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7-07-26

 普陀区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2016-2020)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第十三个五年规划重要精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据《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围绕“建设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发展目标,结合普陀区“十三五”发展实际和需要,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建设对普陀区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创新驱动作用,确立普陀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期间的目标和任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普陀区智慧城市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2013年,我区荣获由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合作办公室颁发的“2013中国智慧城市推进杰出成就奖”,我区无线电管理办公室荣获2013、2014年度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工作“优秀集体”称号。普陀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快速发展,综合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我区加强与上海移动、上海电信、上海联通和东方有线等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提升区域信息基础设施能级。
       ——完成城市光网推进专项工作。目前已完成全区600个居民小区光纤改建工作,基本实现城市光网全覆盖,光网用户约17万户,平均接入带宽为16M,已完成全区101个重点商务楼宇光纤覆盖建设,覆盖率98%。
       ——完成无线局域网(WLAN)覆盖专项工作。目前已组织完成i-shanghai区域内17处公共场所的建设和应用测试,完成全区49个公共场所(包括街镇政府机构)及苏州河游船WLAN热点的建设与应用开通,基本实现百幢商务楼宇WLAN全覆盖,继续实施产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区域商业商务品质。
       ——完成区域无线电管理工作。普陀区作为上海市第一个参与无线电管理试点的中心城区,试点推进开展区域内无线电管理工作,根据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工作要求,区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制定了《普陀区无线电管理项目实施方案》和《普陀区无线电管理计划任务书》,完成市无管局下达的各项试点任务,逐步形成了市、区两级协同管理的模式,初步实现了无线电属地化管理的目标。
2.智慧应用不断丰富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以需求和发展为导向,紧扣普陀区发展战略,围绕产业应用、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不断丰富了普陀区的智慧应用。
       ——完成普陀区商贸平台建设。信息化和商贸融合发展势头良好,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商城平台www.511535.com、第一酒市投资建设网上电子交易平台www.first-wine.com及国内首个应用于全线酒类流通平台的RFID追溯系统、标准化菜市场信息平台等。
       ——完成“政府云”和区级数据中心工作。运用虚拟化等技术构建集约共享的,探索移动办公的实现方式与载体,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办公工具;
       ——完成门户网站改版工作。完成门户网站改版,梳理形成涉及电子政务平台、门户网站和子网站群等12项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两网一站”管理。逐步使“上海普陀”门户网站从“信息门户”发展为“智能门户”。
       ——完成“两口一网”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提高行政透明度,实现“一表填报、一口受理、并联办事”。
       ——完成普陀区法人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建设。依托全市法人信息共享与应用系统的建设和上海市统计局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设,将市工商、税务、质监、民政、编办、统计等职能部门掌握的我区各类经济单位分散的、不完整的信息整合汇集起来,形成的一个跨部门、覆盖面广、信息较为详尽的完整企业数据库;
       ——完成普陀区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拓展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构架,建立健全区、街镇两级管理体系;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和应用系统,完成全区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系统升级,开展地理信息的资源共享应用,积极推进地理信息在招商、楼宇、市容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完成普陀区政务管理平台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服务平台、环保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人防工程信息化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基本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完成普陀区智慧教育云项目建设。普陀区教育局建成万兆双环骨干、千兆到校、百兆或千兆到桌面的裸光纤教育城域网,并将教育城域网宽带出口提升到1200兆,以“智慧教育云数据中心、智慧教育云平台以及智慧教育云端”为主体,体现引领作用,实现公平原则和探索目的;普陀智慧教育云项目聚焦于教育部首批试点《网络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实验》项目和区域核心项目《 J课堂微视频》,引导学校开展基于在线平台的教学新模式探索和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探索。
       ——完成普陀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实现馆藏档案目录著录完成100%、重要档案全文数字化扫描达到100%。完成馆藏全部应扫描纸质档案数字化并实现与目录挂接,数字化率达100%。
       ——完成普陀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化消防数字平台、安防视频资源共享系统、交通管理综合应用系统、人口库信息共享和应用系统、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区残疾人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网上党建服务平台等项目的建成,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实现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社区管理等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完成普陀区智慧交通建设。协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快我区负责牵头推进的交通应用系统的建设,交通路况手机查询系统,通过对全市主干网交通信息状态和区内26个重点路口的交通路况视频信息的手机查询,为市民出行提供参考路径选择。
       ——完成普陀区智慧社区建设。与电信签订“智慧社区”战略合作协议,在曹杨街道探索推进“居家安防”、“IPTV平台”智慧社区建设试点项目,曹杨新村街道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形成了“一网、一卡、一站、一机”的初步建设成果并投入试运行,为205户独居老人免费提供服务,“智慧曹杨”雏形初显。
3.新一代信息产业聚焦突破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逐步建立围绕新兴商贸科技区的定位,以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扩大产业总量、提高产业水平、实现重点突破,形成技术和产业优势,把信息产业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柱产业。
       ——网络应用产业。主要是发展网络游戏产业,培育网络视听产业,打造数字出版产业链,促进电子商务产业等;
       ——软件产业。重点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业、软件与服务外包和嵌入式软件;
       ——智能电网用户端产业。建设智能电网用户端示范工程、国家能源研发实验楼智能电网示范展示工程和桃浦智能电网用户端产业培育基地三个项目。成为培育优秀企业、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阵地。
       ——营造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制定专项扶持政策;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示范企业和试点园区培育。根据《普陀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区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战略,已建设完成四大类十七个专项共五十三个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政务、城市管理和民生领域的示范效应,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打造出了一座具有普陀特色的“智慧城市”。
4.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十二五”期间,普陀区成立了由区委、区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部门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普陀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区域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以《普陀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为总则,制定并下发了《普陀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普陀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为完善 “一河五区”重点区域信息化规划,编制并下发《长风生态商务区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围绕长风生态商务区、真如城市副中心、桃浦科技智慧城等重点地区,编制并下发了《桃浦科技智慧城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等专项规划;参与上海市聚焦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展智慧交通及智慧建筑专项规划的编制等。
(二)存在问题
       普陀区“十二五”期间虽然在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智慧城市建设的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高速、泛在的网络仍存缺口
       经过五年持续推进,到“十二五”期末,普陀区信息化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初步建成以泛在化、融合化、智慧化为新特征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但是,以高速泛在、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为重点所需要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仍面临较大缺口,网络带宽仍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无线覆盖存在区域空白和区域重叠的现象,对信息安全的认知需要强化,全区基础设施分布整体上存在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
       2.智慧应用与网络安全仍需强化
       普陀区的智慧应用与网络安全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应用和网络安全均面临较大挑战,政府的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尤其在大数据运用能力、智慧交互能力和网络安全防控等方面迫切需要加快转型,智慧应用广覆盖、智慧社区普及率、信息系统安全水平、门户网站安全水平需要不断提高。
       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仍要深入
       普陀区的信息产业虽然已经取得较好成绩,“一河五区”的经济发展初具规模,以中环商圈为核心的智慧商贸具备较好基础,但是,新一代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尚处在创新发展阶段,产业在空间上有一定程度的集聚,但产业生态结构与产学研各类要素的内生增长机制仍需强化;产业间的顶层规划与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仍需强化,以实现整体推进、统筹发展。
       4.信息化发展环境仍待优化
       普陀区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在组织机构、工作机制、顶层设计与专项规划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工作试点、成果获奖、信息化财政投入及专项资金方面存在较大不足,信息化发展环境仍需持续优化,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营造较好的发展环境。
二、“十三五”智慧城市发展面临形势
       (一)智慧城市建设引领城市的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是人类社会迈入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据国脉互联统计,截止2015年3月31日,全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数量达386个,不断将智慧城市的建设引向深入,实现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建设将引领城市的发展趋势。
 同时,建设智慧城市已经纳入上海“十三五”规划纲要,上海市“十三五”规划明确将智慧城市锁定为发展战略之一,随着上海市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已进入第二轮,这表明,建设智慧化的城市已成为上海顺应国际发展趋势、推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成为上海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各类资源将优先配置到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领域。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创新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4G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新业务和新生态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推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整合并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引领城市与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应用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引擎。数据源的生成以几何倍数的速度增加,大数据将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移动APP的应用向多领域渗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跨界融合、提升劳动生产效率,推动我区经济和社会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三)网络安全成为指导战略
       由于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有关城市、行业、保密、个人等数据被采集、收集、整理、利用,基于数据和网络的信息安全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战略。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信息安全应急处置、网络空间综合治理、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发展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是任何国家、政府、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
       (四)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向市场化转变
       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政府主导建设占据主流,政府主导模式重建设轻运营,但未来智慧城市将重视运营,尤其是数据运营。D-B、BOT、PPP等市场化、专业化建设模式,实现了建设、运营集约化,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多元、融合、组合的建设运营模式,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模式,加大引入民资力度,多方参与、多元合作、市场化发展将是发展趋势。
       基于上述智慧城市面临的发展形势,普陀区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普陀区“十三五”期间的战略任务之一,符合上述发展趋势。
三、“十三五”普陀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论述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普陀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的功能定位,着眼于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城市市民的“以人为本”主线,全面实施“互联网+”战略,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把普陀区打造成绿色低碳、融合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区。
       (二)建设原则
       1.顶层设计,统筹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充分考虑我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及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地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十三五”规划,特别是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协调处理好城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城市的公共管理、城市的公共服务、城市的公共安全、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城市的发展环境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现实与长远之间的关系。
       2.应用牵引,以人为本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市民生活、企业生产与运营、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实际需求,鼓励各类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把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作为全区智慧城市工作的出发点,把智慧城市的建设服务城市市民为工作主线,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不断增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丰富各领域应用服务的技术手段与服务模式,切实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捷、高效、创新的感受度,让智慧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3.重点突破,示范带动
       围绕普陀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试点示范,着力谋划一批示范性强、影响面广、效果明显的重大项目,进行先行先试,以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的成效带动全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快速发展。积极促进信息化与现代服务业、商贸、科技等本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面向商贸、科技等信息服务产业。
       4.政府引导,多元建设
       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范标准、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强与公众互动,获取广泛支持,加强公私合作,政企联盟,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和各方面的积极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采取 D-B、BOT、PPP等多种建设模式,培育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合力推进的格局,共筑智慧城市的推进体系。
       (三)愿景目标
       1.愿景
       普陀区以“智慧引领,创新发展”为主线,把握“融合、创新、开放和包容”的信息化时代特征,在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经济发展、发展环境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进而构建科学、智能、人本、协调的城市内生系统,全面实现“以人为本”的基础设施高端化、公共管理人性化、公共服务人本化、公共安全网络化、经济发展新型化、发展环境和谐化“六化愿景”。
       2.目标
       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成智慧普陀框架体系,驱动智慧普陀迈入发展新阶段,推动“上海西部新兴商贸科技区”实现新发展,使普陀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达上海中心城区中上水平,部分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
       (四)总体框架
       普陀区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框架概括为“一体四脉八任务三保障”,简称“1483”框架,具体内容:
       “一体”:以智慧城市为整体建设目标,引领整个普陀区智慧城市“十三五”期间的规划、建设、运营。
       “四脉”:普陀智慧城市建设重点体现在基础设施、智慧应用与网络安全、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四个脉络上。
       “八任务”:指“十三五”期间普陀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分别是基础设施支撑任务、政府管理升级任务、政府服务整合任务、智慧民生深化任务、智慧社区扩建任务、智慧商圈试点任务、智慧产业提速任务、网络安全防控任务。
       “三保障”:指“十三五”期间普陀区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分别是组织领导与管理创新、政策引导与多元投资、人才引进与宣传合作。
四、“十三五”普陀区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任务
       (一)构建泛在网络,完成基础设施支撑任务
       按照政府引导、多元建设的建设原则,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电信运营企业主力军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优化使用“超高、先进、集约、绿色”的新一代网络,不断满足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对完善通信网络、改善通信质量和强化服务体验的要求。
 促进电信运营商积极加速完成4G覆盖,加快4G基站建设,增加基站数量,扩大网络覆盖面积,提升地域覆盖率和业务覆盖率,增加对郊区新城、大型居住社区、产业园区及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等重点地区的网络覆盖,提升用户体验速率。
 进一步提升无线宽带网络在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占比,继续提升WiFi网络的覆盖率,适度加大热点覆盖,继续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WiFi网络利用率,提升服务能力。
 鼓励企业建设面向三网融合互动业务的运营与服务,推动三网融合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经济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动力,综合提高竞争力。
 构建数据互联互通的机制和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资源的联网和数据共享,充分发挥各类数据的融合创新效应,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和效率,为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基础设施高端化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二)借助新兴技术,完成政府管理升级任务
       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以上海市城市运行安全各个条线系统建设为主,结合属地综合业务要求,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兴技术,通过感知、整合、分析以及智能化响应等方式,实现政府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为公共管理人性化提供重要支撑。
 深化区、街道网格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完善市政、城建等专业网格建设和融合,在民防工程和普通地下室管理中引入网格化理念,实现城市网格管理系统向非紧急类城市管理领域的全覆盖;增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衔接。
       增强智慧交通综合治理能力,对危险品经营、生产、存储、运输、使用单位的相关信息,进行信用比对、智能分析、险情预判,从“平面管理”向“立体管理”的转变,加强外省市危险品货运车辆在沪运输经营活动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对市、区两级挂牌督办的交通事故多发路道,按照一定规范,形成“集中+分布”的信息资源存储和利用中心,实现公安分局、交警和建管委紧密协作的综合治理机制;在区内集贸市场、大型商业网点对周边道路广泛布局立体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感知网络,全面、实时、准确获取城市运行的相关信息,促进通行安全的有组织管理和机动车、非机动车的有序规范停放。
       扩大普陀环境基础数据采集和多渠道、多源数据整合,对环境数据指标分类细化,提升本区环境基础数据的整合能力。建设普陀空气和水质量监测监管平台,建设普陀环境质量预警与决策支撑平台,扩展和深化本区多源污染源的综合分析和事故处置的决策支撑能力。建设环保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在线以及移动政务办公环境,提升环保政务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
 增强治安管理能力,将公安图像监控基础设施与大数据、云计算、无线通信、智能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建设一套切合实战的智能化图像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全区道路路口高清卡口全覆盖,人口稠密地区探头全覆盖,提升反恐及应急响应能力,在全区公共道路及重点区域内公共部位安装无线管控设备,有效进行公共场所无线上网安全管控。
       增强普陀应急联动指挥和智能交互能力,整合相关部门的应急联动监控与处置资源,采用电子白板、文件和桌面/程序等数据协作共享,支持音频、视频、数据“三位一体”远程异地实时同步、跨屏协同的互动交流,提高预警指示、统筹分析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三)打造政务互联,完成政府服务整合任务
       根据上海市城市建设管理各个条线系统的要求,推进各类系统建设和应用,重点强化信息化整合、大数据应用、应急预警与辅助决策,促进政府服务互联互通,完善政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的智慧化、服务化,是公共服务人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化“上海普陀”门户网站服务效能,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各区域网站和信息服务资源,拓展和对接更多的行政办公系统,进一步发挥“普陀市民中心”物理平台和网络受理大厅的便民功能,完善网上和网下一体化的服务架构,达到行政事务“在线互动处理”的高级阶段。
       加快构建高效协同的跨部门网上运作模式。优化统一公务人员协同工作平台,重点突破“异构集成、互联互通”的应用难题,形成全区一体、上下联动的网上办事服务体系。按照统一技术标准,推进各业务系统与网上政务大厅数据对接;拓展行政审批、办事服务、事中事后监管等多种功能,实现行政审批相关数据资源的后台整合,实现智能终端简易政务服务APP应用,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新型政府服务模式。
       增强市场监管“四合一”整合服务能力,有效整合区原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和物价管理所的信息化系统,围绕统一身份认证、协同办公、统一受理服务、综合监管、统一执法、公众诉求处置等,以“加强工作协同、统一受理服务、强化综合监管、规范执法管理、优化诉求处置”为重点,推进我区市场监管机构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条块系统结合、属地综合监管”的市场监管一体化应用体系。
       提升公共信用信息服务能力,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基础数据库对信用服务业务的支撑。加强公安、社保、房地产、卫生、残联等部门人口数据和工商、质监、食药监、司法、商委等部门企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并保持一致性,对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数据共享和运维机制,采用多媒体终端提升互动服务,推动本区行政机关以及具有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的信用信息记录归集,满足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督管理、公共资源分配等活动中查询使用公共信用信息,满足社会对公共信用信息的需求。
       (四)聚焦民生应用,完成智慧民生深化任务
       以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城市市民的“以人为本”主线,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以民生应用为重点,围绕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养老、无障碍环境等重点领域,积极推动“互联网+”战略,深入推动智慧型普惠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公众创造泛在、便捷、高效服务的城市公共服务形态。
       延伸社区卫生服务应用,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我区卫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改善民生的优先领域,坚持公益性质,强化政府引导,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推进健康档案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之间共享利用,完善分级诊疗平台,实现三甲、二甲与社区卫生机构之间的整合协同;推进与市级平台及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和无缝对接,重点在功能社区、健康管理、老年护理、居民个性化需求等社区卫生服务延伸领域,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健康管理模式,实现事前预防保健、全程医疗管理以及诊后康复咨询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高人性化的健康管理体验和居民健康水平。构建梯度有序、分工合理、运行高效的本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提升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以“一网、两平台、三中心”为建设目标,构建支撑教学应用管理深度变革的信息化环境,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完善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满足师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为区域教育优质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继续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以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核心,坚持以“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品质”为出发点,聚焦“学习空间优化、资源平台构建、数据系统提升”三个重点,创新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能力,为了简化医疗救助程序,减轻困难群众就医负担,加大医疗救助力度,通过民政部门和卫生等部门的应用集成、数据共享,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实时结算服务,医疗救助系统和社区首诊、签约服务、定向转诊等应用无缝结合,支持跨屏应用,事后通过多媒体进行信息交互,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效率,将“事后救助”向“实时救助”转变,促进医改工作的深入推进。
       提升普陀区优秀文化影响力,拓展先进文化传播途径,创新普陀文化资源的管理和共享机制,加强公益性文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文化作品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级,以普陀区图书馆、普陀区档案馆为依托,建设网上图书馆和一批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贴近居民的新型图书馆网络服务架构。探索建立普陀公共文化交流与服务机制,整合我区各种文化资源,通过网络建立面向国际的文化交流渠道,扩大普陀区优秀文化的影响力。
       (五)强化便捷服务,完成智慧社区扩建任务
       以街镇为依托,构建惠民便捷的社区服务信息综合平台,并将社区事务延伸到居(村)委,试点推进电脑、电视、手机“三屏互动”,形成“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网络和实体相结合”的新型社区服务形态,促进社区管理向智慧服务型转变,智慧社区便民工程逐步体现公共服务人本化的重要支点作用。
       提升人保窗口服务能力,坚持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方向,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信息资源的多维共享,加快信息系统向社区全面覆盖。提升劳动就业信息服务能力,完善网上社保、社区社保、柜面社保,全面实现个人社保服务社区全覆盖、个人社保业务全区通办。构建各级相关窗口单位互联互通的服务网络,推进业务查询、服务监督等信息工具的开发与使用,大力推进网上经办,扩展服务功能,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丰富服务渠道,通过智能分析和辅助决策,提升应用水平。
       增加智慧社区个数及丰富智慧社区应用,根据《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完善曹杨街道的“4+1+X”体系建设, 发挥曹杨街道智慧社区试点示范作用及长征镇智慧健康项目、长寿街道智能停车项目、甘泉街道智能养老平台、桃浦镇智“惠”桃浦信息化平台、真如镇特别群体关爱平台、宜川街道养老服务平台、石泉街道健康社区管理服务平台、曹杨街道智慧物业项目、万里街道智慧民生项目,社区居委电子台账平台等项目带动作用,增加智慧社区建设数量及应用项目,促进社区服务集成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现代化,完善智慧社区布局。
       增强社区服务受理能力,根据市政府针对社区事务受理标准化建设的部署,通过建设全市统一部署在我区的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实现社区事务一口受理,办理结果一口反馈,使社区居民享受到均等、标准、规范的服务,使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更统一、简便、高效,并且为市、区两级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步开展“全市通办”、“一证通办”、网上办事、主动服务等业务试点工作,为提升社区居民办事服务体验、提高满意度积极开展业务模式创新探索。
 完善智慧养老与无障碍环境,基于“老有所养”和“持续照护”的理念,以建立老年长期照护为目标,构建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数据库,加快推进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五位一体”的本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本区有限养老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使用。协调推进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网站的无障碍改造,加强指导无障碍建设连通性、系统性、便利性,在面上覆盖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不断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
       (六)推动内生创新,完成智慧商圈试点任务
       注重商业体系建设,完善顶层设计,探索产业管理,推动各级商圈、社区商业、特色商业街均衡发展,不断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探索“互联网+”商业新模式, 推进传统商业O2O发展,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完成国家级智慧商圈试点任务,把“智慧”融入到商圈建设的各个环节,推动商业转型升级,整合普陀中环商圈各商家促销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智能化的消费体验,推动传统商业模式向基于大数据精准化营销的转型。促进智慧商圈建设,把普陀中环商圈建成国家级智慧商圈的样板。
       强化商圈整体服务能力,构建区科委(经信委)和区商委联动机制,针对中环、真如、长寿、长风、桃浦五大商圈,建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整体覆盖,实现物流、支付、信息“三流合一”,鼓励商家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接入服务,推动停车诱导、导购导航、移动支付等智能服务在商圈中的应用,提升商圈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与实体商圈互动,推动以智能终端、商贸联动和会员互动为重点的基于商圈的网络社区建设;推进用户数据管理和共享,支撑智慧商贸发展。
       (七)突显本区特色,完成智慧产业提速任务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市场为驱动,积极引导企业实现产业集聚、转型升级,鼓励业务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型业态,形成电子商务产业群,实现产业链协同化发展。
       增强普陀“产、学、研”合力,结合华师大、华大科技园、华师京城等各方的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增强科技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合力,借助嵌入式软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华大科技园核心功能区,扩大区域科研院所溢出效应,逐步形成产业集聚,通过“互联网+”实现经济融合创新发展。
       提升普陀智慧产业的竞争能力,发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网络视听产业,加快在内容建设、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发展速率,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开放视听服务;在天地软件园继续发挥现有文化创意产业和信息服务业集聚优势和品牌效应的优势,聚焦移动互联产业发展,发挥微软游戏创新中心、unity天地港重点项目带动效应,积极引入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孵化,形成网游产业特色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志性区域;以天地软件园等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以园区平台为载体,促进产业链的智能协作,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八)增强监管能力,完成网络安全防控任务
       围绕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要求,注重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强化电子政务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安全防护水平与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提升信息安全意识,推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功能架构,总体上形成完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以公共安全网络化确保城市信息安全有效防控。
       提高公务网网络保障能力,依据市保密委、市公务网管理中心的统一要求,继续完善规范统一的认证体系,构建互联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健全认证机制,提升安全测评、应急响应、电子认证等领域技术实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增强信息安全监管能力,完善安全监管平台,推进网络安全监管的全区覆盖,建设面向社会的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普陀信息安全公共服务、技术防范、安全监测、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网络空间综合治理;加强多层次人才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一支信息安全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提升普陀区的信息安全监管能力。
       依据国家相关灾难恢复标准和规范,构建集中一体化的IDC中心,推动政务数据“两地三中心”灾备模式建设,构建电子政务信息灾备体系,实现重要信息和处理系统的灾难备份,提高政务信息系统的风险抵御能力,强化全区政务信息数据统一管理;提高存储和备份能级,提升持续处理和数据恢复能力,实现跨网络、跨操作系统、跨数据库的数据交换,确保政务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和可续性运行。

 

附件:名词解释
1.“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3.无线局域网(WLAN)。英文全称: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是在不采用传统电缆线的同时,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不需要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网络却能够随着用户的需要移动或变化。
4.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它能够很好地适应当今网络飞速发展的趋势,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5.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6.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互联网的技术、平台、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
7.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8.移动APP。英文全称Application,是针对手机这种移动连接到互联网的业务或者无线网卡业务而开发的应用程序服务。简单说就是手机或无线工具应用服务
9.D-B。英文全称Design-Build,即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由承包人提供设计和施工服务,并对工程全过程的造价、工期、质量负责。
10.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特许期届满,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基础设施无偿或有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11.PPP。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或称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模式,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政府实现其经济目标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核心理念和措施之一。
12.云存储。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13.WiFi网络。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 ,是一个高频无线电信号。
14.IDC。英文全称:Internet Data Center, 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基地并提供相关的服务。
15.O2O。英文全称:Online To Offline,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O2O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订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自己的线下客户。
16.1Gbps。bps是每秒传送的比特数的单位,比特率越高,传送数据速度越快。
17.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网协议”。它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
18.跨屏协同。是办公人员在不同屏幕设备(电脑、平板、手机、电视等),不同系统之间流畅的切换互动,不仅仅是简单把图像转移到另一个屏幕上,而是内容转移,包括图像、资料、常用软件等等。在很多特定情况下甚至不局限于单纯的数据迁移层面,而是类似设备间无缝转接的“同步”效果。
19.虚拟化。是一种资源管理技术,是将计算机的各种实体资源,如服务器、网络、内存及存储等,予以抽象、转换后呈现出来,打破实体结构间的不可切割的障碍,使用户可以比原本的组态更好的方式来应用这些资源。这些资源的新虚拟部分是不受现有资源的架设方式,地域或物理组态所限制。
20.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21.物联网。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长距离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对“万物”的的“管、控、营”一体化。
22.4G网络。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无线局域网)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23.网络就绪度指数。”(Networked Readiness Index),是由世界经济论坛推出的一套指标体系。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动经济发展及竞争力的成效进行打分和排名,从而对各经济体的信息科技水平进行评估。网络就绪指数就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融入网络世界所做的准备的程度。
24.NGB。即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有线无线相结合、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25.“三屏互动”。是指电视、电脑、手机三块屏幕的功能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通过电视、电脑、手机实现三屏同看、三屏监控、三屏通信等强大的功能,用户可以不间断地享受宽频通信带来的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