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
本报记者 乔晓莹 通讯员 周品秋 黄声凯
核心提示: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有不少贫困村地处大山深处,脱贫难度大。当地党员干部不等不靠,把“互联网+”作为重要抓手,提高精准扶贫能力,让贫困群众在信息化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1 村“两委”实现互联网办公
与贺州钟山县红花镇交界的恭城三江乡三寨村,村民全部都是瑶族同胞。以前,这里近乎与世隔绝,和外界的信息沟通极为不畅。基础设施滞后、信息闭塞等问题,无疑是当地精准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三江乡党委和桂林市教育局驻村“第一书记”决定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入手,提升村两委办公质效,进而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添置办公电脑、打印机、数码相机、音响设备、现代化办公桌椅,拉起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很快,办公设备一应俱全,三寨村在硬件上实现了村“两委”互联网办公。
光有硬件还不够,还要大家真正会用、用起来才行。当地以便民务实为指引,组织信息技术培训,不仅让村干部参加,还把知识青年也纳入培训对象,分批次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群众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运行保障机制。除了利用政府组织的远程培训和科学技能宣讲课,该村还制定了《三寨村信息化建设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要求,热情周到地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学习条件,引导大家更好地熟悉应用电脑设备,及时获得最新信息。
“以前村民有事得去乡里办理,现在在村委打开电脑就办成了,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办事效率,还带来了经济价值。”三寨村党支部书记俸世庭欣喜地告诉记者。
“目前,三寨村网上办公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党员干部群众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特色养殖业,收效不错。”三寨村扶贫工作队长刘佳鑫介绍说,现在当地大力发展黑泥鳅、娃娃鱼等高附加值水产品的特色养殖技术,就是从互联网上找到的路子。如今,该村的特色养殖业发展在全乡乃至全县可谓是“一枝独秀”,给当地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互联网办公让党支部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三寨村的发展实践让恭城党委政府发现了破题边远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好路径。于是,该县以村村通互联网为目标,以基础办公设施建设为抓手,强化资金保障力度,帮扶贫困村大刀阔斧地提升硬件基础。越来越多的村“两委”实现网上办公。截至目前,全县117个村都开通网络。
县委、县政府在开展村“两委”干部培训时,一方面抓党支部和党员管理,一方面注重对互联网技术的培训与普及。同时,各村都积极整合各种资金,利用后盾单位支持,大力开展建设信息化工作。据了解,去年以来,全县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
2 “山货网上卖”成为一种时尚
地处灵川、灌阳、恭城三县交界的恭城栗木镇全会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穷山村,这里曾以不通路、缺水闻名。村里种出的产品不是卖不出去,就是价格极低。
“过去,我们种的西红柿,由于无法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农民就算增产也没法实现增收;我们的灵芝虽然很好,但信息闭塞,外头的人知道我们这有灵芝的不多。”县人大代表、全会村党支部书记马正华感慨地说,现在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不仅村两委都实现了网上办公,而且网络通到家家户户。“我们通过互联网,将山货在网上卖,灵芝最远卖到了河南呢。”
村两委的党员干部自己带头运用互联网发展生产、销售商品,也带动了广大群众。“山货网上卖”成了村里的一种时尚。如今,全会村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算这样一笔账,通过电子商务,每户增收1000元,全村算下来就有几十万啊。现在咱们村80%的家庭都建有新楼房,生活越来越好了。”全会村村委会主任盛家永说。
在另一个贫困村——龙虎乡狮子村,火龙果网络销售火爆,养蛇场的蛇酒、蛇毒全部是网上销售……现在,恭城的不少贫困村都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党员干部群众不仅在网上学种植、养殖等技术,了解信息,还大力发展电商,脱贫致富能力日益增强。
3 “互联网+”改变了贫困村面貌
“通过发展互联网,让党员干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扶贫工作进行精准管理、动态管理和科学管理,提高了精准扶贫能力,同时,又带领群众发展电子商务,让更多农产品走出乡村。此外,还发展网络教育、发展远程医疗,大力改善民生,不断为脱贫攻坚创造新模式、提供新路径。”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说,该县把信息化作为脱贫的一项主要内容,努力扩大信息化进村入户覆盖面,着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
“群众在网上学知识、做买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不但在网上掌握种植技术,还利用网络学韩语、英语。”西岭镇龙岗村党支部书记莫毓建告诉记者,一些年轻人正在尝试着通过网络把买卖做到国外去。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全面铺开,恭城的党员干部抓住发展契机,带领着群众发家致富,生产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一些山区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地方名优农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就连红薯都成为抢手货。
如今的恭城,党员干部运用互联网打开了贫困村发展的“山门”,打通了这里群众联系外部世界的广阔渠道。视野开阔了,见识增多了,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恭城很好地将“扶智”“扶志”融入到精准脱贫中,有效激发了内生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可学、可仿、可复制的脱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