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厦门提升百姓幸福感
来源:厦门日报 更新时间:2017-09-12

200多项惠民服务互联互通
智慧厦门提升百姓幸福感

厦门市综合交通运行信息指挥中心 陈晓丹
 
刚刚完美收官的厦门金砖会议留给与会嘉宾的除了满满商机外,还有这座现代名城便捷而智慧的生活方式,正提升着当地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00年,福建省拉开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大幕。十多年来,厦门坚持顶层设计引领和统筹,抓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应用为重点推进信息化,抓好信息产品科研生产,努力实现信息化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推动中国软件名城、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厦门模式。

三网融合有效创新定向破障

如果把信息化应用比作路上奔驰的汽车,那么“三网融合”就是那宽阔平坦的道路。有了“三网融合”,手机、电脑、电视就可实现多屏融合。对此,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网融合”工作,组织各部门“定向破障”,突破“三网融合”中政策、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的障碍,实现网络间互联互通。

2014年5月17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厦门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网络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维、城市通信管道管线统建共享、宽带地图共同绘制、共建信息消费体验馆等四方面实现战略合作。2015年3月,厦门在全国率先推行对运营商和用户双向补贴的政策,实现三网融合“一通到底”。

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厦门积极推进小区网络“三同一专”(同机房、同通道、同网关、专业运维)模式,各运营商不需要投入小区设备,着力“拼服务、拼带宽、拼价格”,百姓可自由选择运营商,从而促进“提网速、降网费”,让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信息服务。

与此同时,厦门率先全国绘制宽带地图,于2015年6月完成并发布的宽带地图,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全市宽带基础网络情况、信息惠民和信息消费大数据等,比如,厦门的哪家餐馆、酒店以及景区提供免费Wi-Fi,都会在“宽带地图”上予以标示,不仅有助于摸清“家底”、完善基础设施和数据库,更有助于引导消费者享受宽带环境下带来的消费体验,促进信息消费。

电子政务有效整合打破孤岛

电子政务,是“数字福建”建设的龙头。

十多年来,厦门将电子政务建设贯穿始终,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创新城市治理体系。

一名社工,一台电脑,不到半小时,辖区内230栋楼内住户的信息便统计完毕,一份与人防演练相关的分析数据也随之完成。而在实行信息化以前,完成同样的工作,必须由20余名社工挨家挨户上门收集信息,耗费至少5天的时间。社工的减负,得益于厦门在全市推行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如今,厦门市所有村(社区)都实现了“一个网络、一个入口、一个终端”办理各类业务,并且各项业务都与市级职能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不仅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更创新了社区服务,获得市民点赞。

此外,厦门还率先全国建立了政府大数据中心。这一智慧城市的“核心大脑”覆盖了全市所有业务部门、所有区级信息中心及区各部门,将全市政务服务和惠民服务信息整合在一起,力促信息孤岛的互联互通,实现部门间数据互认。

“i厦门”一站式便民服务

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厦门市建立“i厦门”一站式惠民平台,将医院预约挂号、公安网上办事服务、养老金支取、机动车违章处理、图书借阅、积分入学等200多项惠民服务“一网打尽”,让百姓“少跑马路,多跑网路”。该平台荣获2014年中国政府网站“最佳政务平台实践奖”、全国智慧治理优秀案例。

智慧交通方面,厦门打造了交通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实现对路网运行状态可视化监测、预报预警和分析研判,及时实施干预和发布交通信息;建立交通事故视频远程定责定损平台,处理一个事故平均只要6分钟。

智慧医疗方面,厦门建设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平台,为全市95%的常住人口建立实时、终身的电子健康档案;整合各大医院预约号源,诊疗、化验、检查等各环节全部实现网上或电话预约,最大限度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建立慢性病登记报告制度,为病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等一体化服务。

智慧教育方面,厦门在全国率先推出积分入学在线申请系统,缓解外来务工人员入学难,2015年至今累计预约报名7.8万人;开设远程同步互动教学系统,让偏远学校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如今,伴随着一项项信息化民生应用相继落地,一家家信息产业中的优秀企业崭露头角,厦门逐步走出了一条“以信息惠民为宗旨,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手段,以建设‘宽带厦门’为保障,以信息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先后荣获“2014中国智慧治理领军城市”称号,入选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获批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