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和山西省质监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了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南》两项地方标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南》8月1日起正式实施。两项地方标准发布实施填补了我省信用建设地方标准的空白,打响了我省信用标准化建设的“第一枪”。
当今,标准正快速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拓展,社会信用标准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步入“十三五”,理念需要深化,“信用山西”建设需要提速,山西省标准化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
7月31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和山西省质监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南》两项地方标准进行发布,山西省发改委总经济师魏茹生、山西省质监局副局长李志强和山西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张尚礼同时回答了记者提问。《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南》两项地方标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山西省信用信息征集、实现信用信息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促进信用信息有效管理和应用,进一步提升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质量和效益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两项标准发布实施填补了我省信用建设地方标准的空白,打响了我省信用标准化建设的“第一枪”。
两项地方标准8月1日起正式实施
《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南》两项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纲要》“健全信用标准体系”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全省信用信息的征集、实现信用信息共享、促进信用信息管理和应用、提升全省社会信用体系质量和效益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系列标准,包括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总体框架、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项、公共信用信息交换规范、法人信用信息查询报告规范4个部分,规范了从平台建设总体框架到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使用的各环节、全过程,是适用于各类信用信息规范化活动的较为系统的建设标准规范,具有通用性。该项标准的实施,对于支撑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推进,加强对市级平台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的指导,促进信用信息在行业间、区域内和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信用综合评价指南》对开展企业信用综合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等提出基本规范。评价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综合素质、企业社会信用、企业财务能力、企业发展能力。该项标准实施有利于促进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规范发展,为信用服务行业实施宏观监管提供方向和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引导、促进企业开展信用建设工作,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标准化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
当今,标准正快速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拓展,社会信用标准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在我国首部国家级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社会信用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框架初步形成,实现各行业及各地区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003年以来,我省围绕 “信用山西”建设,成立了“信用山西”建设领导组,出台了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了《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系列部署,建立了以41个省直部门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山西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等重要文件,全面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山西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信用标准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发布我省社会信用标准体系中两项重要地方标准,将有力促进信用信息在区域内、行业间以及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对提速推进社会信用标准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魏茹生表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省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立足于构建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首先是信用制度框架基本建立。省政府出台了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的意见、信用联合奖惩办法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奠定了总体制度框架。
二是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初步建成。截至目前,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累计归集 56家省直部门、11个市、119个县的法人、自然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各类信用信息3800万条,实现了与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中国”网站的互联互通。
三是“信用山西”网站开通。“信用山西”作为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政策发布、信用信息公示和查询的“总窗口”,截至目前,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900余万条,公示失信被执行人企业名单、重大税收违法企业名单、吊销企业名单等黑名单8期,A级纳税人红名单4期,共计36000余条信息。
四是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事项中发挥作用。信用信息记录逐步应用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评先评优、资金扶持、领导干部任职等工作中。特别是,省发改委将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省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接,率先在项目投资审批过程中使用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为项目审批提供参考。
五是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初显成效。省高院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今年上半年,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618人,撤销、屏蔽2501人,有效限制了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务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出行、旅游、投资、消费等社会和经济活动;税务系统开展“银税合作”,帮助纳税人以信融资等,截至 6月底,累计向3358户诚信纳税企业发放贷款5647笔,金融132.01亿元。
六是信用共建良好氛围基本形成。我省以食品生产经营、药品生产流通、融资担保、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环境保护、建筑市场等七个行业为试点,为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发挥了良好带动示范作用。近年来,工商、金融、交通、商务、税务、司法、劳动用工、招标投标等多个领域的信用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全省信用建设形成共建共推的良好形势。
深化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汇聚多方力量加快“信用山西”建设
2017年,山西省标准化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中共山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被列入第16项改革任务;省政府加强省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楼阳生省长亲自担任组长,贺天才副省长担任常务副组长,成员单位扩展到60个;省政府与国家标准委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深化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助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合作备忘录》;省政府向国务院提交《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的请示》,这标志着山西拉开了争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的序幕。我省提出了深化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提高标准倒逼转型,助力国家转型综改区建设的试点方略,将在改革标准化管理体制、创优标准化推进机制、构建新型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供给能力、发挥“标准化+”效应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探索。
李志强从深化标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标准化建设的角度,对助推“信用山西”建设提出 “四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在机制上更加注重协同推进,在动力上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在方式上更加注重开放契合,在质量上更加注重结果导向。
山西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共享与交换的 “总枢纽”
张尚礼介绍说,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服务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信用信息共享与交换的“总枢纽”。山西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省发改委牵头、省信用信息管理中心承担建设。平台于2016年10月初步建成,建立了覆盖全省300多万法人的法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上联国家、下达市县、横向连接政府部门。目前,省信用平台主要通过两个门户分别面向政府部门内部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面向政府部门服务主要实现了三大功能:一是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交换功能,二是主体信用档案的查询,三是开发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信息支撑系统。面向社会公众服务,是通过设在互联网上的“信用山西”网站开展,这是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和政策发布的门户网站,是依法公示信用信息和提供信用查询的 “总窗口”。网站于2016年1月上线,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今年,国家提出国家及各地的信用平台要构建“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统一”的一体化要求,山西要把这次发布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标准与国家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推进自然人信用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市级平台建设,继续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和应用,努力构建一个规范实用、汇集全社会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共用、融入全国信用服务大联动的省、市信用服务平台体系,为全省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报记者 尤佳
(原标题:山西推进信用化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