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放管服”改革观察
来源:孝感日报 更新时间:2017-08-21

清权确权: 权力“下去” 效率“上来”
——孝感“放管服”改革观察之一

“放管服”改革,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中梗阻诸多。如何直面痛点,寻求突破?

孝感开出“活血化瘀”良方:清权确权,开启“清单时代”。

“清单”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清单”越合理、越清晰、越公开,改革效果就越明显。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不断完善“清单管理”模式,陆续编制公布《孝感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孝感市级权责清单》《孝感市行政审批前置和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孝感市涉企收费清单》《孝感市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五大清单”,啃政府职能转变的“硬骨头”,真正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生态。

用“减法”换“加法”“乘法”

8月1日上午,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服务窗口颁发了我市第一张“27证合一”营业执照。

湖北诚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张杨第一个拿到此照,他高兴地说:“以前办理营业执照要跑工商、质检、税务、统计、人社多个部门,现在只需到工商填一张表格,比过去更方便了。”

8月1日起,我市正式实施“27证合一”,企业只需填一份表格、提交一套材料、向工商一个部门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后,3个工作日内即可领营业执照。

政府办事“冷清”了、企业发展“红火”了,背后是行政审批事项大“瘦身”。

长期以来,审批事项过多,审批周期过长,企业普遍诟病,怎么办?

制定政府权责清单,划定政府权力边界。近年来,我市高位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孝感市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下设行政审批改革、投资审批改革、职业资格改革、收费清理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教科文卫体改革6个专班,为全面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供组织保证。

简政放权边减边增、有减有不减、名减实不减、擅自扩大自由裁量权等,被人形象称为“权力套娃”现象。为此,孝感发力,将权力“家底”晒在阳光下——

对照省政府有关文件,市审改办协同相关部门经过多轮调整和审核,完成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调整工作。2015年6月11日,市政府印发《关于印发孝感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的通知》,确定行政审批事项为257项,并确保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理,接受电子监察。2016年4月,市政府向社会公布《孝感市级权责清单》,保留市级权力事项2961项,把权力装进制度笼子。

各种名目的收费令企业无所适从、不堪重负,怎么办?

2015年下半年,向社会公布《孝感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目录清单》《孝感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目录清单》《孝感市本级涉企收费清单》,助企减负增效。

减行政权力,减审批事项,减收费项目,减证明材料,降准入门槛。通过做“减法”,换市场活力的“加法”、优化服务的“乘法”,创新创业的源头活水不断涌入。

权力“下去”,效率“上来”。我市自2014年开展简政放权以来,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57项,办结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了75%。今年元至7月,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8649户,同比增长5.8%;新增注册资本274.94亿元,同比增长17.91%。

用“严监管”换“放而不乱”

有清单,并不等于有实效。关键在于“照单履职”。

“放管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项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护法”。如何做到放权不放任?

亮清单、常督查,监管机制常态化。“放管服”改革的监管体系越织越密——

将“人情执法”拒之门外,让“熟人圈子”不再管用。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2016年10月,我市启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工作,编制《孝感市级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确定保留监督检查事项227项,涉及部门41家,大大促进了依法行政、执法公正。

“红顶中介”,企业的隐形负担,蚕食改革红利。孝感重拳出击,清理丛生乱象。

2015年以来,我市分批在14大行业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整治,重点抽查中介机构是否与主管部门脱钩、主管部门是否指定中介业务服务、部门人员是否在中介机构兼职取酬或报销个人费用等6项内容,对发现的问题立即组织整改,重大问题线索移交市纪委认定、处理。

按照国务院确定“五个一律”原则,结合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经过多轮清理,编制公布《孝感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前置和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摸清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家底”,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88项,涉及部门18家。

此外,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2016年,市工商局研究出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工作规范(试行)》,建立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全市2946户企业被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目前已实现18家市直部门220万条涉企信息一网归集,实时共享,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登记机构和用户85个,市直部门共享行政许可信息和处罚信息756条。

用“含金量”换“获得感”

“放管服”改革,不仅要为企业“松绑”,更要为群众“解绊”。

安陆将卫生计生、工商药监、集镇管理、民政老龄残联等53项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办理,80岁以上高龄补贴办理、农村低保审批办理、农村五保审批办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办理等6项服务下放到村(社区),建立覆盖市、乡(镇)、村三级的行政服务网络,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孝感提出,围绕企业和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使政务改革由 “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获得感”“满意度”转变——

下放行政权力激发基层活力。2013年,17个市直部门向“三区”下放行政权力113项。2016年12月,按照“便民、利企”原则,向县级政府下放34项行政审批事项,涉及经信、公安、民政、畜牧、人社等多家部门,并将其中部分事项同步委托市直“三区”行使,此次放权为孝感市近10年来首次。

按照“五类必进”的要求,将有审批职能的41家单位所有行政审批科、53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市民之家”大厅集中办理。开通重大项目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窗受理、厅内流转、一窗出证”,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2016年,市政务服务中心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2万件,现场办结率96%,按时办结率99.8%,群众满意率96%以上。

实行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2014年6月,我市先行先试,在全省第一家梳理出市(州)级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事项,并在全省进行推广。2015年12月31日,全省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正式上网运行,试点工作圆满结束。目前,我市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进展顺利,2016年1月1日至今年6月,全市网上办结项目2537个,实现了项目审批网上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的目的。

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市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建立孝感政务服务“智慧”平台,今年5月已完成软硬件集成,入驻市民之家后即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审批,“办多件事,跑一次腿,甚至不跑腿办成事”的梦想已不再遥不可及。


手续少了 门槛低了 创业多了

——孝感“放管服”改革观察之二

8月3日,汉川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服务窗口,前来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咨询登记备案事项的市民络绎不绝。


“以前办理营业执照要跑工商、税务、统计、人社多个部门,还要到药监、质检等部门备案,起码需要1个多月才能顺利办完。现在方便多了,我们的资料信息实现了共享,再也不用我们跑了。”湖北归正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法人蒋利军对于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便利深有感触。

“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如何,对企业来说,最直观的感受来自商事制度改革。

从1到27,“多证合一”不断升级

——市场主体准入更为便利

1、3、5、12、27,毫无规律的数字排列,却是孝感“多证合一”改革不断演进的明证。

2014年,我市在全省市州本级率先推行“三证(照)联办”“三证合一”改革,今年6月份在全省率先实施“十二证合一”改革工作。

8月起,“多证合一”改革再放“大招”:整合27项事项实现“一照一码”,即在“五证合一”的基础上,新增22项登记、备案事项。

这22个登记、备案事项,目前归属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住建(房管、公积金管理部门)、旅游、文化、商务、交通和食药监等8个部门审批办理。

今后,在孝感投资创业将更加便利,企业只需填写一份表格、提交一套资料、向工商一个部门提出申请,工商部门3个工作日发放营业执照。发放营业执照之日就一并办理了列入整合的27项登记、备案事项,不需要再向相关部门另行提交登记、备案材料。

在企业享受“27证合一”便捷的同时,“两证整合”(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也让个体工商户搭乘改革快车,为其创业“助跑”。

“有了这张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就不用去税务部门办税务登记证,真是省事又省心。”市民周常祥在孝感城区开了家超市,到辖区工商所填写一张申请表后,现场就拿到营业执照。

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最初的“一照一码”,到“3证合一”,又经过“5证合一”,到今天的“27证合一”,改变过去市场主体需要多头跑路,重复提交多套资料的传统办照、办证模式,市场主体的准入无疑更为便利。

“而两证整合改革,则简化了市场准入手续,缩短了个体工商户创办周期,降低了投资创业成本,是鼓励草根阶层创业、激发万众创新之举。”这位负责人说。

日均诞生市场主体66户,企业个头越来越壮

——便捷举措“遍地开花”为创业“助跑”

0、10、3、2,毫无关联的数字排列,这是大学生创业者支鹏的创业成长轨迹。

3年多时间,支鹏以不到10万元的本钱,先后创立了2家公司,实现了从个体户到企业“老板”的转身。

支鹏告诉记者,在校期间,自己做些季节性日用品销售,开公司对于他来说只是梦想。正是乘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东风,他顺利壮大了自己的“块头”,创业步子也迈大了。

以前办公司,注册资本有最低限额,需实缴登记,要提供验资报告,对于创业者来说,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如同拦路虎。我市充分释放商事制度改革红利,便捷举措“遍地开花”:

2014年3月,实施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企业年检改年报、“先照后证”等改革,“一元办公司”成为现实;

2014年12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孝感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作出允许在校大学生以高校所有或管理的房屋作为经营场所等“孝感特色”的创新性规定近10项;

2015年7月,孝感城区试行个体工商户“同城通办”举措,个体工商户可根据个人意愿,不受区域限制,就近办理登记业务;

……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先照后证”、企业登记简易注销等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的举措,全面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提高企业注册便利化程度。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3.42万户,资本总额1810.3 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增长5.62%和10.57%;1—6月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2033户,日平均诞生个体工商户66户。
 
电子政务助力社会"智"理
——孝感"放管服"改革观察之三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也为社会治理提出了新命题。近年来,我市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构建服务政府和智慧政府,实现社会管理向社会"智"理转变。

数据共享是"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权力下放、推进管理创新、提升服务效率的有力支撑。2015年初,我市启动市政务数据交换系统建设,首先对市政府各部门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创建信息资源共享目录155个,覆盖37家市直单位。截至2017年6月,共有37家市直单位定期向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系统传递数据,系统月获取数据达67万多条,现存数据量共2487万多条。

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的"四大基础数据库",即自然人信息库、法人信息库、空间地理信息库和宏观经济数据库,我市已成功建设了前三库。其中,人口库数据为601万条(包括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法人库现存法人数据64975条,空间地理信息库现存数据115万条。

如今,这些数据已经在社会"智"理中发挥了支撑作用。我市已开展了综合治税、户籍落户、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三个专题应用。

当然,数据入库只是基础。如何让这些数据资源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方便普通群众,是衡量"放管服"改革是否真正落实到位的重要依据。

8月15日上午,星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侯娟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提交变更公司经营范围的申请。次日上午,侯娟便顺利拿到了变更后的工商执照。她连连称赞:"办事效率太高了,过程非常顺利、快捷。"

近年来,我市花大气力推动电子政务平台功能的完善升级,让电子政务惠及更多像星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样的市场主体。目前,已开发完成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等功能,初步实现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信息共享,正在打造"综合受理、后台审批、统一发证、监督监管"的工作模式,努力实现所有审批事项"一网办、一窗办、一站办"。

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老百姓面对的只是办事事由,只是综合受理窗口和发证窗口,不再面对具体办证部门。具体来说,有几个亮点:一是实行并联审批。涉及多部门审批事项,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核、限时办结"的原则,由审批单位之间进行"联审联办",并联审批。二是实现即来即办。凡是提交材料齐全、不需上会或专家评审、现场勘查的申请,一律即来即办。三是实现一网通办。办事群众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进行网上申报。四是实现无纸化办证。建设证照证件数据库,自动进行智能比对,不再要求办事人提供相关纸质证明和重复提供复印件,着力解决申报材料多、重复提交多等问题。

据统计,市政务服务中心已累计受理办理事项1661458件,已办结1657660件。未来,我市将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库建设,并将电子证照纳入我市基础数据库范畴,为行政审批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