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退证查询“大数据宝藏”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更新时间:2017-04-18

据统计,2016年全年至少有14亿美元中国原产品在进口方通关时未能及时享受自贸协定或者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面对严峻形式,质检总局认真分析退证内容、原因、国别、涉及货物、调查结果等诸项细节,全力服务企业,应对隐性“壁垒”——

深挖退证查询“大数据宝藏”

□沈静之 夏小燕 吴慧清

2016年,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共收到进口方海关对6503份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提出的核查请求,查询共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涉及10个,包括印度尼西亚等6个东盟国家,俄罗斯、乌克兰等2个普惠制国家以及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货物被退证查询后,一般会暂缓给予关税减免并交纳保证金后才能予以正常通关,由中方检验检疫签证机构按照国际行政合作制度及时开展核查并函复后,再恢复优惠关税待遇。换而言之,全年至少有14亿美元中国原产品在进口方通关时未能及时享受自贸协定或者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

面对严峻形式,质检总局认真分析退证内容、原因、国别、涉及货物、调查结果等诸项细节挖掘“大数据宝藏”,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剖析背后深层原因,全力服务出口企业。

精心统计 深入分析

挖掘隐藏背后深层原因

据统计分析,查询数量居前三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印尼、巴基斯坦和越南,三者合计5751份,共占查询总量的88.44%。中国实施自贸区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与以上国家的区域经济融合,但面对疲软的市场需求和艰难的经济发展现状,这些国家在想方设法保护本国产业。退证查询作为一种核查原产地证书的正常国际行政合作制度,进口方海关根据相关的自贸协定有权以对证书所涉及的各种实体规则或程序性规则的质疑而随时启动,根据以上三国的退证率,可以说是对退证查询制度进行了滥用,印尼、巴基斯坦退证率都超过1%。

查询内容主要涉及到直运规则、产地标准、发票质疑、产地质疑、例行查询、证书质疑、签名印章、货证质疑、商品分类、后发证书及其他原因等。

主动作为 多重出击

帮扶企业应对隐性“壁垒”

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质检总局部署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在按国际行政合作原则及时做好退证查询答复的同时,主动作为,密切跟踪相关国家海关退证查询管理动态,及时将信息发布告知出口企业,并指导和帮扶其积极应对。

积极推动自贸协定伙伴之间通过对话交流化解摩擦。如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的升级版谈判中,质检总局谈判代表针对之前收集的生产商注列问题和完全生产产品的原产地标准问题,在谈判中全力协调,已经取得积极成效。

完善升级出口货物原产地电子政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在线的证书快速查询,进口方海关、进/出口商、生产商可在网络平台及时、迅速地核查原产地证书的真伪及相关信息,普惠制给惠国等进口海关还能直接在线提出退证查询的需求,尽量减少低效、繁琐的书面查询,2016年平台共被查询38万份次。

提前指导企业加强对原产地规则的掌握。如针对印尼对直运规则的频繁质疑,提醒出口企业从每一个环节都引起足够重视,事先确认提单和运输的各种细节,货物如果须经由第三地转运,应当在原产地证书第三栏予以体现并向当地海关申请相关证明文件。

引领企业加强诚信意识。在申请原产地证书时,做到通晓货物的来龙去脉,坚决抵制客户如修改HS编码、发票金额等无理要求,做到如实申报、诚信申领,从源头上确保申报信息和证书内容不仅真实有效,更要精准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