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鼠标,在网上就能办理行政审批事务; 一卡在手, 就可享受全市公共服务……随着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这些便民利民的服务很快就会成为现实。 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我市将推进一批全市基础性、全局性重点项目,新建一批部门急需的电子政务应用,加快打造“智能感知”的信息网络、“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管理、“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 未来的城市将更“智慧”,生活将更美好。
今年工作重点:
强基、优政、惠民
从城市到智慧城市再到新型智慧城市,“智慧”成为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词。 那么, 何为新型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是将网络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化,通过云、网、端实现实时在线、智能集成、互联互通、交互融合、数据驱动,拓展新空间,优化新治理,触达新生活,从而重构人与服务、人与城市、人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人与未来关系的可持续化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按照国家和省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最新要求, 我市围绕“强基、优政、惠民”的建设目标,梳理出了《马鞍山市2017 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 在强基方面,我市将重点实施城市智能感知网络、城市大数据中心两个基础设施骨干工程,进一步夯实智慧城市建设根基。 开展路灯节能化改造,逐步建立覆盖全城的窄带物联网, 提供环境监测、交通信息发布、免费WIFI接入等多类服务; 完善城市基础数据库, 推动政务数据互联互通,为部门数据共享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在优政方面,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市场综合监管平台、数字城管二期三个政务服务优化整合项目,深入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和代办点建设, 实现部门业务尽量网上办, 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市场监管职责,建立全市统一的监管信息平台,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构建市场监管一体化新格局; 完善数字城管监督指挥调度机制,覆盖全市202个小区,打通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惠民方面, 加快建设市民卡项目、智慧交通综合服务平台两个重点民生项目 , 整合公交、健康、旅游等各类公共服务卡, 逐步实现全市公共服务一卡通, 并与南京互联互通; 建立交通流量监控采集网络和可视化交通综合监控指挥系统, 实现交通拥堵的主动预测、 及时疏导, 增强交通运输科学管理能力。
未来三年目标:
构建“互联网+”新生活
据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三年,我市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在新基础、新民生、新政务、新治理、新经济五个方面持续发力。
新基础方面,建成省内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领先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 家 庭 用 户 宽 带 入 户 能 力 达 到100Mbps,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 重要公益性公共场所免费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90%,4G网络城乡覆盖率达100%;建成覆盖全市的高清交互式数字电视网络, 高清业务用户比例达80%以上;政府、企业基础云服务普遍实现。
新民生方面, 持续深化教育、卫生、社区生活服务等民生领域信息化应用,市民卡整合各类公共服务卡,实现公交、出租车、公共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刷卡乘车, 以及商场、超市、酒店、宾馆、便利店等场所的便利消费, 并与南京市民卡互联互通;智慧医疗系统得到良好应用,全市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 80%以上, 电子病历覆盖 85%的医院; 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深化,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普及率达70%以上, 建成运行400家“信福小屋”;引入共享单车、共享汽车, 推行低碳环保、便民低价、共享用车的城市出行新方式。
新政务方面, 建成统一规范的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实现政务云平台业务应用承载率70%以上, 政务外网业务应用承载率 90%以上; 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 业务协同和数据开放水平大幅提升, 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超过90%; 建成统一的城市大数据中心, 跨部门信息共享需求满足率60%以上, 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公共服务配置、宏观决策能力明显提升。
新治理方面,大力提升基本资源、交通、生态环境、市政市容、公共安全智慧化管理水平,建成省内一流的综合智能交通体系, 城市道路高清视频监控率达到100%。 安全生产、食药监管、智慧环保领域重大危险源在线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新经济方面, 加快信息技术深度应用, 推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生态文化旅游等核心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基本形成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框架,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关键业务信息化, 打造一批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软件信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15%; 以精准、智能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体系进一步形成;电子商务得到全面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占GDP比重超过15%;全面建成互联化、物联化的智慧港口。
记者 余齐斌 通讯员 童宏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