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对电子政务建设做了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电子政务建设就好比一个人,建设模式是他的骨骼,支撑整个人的框架;建设理念好比他的血液,流淌全身主导生命;组织机构似筋脉联接各个环节;项目实施则是肉体,提供丰满内容;而规划建设则好比是大脑,指引工程前行。 在完成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之后,2005年成为了电子政务建设的转折点,更多的政府和IT服务商脱掉了“虚热”的外衣,不再一味追求信息化速度,而把“务实”放在了首位,电子政务建设到了“用大脑指挥前行”的阶段,业界开始对政府信息化资源整合有一个全面地、整体地认识,改变过去单纯从某个具体的应用出发考虑问题的方法,从整体角度考虑架构层面的问题。 电子政务之“波澜不惊” 纵观近几年国内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可以说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一方面,中央到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突飞猛进,“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经验,形势一片大好;而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在社会服务层面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变化。 问题出在哪里呢?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缺乏统一规划,由于技术、业务、需求、经费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加上时间和历史等原因,造成了各系统的开发平台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特别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千差万别,各系统之间“不联不通”,从而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电子政务建设本是一项复合系统工程,只有全面打通业务处理的信息链,信息化的效益才能以指数级增速发挥。而“信息孤岛”的存在只会将这种效益降低到较低程度。 其次,一直以来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似乎存在某种误区,认为设备愈先进愈好,以至于出现了一种盲目追求硬件设备的档次、盲目攀比等现象。在这其中要强调未来的可连接性和整体布局、应用的合理性,否则这样就产生了大量“有路无车”的“空壳”,脱离了政务的实际需要。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张勇进博士一直从事国信办、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信息化课题研究,他认为,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有余,而政务不足,主要在于过去政府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以及未及时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学界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一些长期实践的IT服务商的认可,神州数码政府与公共事业本部总经理钱卫列就认为,由于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不同政府职能部门间在过去都是分别独立建立系统,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规划。往往只从具体业务出发,实现手工作业到电子化的转变,很少考虑系统间的信息的共享机制。但从服务的角度看,就形成服务对象的信息分布在多个业务系统中,难以形成统一的视图,从而导致相同的信息在不同职能部门需要重复录入、数据的一致性难以维护。 2005之亮点工程 2005年电子政务建设史上具有两个代表性的案例――深圳市民中心和北京市财政局,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电子政务06年的发展方向。 05年建成的深圳市民中心在鹏城被市民誉为“没有围墙的政府”。在这里,深圳市30多个主要政府部门设置145个服务窗口,受理390多项覆盖市政府主要部门的审批项目,实现并联审批和集中监管。原来需要两三天才能跑完的事情,现在只需2-3个小时就能办妥,市民中心的人性化设计充分体现了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市民共享”的理念。 深圳市政府从目前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的角度出发,决定建设一个安全可靠、运行稳定的全市行政服务大厅联合审批系统,将全市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局委审批办证窗口全部集中于大厅,包括行政服务大厅综合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并通过统一的数据交换系统,将这些信息孤岛连起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供“一门受理、联动审批、集中监管、全程服务”的政府公共审批服务,适应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府”要求。 作为全国首个城市级、涵盖全市范围的电子政务联合审批系统,该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开创了“电子政府”建设的新模式:在工程中,政府统一搭台,整体布局协调运作,聘请国内首席IT服务商神州数码作为顾问监理,充分发挥了政企各自的优势,开放互补,确保了工程顺利进行。 而北京市财政局则具有另一个标杆的意义,可以说是中国电子政务市场发展上的首家具有咨询意义的项目。京城财政局每年管理的财政资金高达千亿,配合业务需求的信息化系统庞大复杂,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北京市财政局意识到必须对原有分散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而系统整合又要以业务流程梳理、业务数据规范为基础。牵一发而动全身,流程的梳理必须依靠有实际经验和技术保障的服务商来完成。 神州数码承接了项目后,为北京市财政局提供了业务和IT规划咨询服务,设计了预算、采购、国库支付、非税收入、综合办公等核心业务流程,对各业务的共性和个性数据进行了梳理和标准化,设计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制定了系统的实施规划及工作计划,并结合业务咨询成果和信息化规划要求,制定了信息化管理制度,得到了北京市财政局的高度认可。 为民服务:资源整合之路 深圳市民中心的成功让业界开始思考:电子政务建设如何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政府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呢?这不仅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新问题,而且是事关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去向的关键问题。从电子政务的本身来看看,电子政务,就是要用“电子”手段打造一个更有效的“政务”环境,这个建设过程不仅仅只是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手段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配合政府体制改革,重新梳理或构建一个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业务流程。 要想在此轮建设热潮中有所成就,神州数码政府与公共事业本部总经理钱卫列认为,政IT服务商首先要具备的能力是对政务业务流程的优化能力。必须在深入理解政务业务流程优化和重塑的基础上,从IT技术上,通过重塑政府的业务流程使政府的业务活动更精简、更有效和更合理,对信息技术更“友好”,更适合于在一个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运行,更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潜力,使政府管理效力的提高和效率的提高同步提高;同时,对政府的所有业务活动从逻辑上进行梳理和加工,帮助政府理清政务功能与业务流之间的逻辑依存关系。 在当今世界,社会化专业分工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电子政务的建设工作,也将在政府部门的需求引导下,更多的采用服务外包的形式,通过市场化的模式交给具有专业技能的企业来完成。IT服务商也将更多的充当电子政务建设的“大脑”,共同迎来新的“理性电子政务建设年”。 在中国向市场经济纵深发展、行政管理体制加速改革的大形势下,中国政府正经历着由管制型政府到管理型政府,再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服务型政务的要求也即以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更好地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拓展对社会、公众服务的领域和项目,提高公众服务的质量,提高社会和公众的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