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 政务信息化建设企业竞合关系趋向生态化、资本化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7-07-14

2017政务信息化建设趋势系列报道——新格局 政务信息化建设企业竞合关系趋向生态化、资本化 

作为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企业是政务信息化建设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模式等方面哪怕细微的改变,很快就会在企业侧有所传递。

在2017年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PPP模式逐渐成熟。以往企业单一以技术角色参与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受到挑战,资本开始成为企业入场的另一个重要因子;传统的系统集成商+方案商+渠道的模式,已经开始被生态化游戏规则所逐渐替代。行业内龙头企业,开始针对政务信息化的细分领域组织不同的生态体系,政务云联盟、政务大数据计划等各种形式开始层出不穷,产业格局的竞合,开始变为各种生态链间的角力。

“平台+生态”的建设的模式正成为破解政务信息化建设难题的关键路径。

ppp模式成为多样化建设“互联网+政务”的契机

在政务信息化建设PPP模式上,国内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成为了早期的探索者。

一方面,《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鼓励在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另一方面,电信企业作为央企商业二类企业,其本身就发挥着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主力军作用,肩负着新型智慧城市、宽带中国、光网城市、“互联网+”、信息惠民等一系列重大信息化工程推进使命。

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上,电信企业因为企业属性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从实践中看,目前国内运营上也在充分利用PPP模式提供的契机,寻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公众信息化服务项目发展新突破。

相较而言,互联网企业则更熟悉“免费”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在商业运营环节的经验积累是传统ICT企业所不具备的。此前,腾讯以1分钱中标厦门市的政务云项目名动政务信息化市场。

尽管“1分钱中标”现象仍存在争议,但需要强调的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那些曾由政府采取面对面方式提供的服务已经渐渐被互联网取代,转向了“互联网+政务”平台。传统以自建为主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现在,政府更倾向于开放市场,做顶层设计及标准的制定人,引入企业或第三方投资来进行项目建设,不再强调硬件资产的所属关系,而强调按照实际需求进行服务的租赁。这意味着,以往项目交付就意味着关系结束的模式不再走得通,企业必须进入到信息化项目的后续运营中去,必须对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负责。

平台+生态正在成为政务信息化的主流打法

政务信息化建设,目前正面临两个挑战:一是,城市需要将此前积累的ICT硬件资产进行盘活,一个典型的代表现象是,在上一轮以城市为节点的全国云计算建设风潮过后,如何让更多的服务性应用跑在上面,成了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二是,按照《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城市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民生服务的难点问题,推动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必须改变以往技术驱动、项目导向的建设模式,逐步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体系。

华为企业BG中国区政府业务部部长刘耕。

“平台+生态”的建设的模式或许能破解上述需求的难题。作为国内知名的ICT企业,华为的动作对于政务信息化建设路径而言,往往具有风向标的效果。在今年三月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7上就正式提出了“平台+生态”的双轮驱动战略。而在2017中国政府信息化峰会上,华为将上述战略,在政务信息化领域进一步进化为“双平台+生态”,“双平台”包括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对此,华为企业BG中国区政府业务部部长刘耕表示,2017年,数字化转型和行业全面云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跟其它行业一样,政府行业也需要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构建高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创新应用,共同推进发展和变革。华为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理念,聚合云计算和大数据资源、技术、生态伙伴、政策,与伙伴、用户构建政府信息化合作生态,形成转型共同体。

实际上,目前围绕信息化、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主流ICT企业纷纷提出了具体的平台+生态战略,比如浪潮的“伙伴生态2.0”、新华三的“飞跃计划2.0”……

针对上述趋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表示,一方面,政务信息化建设更渴求平台化建设方式,以便实现协同和数据共享;另一方面应用需求呈现出碎片化和快速迭代的特征,更强调基础技术平台的响应能力;此外,IaaS、PaaS、SaaS三个平台层级间企业的生态关系也正借此机会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