点的“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和全流程电子监察系统升级完善。

我市将大力发展智慧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农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开展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动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大力培育以车联网、互联网影视、智能制造、卫星、智慧养老、智慧农业等新兴智慧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型融资服务平台和创客空间建设。

我市将开展智慧新型城镇建设,探索城镇化建设新模式。启动智慧小城镇建设,在我市首批6个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兰家镇、合心镇、奢岭镇、卡伦镇、合隆镇、劝农山镇)进行试验,将智慧长春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应用工程向小城镇延伸,打造绿色、智能、科学发展的智慧新城。

统筹推进 提升“智慧长春”动能

在“智慧长春”建设中,我市将统筹推进宽带长春、云计算中心等25项工程,全力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宽带长春工程。加快城市光纤宽带网建设,加快无线城市建设,实现3G网络城乡全覆盖、4G网络全国领先,实现城市公共热点地区WiFi免费覆盖,适时启动我市基于4G的移动政务专网建设。

——云计算中心工程。依托市信息中心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资源,建立电子政务云平台,为各级政府应用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资源;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的商用云发展模式。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工程。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搭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加快建设和完善全市统一的人口、空间地理、法人三大基础数据库,逐步建设社会征信、人口管理、城市运行、城市治理等综合数据库;建立健全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智慧长春综合运营和治理平台工程。以城市云计算中心为依托,以政府光纤网络和无线专网为传输网络,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为支撑,汇聚整合城市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和各领域综合数据库,对城市整体运营和治理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撑。

——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工程。完善全市统一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推动卫星遥感遥测技术、北斗应用及仿真建模技术和实景测绘技术的应用,启动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

——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加强重点领域信用记录建设,建立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快推进政务信用信息整合,形成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信用信息申报、信用评估、失信投诉等应用服务系统、短彩信服务系统和呼叫服务中心。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建设城市物联网应用的PAAS级平台,解决物联网应用的设备云端接入、设备管理、应用系统集成开发、异构协议转换、海量数据存储与分析等共性问题。

——智慧政务工程。继续深化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为实现网上政府、跨部门业务协同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一批跨部门、跨领域的政务业务协同应用系统,支撑政府“一站式”并联审批、行政监察、综合执法、宏观决策等业务;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再造,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

——智慧人口和健康工程。全面普及和提升卫生计生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成熟度和规范度,为全市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联网和信息采集提供基本条件;加快作为全市卫生计生业务应用纵横连接枢纽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全市人口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智慧教育工程。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优质数字资源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

——智慧文化旅游工程。大力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档案馆、电子阅览室等数字化文化资源;发展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移动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建设智慧旅游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开发伪满遗迹线路和乡村旅游产品的手机APP应用系统;对景区实施智能化改造。

——市民融合服务工程。建设市民主页,为市民提供“多屏合一”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开展市民一卡通建设;以未来城市为中心理念,设计建设智慧长春体验馆。

——智慧社区工程。加强小区基础设施智能化,开展智能家居应用,提升社区便民服务智慧化水平,强化社区政务信息化管理。

——智慧管网工程。在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内,以全市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基础,建设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出台《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

——智慧交通工程。部署地感线圈、高清摄像头、北斗终端、RFID等感知设备,建立车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发放电子车牌,加速智慧公交系统建设,建立智慧交通信息发布体系。

——平安城市工程。大力推动“天眼”工程建设,建设“天眼”视频监控综合应用平台;开展智慧食药监系统建设,开展智慧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设。

——智慧环保工程。依托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在全市范围内部署智能传感、射频识别、激光扫描、影像识别、卫星定位、遥感遥测等物联网终端,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对象的指标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测,并建智慧环境检测和综合应用平台,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两化”融合工程。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搭建开放的云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企业云制造模式的应用示范,逐步扩展云制造应用领域和市场,完善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智慧农业工程。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品种选育、栽培、灌溉、施肥、气象、土壤、植保、畜牧业、畜产品追溯等领域的应用,建立农情监测系统和农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辅导、农产品市场行情、优良品种推广、农业生产资料选购等信息发布和咨询服务。

——智慧商务工程。建设集安全认证、电子支付、电子发票、物流配送、手机移动商务和诚信交易功能于一体的区域电子商务公共交易平台,积极推进中俄、中韩跨境电子商务工程。

——智慧能源工程。鼓励采用智能计量、智能感知产品等物联网技术在市政公用领域的推广使用,积极推广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成果,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光伏扶贫、风能、秸秆发电等分布式、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普惠金融工程。大力推广“一卡通”、网络缴费工程,通过政府数据开放工程、社会信用平台为金融贷款机构提供信用评估数据吗,鼓励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智慧新城示范工程。积极推动新城建设时采取公共管道沟的方式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将智慧长春的“一张网”“一片云”“一套库”“一张图”等统一的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延伸到新城。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建设智慧长春工程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积极试点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新计算环境和新网络环境的国家安全标准,积极制定地方规范弥补国际、国内标准的缺失。

——创新创业促进工程。建立智慧城市众创空间和创客平台,鼓励创业团队和企业围绕智慧城市催生的巨大市场进行创新创业吗,积极扶持初创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抢抓机遇 加速“智慧长春”升级

智慧城市的建设必将迅速带动智慧产业的发展。我市将抓住智慧产业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以自主创新为主线,围绕新兴智慧产业,着力打造九大智慧产业。

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智慧化方面,我市将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推进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大力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全面提升协同制造的水平。同时,积极鼓励传统企业积极实践“互联网+”战略,加快传统产业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广度和深度应用,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能力。

在现有智慧产业发展规模化方面,我市将依托“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挖掘光电子产业新的增长点,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做大做强光电子产业;依托“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区”,提高汽车电子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发力汽车后装市场;依托“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园区”,提升本土软件公司的技术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在新兴智慧产业培育众创化方面,我市将围绕“互联网+”与智慧城市,打造“东北亚智慧城市创新中心”,重点发展九大产业:大力发展车联网产业,打造“中国车联网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互联网影视产业,打造“中国互联网影视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打造“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卫星产业,逐步将长春建设成为“中国航天信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智慧养老产业,打造“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产业,打造“中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产业,打造“中国互联网教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云计算应用软件产业,打造“东北亚云计算软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