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铺路,智慧城市雏形已现
来源:互联网周刊 更新时间:2017-09-06

城市,是人类的集中聚居区,城市的发展完善程度是国家发展的一面明镜。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一方面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另一方面居住在城市的人对于城市环境和城市服务的要求也在提高。但是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部分地区的“城市病”日益严峻。为了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城市从设想变成现实提供了技术基础,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建设。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迅猛,但是整体智慧化程度仍偏低

从整体来看,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从探索试点到规范化再到新型智慧城市这几个阶段。

2012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了国家智慧城市暂行管理办法试点指标体系,这是我国智慧城市比较早的一份正式文件。在这之后,2013年国家推行103个智慧城市试点目标,由此开始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探索。

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列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之后由发改委牵头,提出到 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

成效。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规范化阶段。

2015年“智慧城市”和“互联网 +”行动计划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开始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将智慧城市列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我国逐渐进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阶段。

据统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了7000亿元,在“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累计可上涨至4万亿元。当前,我国共推进了三批次、约277个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不管是从发展数目还是发展程度上说,从探索以来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政务、医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展迅速。智慧城市2.0时代悄然开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从“看起来很美”、一哄而上到综合治理,统筹安排的更高级阶段进化。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迅猛,但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整体智慧化程度偏低。根据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和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第六届(2016)《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通过对全国201个采样城市的全面评估,其结果显示,发展较好的城市和发展欠佳的城市之间差距很大,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上游水平城市数量较少,中等及偏下水平城市占很大比例。

智慧城市的先行者,从典型中透视智慧城市发展的更多可能

智慧城市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工程,智慧出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政务等多个领域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力点。尽管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存在发展程度上的和地域上的不平衡,但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先行者也为后来者提供了更多可能。互联网技术铺路的大背景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渐见成效,多个试点区摸索出了示范应用以及形成了特色模式,智慧城市雏形已现。

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

2016年12月,深证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完成建设,这也是全国首个新型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深圳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利用深圳超算中心计算资源,全面接入电子政务资源中心数据,并进一步接入电信运营商、基础设施运营商以及互联网企业等社会数据,形成大数据,推进技术、业务和数据融合,并通过对各电子信息“神经末梢”收集而来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全面感知,勾画出完整的“城市运行图”。通过该平台的管理建设,深圳市的城市管理逐渐从“被动反馈型”向“主动出击型”转变。

无锡市——物联网全域覆盖

今年5月,无锡实现NB-IoT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成为全国首个物联网覆盖全域的地级市。据悉,生活中的共享单车、路灯、抄表、停车等系统都可以使用NB-IoT网络实现智能管理。无锡NB-IoT网络的建成,将在智能抄表、智能停车、智能追踪、智能家居等智慧城市多个领域发挥出更大作用。

杭州市——智慧旅游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是旅游胜地,为了顺应智慧化潮流,杭州着力打造“智慧旅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出了“杭州智慧旅游”免费导游软件,结合GPS定位功能和搜索功能,该APP可以为游客提供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的旅游咨询。除了智慧旅游APP,杭州市还将传统景区打造成为智慧景区,主要形式有微信智联购票、语音导览服务逛景区、针对景区的移动端程序功能开发和运营等。杭州的智慧旅游服务对其他城市关于旅游资源的整合及智能化提供了很多参考之处,现在全国范围内也已经建立了多个智慧旅游景区。

走在前面的智慧城市为后来者提供了很多借鉴经验,但是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决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盲目模仿,应是因时因地制宜,在参考的基础上走差异化之路,打造自身的特色化智慧城市。

实现智慧城市关键的是服务升级,坚持以人为本

作为近年来城市发展的热点,人们对智慧城市关注的主要焦点常常集中在“智慧”,甚至只是其中的“智能”方面,也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或者是智能基础设施的作用上。但是忽略了一点,智慧城市首先是城市,应注重其城市功能的提升,包括面向人的生活、教育、经济、环境等城市能力增长的推动力。

城市的“智慧化”,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该是智慧城市的唯一标签,智慧城市的更深层的内涵应该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让现代化城市更为繁荣。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的更好。“人是城市的最终执行者”,既然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不是为了智慧而智慧,那么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服务项目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如果互联网技术是像水、像电一样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智慧城市的手段,那么以人为本就是建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的核心理念。

拥抱城市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实现它

苏格兰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城市规划理论家帕特里克·格迪斯在《进化中的城市》里说道,“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漆那样蔓延,一旦发展,他们要像花儿那样星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辉间交替着绿叶。”人们要如此诗意地生活在其中的智慧城市,它不仅仅只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机械效率的提高,它还应该是低碳、幸福及可持续的城市化,是以人为本、质量升级和智慧发展的城市化。

当下的智慧城市发展只是未来城市的冰山一角,伴随着智慧城市2.0时代的到来,智慧城市的未来商业想象空间和人文发展空间无远弗届,而拥抱城市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脚踏实地去实现每一个“仰望星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