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身份证含金量更高了(法治头条·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7-08-16


制 图:蔡华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各领域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如何看待改革成就,群众最有发言权。身份证和手机是当今人们使用最高的两个“小物件”。今天我们先聚焦身份证,透过它的变迁与发展,看社会治理的创新与进步,看改革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编 者

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身份证从此走进百姓生活。30多年来,身份证尺寸大小没有改变,但含金量已经远胜从前。关于身份证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让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更便利:

身份信息互联互通,撬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应有一张身份证。然而,这样一张覆盖全体公民的证件,前些年在申请办理上遇到一些难题。

过去,如果身份证丢了,需要回老家补办,费时费力,群众意见很大。为把方便送给群众,针对“流动中国”的实际,身份证“异地办理”进入顶层设计。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

“群众不再需要来回奔波了,在居住地公安机关就可以申请办理和领取证件了,信息交换、审查核验等中间环节完全由居住地、户籍地两地公安机关衔接配合。”公安部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异地办理身份证逾800万张。同时自2017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省、市、县均可异地办理身份证。

异地办理的背后是数据壁垒的突破。如今,建立在公民身份信息基础上的信息共享,不仅仅是在治安、户政方面,还延伸到其他警种,拓展到其他行业,正在撬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例如,2016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安部139号令,明确全国范围内允许异地补、换、领、审验驾驶证。这意味着如果你在外地自驾游,发现未带驾驶证,可以凭身份证在当地公安交管部门补办,获得上路资格。

尝到改革甜头的还有政府自身。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头戏,很多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一项日常工作是上门登记身份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最频繁的也是查询哪栋楼住着谁。他们的一个普遍感受是,“摸清、核实辖区人口底数及其基本情况,是确保平安和谐的前提和关键。”

“冒领养老金的情况一度较为严重,我们把一条光纤拉到人社部门,对方可以在线查询每名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确保社保资金不冒领、不错发。”广东梅州公安科信支队支队长赖宽曾说。

与之相类似,为了防止骗钱骗贷,金融系统越来越离不开身份信息核查;为了确保安全交易,电子商务愈发重视对当事人的实名认证……伴随公民身份信息与社保、住房、违法犯罪等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步向前,让守信人走遍天下、失信人寸步难行。

更安全: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信息防护机制日趋完善

百姓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身份证了,它的潜能也被不断挖掘:公民身份信息不仅仅是一种凭证,更是一种资源。政府部门可以运用大数据对其进行多维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于是,人们不禁担心:身份证丢了怎么办?被人伪造、冒用了怎么办?

2013年1月1日,我国全面启动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和停用第一代身份证。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此举可以更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侵害,有助于国家机关、社会用证部门更加快速准确地甄别持证人身份。

一手抓源头防范,一手抓现场核查。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黄明在2016年10月的一次走访调研中透露,公安部已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与社会用证单位的联网核查,实现所有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即时失效。换言之,倘若你拿着一张被挂失的、盗窃的身份证去窗口办事,很难再蒙混过关了。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推进群众办事从“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社会用证部门可能在很多时候见不到本人,这给非法侵犯利用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其他犯罪的上游犯罪,被窃取的信息经过加工、转卖,被大量用于敲诈勒索、暴力追债等,特别是为不法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是黑客入侵网站非法窃取;二是企事业内部人员非法泄露……”在近年来高压严打的基础上,公安部今年3月再次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侦破相关案件1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00余名,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500余亿条。

为从根本上避免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侵犯利用,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作出更严格规定。今年5月9日,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问题。更可喜的是,伴随普法宣传的深入、线索举报的鼓励,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识到身份信息的含金量,自觉维护信息安全。

更规范:

深入整治“假重错”,堵住违法犯罪的漏洞

在身份证管理中,还有一种乱象一度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2013年1月,陕西神木“房姐”龚爱爱被指拥有20余处房产、4个户口。“主要是有钱有权的人办理同名异地户口或者当地异名户口,他们或为转移财产,或为非法经营,是想在户籍‘掩护’下干非法勾当。”在当时的记者调查中,陕西西安一名公安干警分析,“如意算盘”之所以能够得逞,要么是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公安机关审核不严;要么是申请人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串通一气。

“假重错”乱象,群众深恶痛绝,尤其是一些人深受其害,生活经常遇到麻烦。记者曾了解到一个真实案例:贵阳的杨某想买一辆车,需要办理一张暂住证,派出所民警一刷他的身份证,电脑显示杨某竟是一名仍在监狱服刑的人员。后经查实,杨某的身份证重号了,监狱服刑的其实是另有他人。

“全国每位公民只有一个户口、一个公民身份号码,努力实现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的准确性、唯一性和权威性目标。”201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改革从痛点着手,向“假重错”乱象宣战,目前这场战役已全面告捷,共清理重复户口306.7万个,纠正登记项目差错1101万次,重号数量由171万减少到8人。3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向伪造买卖户口、身份证亮剑,共查办案件430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702人。“我们坚持从严治警,向公安内部违法违规问题开刀,查处公安机关内部人员249人,其中开除处理70人,追究刑事责任69人。”黄明说。

“身份证在国家治理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只有实现公民身份号码的唯一性,才能避免犯罪分子钻空子,才能确保公民‘人各有别’,实现社会治理‘精准有序’。”黄明表示,全国公安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推动形成内部管理严密、责任体系健全、监管制度完备、队伍勤政廉政的户口登记和身份证管理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