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要像电子商务一样快捷精准
互联网购物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网上购买或者搜索过一件商品,之后便会有类似产品的推送。这就是大数据。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也有这样互联网信息共享的大数据:行政中心前台受理的信息共享、流转到政府各个部门,以便于各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和网格中心的后端管理。“我们的目标是互联网+电子政务要和电子商务一样精准快捷方便。”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网格中心主任宋开成说。
图说:徐汇区网上网下一体化联动流程。袁玮 摄
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目前入驻了区26个部门,办理440个审批和服务事项,所有业务整合为一个终端、一个入口、一个界面,政府的云平台打破了信息壁垒和“孤岛”,信息互联互通,按需共享。田林地区要开一家带买书的咖啡店,企业拿到营业执照后,中心告知对方还需办理餐饮和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这些信息同时告知了市场监管局和文化局。可之后两个部门执法人员上门巡查时,发现咖啡店只有出版物许可证,却迟迟没办餐饮经营许可证。田林市场监管所得到信息后,上门约谈责令整改。两个月后,咖啡店终于办出食品经营许可证。宋开成说:“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所有的审批、处罚等监管信息都在网上流转,形成了完整的综合监管‘闭环’,解决问题也进入了‘快车道’。”
图说: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网站。
行政服务中心为3.8万家企业建立了“一户一档”信息库,归集监管执法信息62455条、电子化证照近2万件,将审批、处罚和监管信息归到企业名下。如有科技创新企业申请立项,科委会事先在中心查询企业征信信息,一旦发现有违法经营行为,通常是无法立项的。中心还对6个领域如金融、教育培训、劳动关系协调、环保、职工维权和历史风貌保护等作为需要信息告知、风险预警的“靶向性”监管。今年6月,依托事中事后平台及经营异常名录,相关部门在平台内对16家企业提请联合惩戒。走出“孤岛”的信息共享、证据互认,“支撑”了跨部门的联动响应和失信惩戒。
图说:政府综合监管平台。袁玮 摄
位于桂平路的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去年6月发生无故欠薪事件,区人社局接到员工举报后发出行政处理决定书。但是这家企业置若罔闻。人社局把相关信息发送给市场监管局,以防没有结清欠薪,企业就逃避责任作变更或者注销。区市场监管局将这家企业的行政处理决定书在市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公示,并对这家企业监控,对可能发生的变更、注销申请“不予批准或暂缓批准”。果然,这家公司不久就到市场监管局申请变更股权。好在已纳入监管“天眼”系统,市场监管局督促企业结清了职工的工资后才开“绿灯”。宋开成介绍说,中心还争取到今年年底实现失信被执行人记录、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等信用信息落地,“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图说: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资料图
在南宁路,徐汇区行政中心和网格中心是两年前同步入驻的楼上楼下“邻居”,这在全市还是首创。不仅地域相邻,两个中心所有信息在后台也全部共享,在管理职能、运作机制上无缝隙地“同步走”,社区管理借由网格化“触角”的延伸打通“渠道”,打破了“围墙”。“分门不分家”,有效融合了政府公共服务、城市动态监管和社会治理,也放大了1+1>2的效应。
常熟路209弄3号有业主要装修房屋,因为是优秀历史建筑,他要先在网上上申请。业主在行政中心的公众微信号里申请“优秀历史建筑改变(调整)使用性质及内部设计使用功能和修缮(装修改造)审批”,填写相关材料后上传。接到申请材料的区房管局在实地勘察审核的同时,把相关信息实时对接推送给网格中心、所在街道和城管等部门。这一刻开始,房子就被纳入了监管,以防“先上车后买票”。材料审核通过后,区房管局要求业主装修时要保护好建筑的外立面、原有空间格局及特色装饰等。装修开始后,街道网格中心派员再次上门告知注意事项,“房子装修改造期间,街道、物业每天会巡查一次,保护好老房子的一砖一瓦。”区网格中心副主任卢义耀告诉记者,8个街道的231处保护建筑纳入这个监管系统。“我们探索的跨部门、跨区域监管,把监管范围从市场监管领域延伸到了街区和居民区,打通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
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