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7-07-26
 目前国家政策红利现在正逐步释放,众所周知,今年国务院发布了文件,一个是中共中央主持城镇工作会议,其后也正式批复国家信息城镇化规定,里面有三个文件专门讲述了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并列,走新型城镇化方向。第二个是8月份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公安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既有规划,也有意见。
   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政策利好明显
第一个现状是政策利好十分明显。目前国家政策红利现在正逐步释放,众所周知,今年国务院发布了文件,一个是中共中央主持城镇工作会议,其后也正式批复国家信息城镇化规定,里面有三个文件专门讲述了智慧城市和低碳城市并列,走新型城镇化方向。第二个是8月份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公安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既有规划,也有意见。以上都是重大政策利好,杜平认为这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第一个应该把握的现状。
   第二个现状是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成为大态势。国家试点智慧城市建设这几年陆续展开,并且初露端倪,甚至有些情况已经成为一个大态势。据国家信息中心收集的数据显示,现在全国不同的试点城市加起来共有409个。其中住建部系统202个,科技系统20个,工信部68个,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39个。这些数据如果除去其中重合的部分,所有的国家试点有286个。杜平认为,中国的国家试点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经验,就是通过先行试验,积累经验找出不足,加以推广。
   第三个现状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独具中国式特色。杜平认为,区别于国外已经在搞理念化的智慧城市,中国式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偏重建设为主的。比如像智能化的设备、智能化的各种应用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开放性的平台、集成服务等等。在高交会现场可以看到,参展的企业从各个角度呈现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就在我们眼前。中国有一定的实力,有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人才,有一定的商业模式能够支撑它健康发展。
   第四个现状是智慧城市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杜平认为,首先智慧城市建设是建立在数据化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数据,没有数据的传输,没有数据的加工储存和再加工利用,就别提智能化的管理和智能化的建设。但是现在有些地方忽视了这个基本条件,甚至很多工作文件都还是纸质的,这种情况没法搞智能化和智慧城市。
   第二个问题是有些地方追求高大上,喜欢戴帽子。国际上许多智慧城市建设从一个点一个领域开始突破,做得很好。但是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许多地方喜欢搞高大全,导致欲速则不达。
   第三个问题是渠道单一,模式陈旧。我们一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但实际上我们是人民的城市政府建,这样就有一些观念上的误导,而政府又因为种种原因一下子跟不上。怎么办?于是就有了很多的政企工程。
   第四个问题是分散着力,分散使劲。这样会带一些负作用,也会影响政府的诚信。
   最后一个问题是对网络和信息化的安全重视不够。一方面对网络和信息化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又制定过度超成本的方案。好比一个比较贫穷的家庭,却安装一个最好的防盗门,不合适也没有必要。
   杜平认为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理解,最重要的是现阶段我们能够发现它,找出问题所在,然后解决它,也是一个很好的机制。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数据开放
针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杜平还分享了四点他个人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趋势理解。
   第一块,在工业方面的趋势。
   巩固工业3.0版本,有条件的地方向工业4.0进军。因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必须要智慧产业,智慧产业一定要走智慧工业的道路,杜平觉得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大趋势。比如智能化的生产、大规模的定制化,全链条的数据管理,都会在工业4.0或者工业3.0中解决。众所周知,所谓工业1.0、2.0、3.0,是一个从蒸汽化时代到电子化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的自然科技规律,现在信息化时代纵深的和工业产业化结构形成了智能化。企业数据管理现在已经越来越重要,工业需要走这条道路,包括产品数据、价值链数据、运营数据、外部数据、竞争对手和行业标杆、国家宏观经济、整个市场需求的定位等等,这是我们智能产业的基础。
   第二块,在服务业方面的趋势。
   第一是加快生产型服务业的共鸣,把服务业剥离出来,越来越向自我服务和向加快外包服务转变,分离出来的焦点是第三方专业化服务,例如第三方云平台企业。第二个是提供服务的质量、标准这样一些信息可追溯,可体验、可定制,将成为企业的竞争利器,这是大数据使用的一方面。第三,新型的服务业态将不断涌现。众所周知现在的服务业和互联网挂钩的很多,像互联网金融,大生产链模式,多功能一体化终端机,O2O模式下的在线教育、健康管理,医疗的个性化等。这些趋势都是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服务业的新业态。
   第三块,在居民消费者方面的趋势。
   第一个是对政府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各类诉求明显提高,民众通过各种自媒体的系统来监督政府做阳光政府,给老百姓提供便民、惠民的服务,所以政府的信息化一定要跟上,否则就不能和老百姓的诉求相匹配。第二个是居民或消费者对企业提供了各类产品的服务更加“苛求”,过去的要求是简单的能用就行,现在它要求价廉物美,便携安全。第三是更加注重精神享受,对个人生命和产品的安全这种的要求更加强烈,这也是信息化或者说智慧城市在做的事情。比如社区网络问题,社交网站,类似于文化方面的乐视电视,社区的安全治理,等等,同时也包括个人的隐私,如支付宝,网盾,或者各种手机支付,怎么样保护个人的隐私,支付安全,这些东西对企业来说也是重大的需求。
   第四个趋势是政府应该做什么。
   杜平坦言,他希望政府今后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能够加大这五个方面的工作,向这五个方向发展:第一,数据开放的步伐加快。没有数据开放,就谈不上真正的智慧城市,谈不上大数据、云计算这种概念,政府在这方面的力度越来越大。第二个趋势是政府对市场行为或者说企业的监管模式从行政审批向事中、事后的监管发力。杜平说,现在国务院常委会定的好几个大的工作都是强调了怎么样用大数据、云计算解决社会或对企业的事中、事后的监管,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对企业进行监管和服务。第三个趋势就是政府部门间打破信息孤岛,打破系统分割的成效将会明显。这一点,大家可以看到本届政府减政放权,打破部门垄断,反腐倡廉,阳光政府、法治政府都会加快这个进程。第四个就是政府购买服务将成为一个大趋势,而不是什么事情都是政府在建。发改委一系列的重大项目已经明确了购买服务,能够购买一定是第三方购买。最后,政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关于基础设施建设。杜平认为,建设的模式将会是PPP模式,更多的将会是政府和私营机构合作,共建、共享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