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之谈
来源:中国建设报 更新时间:2017-09-08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之谈——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徐辉

自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全国持续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已经有500多座城市明确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其中副省级以上的城市占95%,地级城市超过了76%。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试验场”。

“数据共享才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面对智慧城市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学术信息中心副主任徐辉说。他认为,只有打破各行业、各领域相互分割、碎片化的架构,以共享心态实现数据的开放、融合,才能为城市系统运营中所遇到的难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智慧城市科学合理的建设。

实现数据开放共享是核心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如果没有数据共享作为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智慧城市的发展。”徐辉说,随着传统智慧城市成功向新型智慧城市过渡,更加迫切需要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互动应用和快速规范发展。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徐辉深刻地认识到“信息与其他资源不同,分享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高”。但现实中,数据壁垒却是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关。如何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共生消除部门的信息孤岛和利益壁垒,成为徐辉思考并期望解决的难题。徐辉说,现在每个部门均有独立的智慧系统,但山头林立,系统不能相互融通,浪费极大、效益不高。

“数据共享仍是核心中的核心、关键中的关键。”在徐辉看来,和传统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虽然仍以各类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但更为关键的是需要加强城市各类信息的共享、城市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以及城市安全的构建和保障。他认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打通传统智慧城市的各类信息和数据孤岛,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采集、共享和利用,建立统一的城市大数据运营平台,才能发挥数据的威力。

加强数据共享也是新时期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2016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传统的老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徐辉认为,如果人们还是把信息资源看成传统资源,形成部门割据,导致信息数据不开放、不融通,系统整体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出现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这样的话,不仅政府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向社会传达,部门与部门间同样无法实现对话和共享,这明显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构造统一数据底盘是基础

数据的开放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与关键,如何实现数据的畅通也是徐辉必须面对的考验。在他看来,“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关乎全局,需要形成一个开放的数据底盘,以此架构为核心,合理调配资源,形成最终解决方案。”

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开放的数据底盘,统一标准,统一规则,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根据这个开放的架构共享数据。他说,数据储存的“云端”和计算机操作系统可以相互分离,在不同的城市、区域都可以随时应用这个系统。但这仍然只是“小数据”,只有技术条件更加成熟,所有的物联网设施并网之后,才能形成真正的“大数据”。“这样的数据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徐辉说,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未来无论面对什么纷繁复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整理,提供解决方案。

徐辉的构想并非只是空中楼阁。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提出在2018年6月底前要实现国务院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接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目标。其中提出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加快建设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展政务信息共享试点示范,研究构建多级互联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促进重点领域信息向各级政府部门共享。二是推动分散隔离的政务信息系统加快进行整合。整合后按要求分别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内网或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求在2017年12月底前,各部门原则上要将分散的、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徐辉认为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许多城市政府部门积累的海量数据,迫切需要统一的平台进行处理、分析和数据挖掘,这两点的提出明显是推进“数据大集中”具有示范性效应的关键之举。

数据底盘的建立并不能一蹴而就,必须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徐辉说,现阶段可以以省级为单位构建统一的大平台,在此平台上构建智慧城市成本最低、最能贴近人民生活、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只要存在其它信息孤岛,往往都是 “假智慧”。

“需求+市场”整合是支撑

智慧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也将日益扩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同时相关部门提出在“十三五”时期,将有针对性地组织100个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同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工作的目标。徐辉说,智慧城市的建设还须以需求为导向,借助市场化的力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来说,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更多的ICT企业、智慧城市领域厂商的加入,其中包括中国电科、华为在内的诸多厂商已经先行一步,投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并提出相应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如中国电科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思路,并与国内外19家企业和3所高校共同发起成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企业联盟;华为打造了以“一云二网三平台”为整体架构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并在2016年7月与其它企业共同成立智慧城市生态圈,发布了智慧城市生态圈行动计划,共同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多环节、多领域、跨部门的复杂系统工程。”徐辉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可能由单一的政府或企业来完成,只有在政府、智慧城市厂商等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构建新型智慧城市产业链和生态圈,通过强强联合、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最终让城市变得更智慧,并让智慧惠及每个人。在他看来,政府只需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大平台,从管理的角度自上而下制定“游戏规划”,其它面向具体需求和服务的应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必须厘清。

尽管当前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智慧城市的探索阶段,仅从各自的优势领域解决智慧城市的一些具体问题,徐辉对此却比较乐观,他认为智慧城市需求是多元的,任何一个公司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和支持。但是,无论在什么阶段,无论有谁来参与,必须重视的是智慧城市的智慧是大智慧,智慧城市的发展最终是为“人”服务,帮助“人”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同时,随着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更加重视城市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保障城市各类信息和大数据的安全。

作为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徐辉在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有过碰壁,也有过彷徨。但在谈论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前景时,他的眼神里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徐辉说,不要把智慧城市想得太复杂,智慧的生活每天都在你我身边上演,点滴智慧汇聚的终将是智慧城市不可描绘的神奇未来。“但这个目标实现的关键仍是数据开放、共享、融合机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