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智慧城市布局加快
2017年,北京市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城市副中心智慧城市规划和行政办公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完成行政办公区政务云中心机房等工程,启动电子政务内网、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做好信息化系统迁移工作,保障首批搬迁行政单位入驻。
中投顾问发布的《“十三五”数据中国建设下智慧城市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将新增发放“北京通”卡500万张以上,加强“北京通”卡与“北京通”APP的线上线下贯通,建成卡与APP融合的服务体系。北京2017年还将启动5G试点工作,免费提供无线上网服务的公共场所将新增400个。
市经信委还将编制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方案》,实现80%的涉民服务网上办理。加强六里桥政务云和密云灾备云建设管理,完成通州政务云建设,形成“两地三中心”的市级政务云部署格局。
2、上海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发布
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相承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在2016年12月对外发布。这是上海延续编制三个信息化五年规划后,首次改为智慧城市五年规划。
未来五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又将会有哪些改变?
翻阅规划可以发现,在智慧城市新阶段的特征描述上,这次提出在原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础上,实现“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的新特征。在具体内容上,规划将围绕营造智慧生活、发展智慧经济、深化智慧治理、建设智慧政务、推进智慧城市区域示范等五大应用领域打造“活力上海”。
所谓“泛在化”,首先是指泛在的网络已不仅要解决人与人的交流,更需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即达到“万物互联”的境界。邵志清说,由于网络的泛在和物物互联,多维度交流所产生的数据变得日益纷繁且杂乱无章,要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变,就需要泛在化的计算能力支撑。围绕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可视化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更重要的是,未来生活中应用和服务的泛在化将变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