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底,济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全部达标
来源:东方圣城网 更新时间:2017-04-13


昨日,全市档案工作暨档案馆建设推进会议举行。记者了解到,2016年市档案馆新接收进馆档案共计2320卷,10956件。全年共接待来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620人次,来电咨询查阅档案230人次,提供利用档案3620卷(件、册)次。同时,顺利完成2年期175.80万元的数字化加工项目,约645万余页纸质档案数字化扫描,约占现有馆藏总量的40%。今年,济宁市将充分发挥档案独特的宣传教育功能,积极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和宣传活动,真正把档案馆建设成为本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传统档案管理与现代科技融合,全面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

据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济宁市将在推动档案工作提质增效上下足工夫,集中抓好县级档案馆库建设,并确定2018年底实现全市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全部达标。具体来看,规划建设新馆的县市区,要将档案馆建设纳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范畴,把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真正建成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保密、服务便捷、节能环保的国家综合档案馆,确保30到50年不落后。此外,改建扩建并建的,要按照达标要求制定方案尽快施工,确保按照标准及时交付使用。

当前,随着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各项事业的融合加快,档案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新的拓展。为迎合时代发展,今年济宁市将全面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济宁市将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整体规划,并与档案馆库建设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全面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此,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将优先将资金用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传统档案管理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同时,下大力度进行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工作,建立档案数字化工作常态机制,全面实现2020年之前“消化存量、消灭增量”的目标。此外,各县市区要坚持“基础设施够用、管理系统好用、档案资源适用”的原则,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大力探索智慧档案馆建设,积极对接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建设工程,推进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档案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有效积累、挖掘利用和开放共享。

让“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

为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解决好近年来在去产能、去库存过程中出现的中止、关闭、退出企业档案处置及流向问题,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档案部门将围绕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文化强市首善之区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完善各类档案信息,及时提供有力支撑,真正做到主动融入发展不缺位、积极服务发展不漏项。

济宁市还将稳步扩大档案接收征集范围,真实记录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民生、党建各领域发展变化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资源就征集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同时,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信息优势和智力优势,深度挖掘档案资源,积极开发有实用价值的档案信息,努力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此外,把各项工作聚焦到社会民生最期待的领域和服务上,重点收集整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料,及时把户籍、学籍、婚姻、合作医疗、山林土地流转等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档案接收进馆,建立起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记者 万德龙 通讯员 车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