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由长春市信息产业局承办并主持的副省级城市信息化工作联席会第二次会议在长春市召开。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信息化部门代表出席了会议,国信办推广应用组赵小凡司长,吉林省信息产业厅毛健厅长、李德馨副厅长、赵波副厅长,长春市人民政府钱龙生副市长出席了会议,吉林省部分市(州)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以“交流、合作、协同、发展”为主题,旨在总结交流2004年在成都市举办的第一次会议以来,各副省级城市推进城市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就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做法进行广泛交流,同时深入研究探讨国内外城市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机遇,寻求城市之间的合作机会,力求联手推进,共同发展。 会议首先由赵小凡司长通报国家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情况和近期重点内容,并对各地贯彻实施《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号)进行部署和指导。他指出,我国信息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信息化建设正由战术地位转变为战略地位,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业务驱动,由重网络建设转变为重应用、重信息,由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今后应以用户为主体,从需求迫切、效益明显的项目入手,有组织地逐步推进。赵小凡司长提出电子政务要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最终目标是为电子商务和社会服务。电子政务建设要上层次,从信息公开层次上升到为民服务层次,实现按部门、按项目、按对象办公。电子政务要从传统式工作、一厅式服务向一站式办公、无站式办事和个性化服务模式发展。赵小凡司长强调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建设事业充满挑战和风险,需要建设者打破传统观念,不断实践、创新、探索,逐步形成适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新理论,闯出中国特色信息化的新路子。 会上,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刘玉泉副主任作了第一次会议工作总结,长春市代表介绍了长春市电子政务的建设情况。大连、深圳、青岛、厦门4城市代表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会议共收到交流材料15篇,内容翔实,增强了交流效果。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信息化建设要以城市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突出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同时表示要进一步扩大交流,加强城市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副省级城市的整体优势,共同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并通过了广州市作为第三次会议承办城市的提议,并表示要加强联席会网站建设,增强沟通和交流。 本次会议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实现了会议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 成都:突出服务价值 推动信息化建设 2004年,成都市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建设“网络、安全、资源、规范、应用”五大体系,以“延伸、共享、服务”创新农村信息服务方式,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公开、便民、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服务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园区为载体、政策为保障、服务平台为支撑,促进软件产业持续发展,服务于实现工业新跨越。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3-2004年)中,成都市信息化水平列全国第六,为全市竞争力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2005年,成都市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为主线,突出应用服务,以实施信息化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农村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基础和社会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突出集中发展,以优化基础环境和扩大招商引资为牵引,重点加快软件业、集成电路设计业、数字娱乐业和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实现软件外包业突破,推动软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大连:以应用为主导 务实推进 开创信息化建设新局面 大连市目前已具备国内领先的通讯基础设施和通讯能力,建成了长途电信枢纽大楼、卫星通信地球站等世界先进水平的基础设施,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立体化通信基础网络,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市区电话普及率、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增长率等指标都在国内位居前列。至2004年底,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293.1万户,无线市话用户72.2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0.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04.9万户。建设了“中国大连”政府门户网站,总访问量现已超过2000万人次;网上开设了领导信箱、“12345”市民投诉等栏目;开展电子商务的公司达800多家,专业电子商务网站200多家,专业物流配送公司230多家。启动并推进企业上网工程、甩图板工程及MRP等项目。“城市一卡通”项目、劳动保险和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以及金融电子化水平全国领先;“大连市万名农民上网工程”于2003年启动,目前全市销售额约达1.5亿元。 广州:以新手段推动信息化的共建、整合和共享 广州市是我国三大信息通信枢纽之一,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覆盖全市城乡,城镇居民家庭电脑拥有量达84台/百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86万户。电子政务的“条块结合、业务协同”建设模式效果显著,市、区、街三级电子政务平台有效支撑了电子公文、财税库行、社会保障、流动人员管理等跨部门业务系统运行,以数据共享为核心的社区电子政务一站式平台已推广应用到全市60条街道,提高了效率,方便了市民。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量超过230亿元,43.5%的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8.46亿元,软件产业实现收入约180亿元。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合作建立了信息化交流平台,促进了区域资源共享。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将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普及应用、协调发展、带动产业的工作思路,以信息化标准与规范建设为着力点,建立集项目审核、招投标、工程监理、验收和绩效评估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以新手段推动全市信息化的共建共用、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构筑以政府门户网站、市民卡为核心的便民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化整体效益。 哈尔滨市政府在“十五”计划之初,就提出和启动了“数字哈尔滨”建设工作,并将“数字哈尔滨”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工作的切入点和牵动点。2003年哈尔滨市政府将“数字哈尔滨”建设工作列为市政府重点调研课题和工作目标,聘请了哈尔滨有关大学、院所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成立了哈尔滨市信息化专家工作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数字哈尔滨”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哈尔滨市政府第十五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数字哈尔滨”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此方案,结合哈尔滨市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2004年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局与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中心合作,建设基于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旨在通过国家“863”示范项目“数字哈尔滨”的进一步应用,提高哈尔滨市政府面向公众的信息化服务和城市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一期建设于今年6月底完成。目前,《哈尔滨市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已在哈尔滨市政府网门户网站——“中国·哈尔滨”调试运行。 杭州:以典型应用为切入点 积极促进跨部门合作 杭州GDP现已超过2500亿元、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从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出发,选择电子政务的若干典型应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智能互动、协同服务。 2002年正式开通“杭州投资网”,初步实现了网上审批功能。2003年初开始“杭州市投资项目网上审批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了咨询服务、在线服务、查询服务和投资决策参考服务等4大功能及投资项目的网上并联审批;实现了各职能部门信息系统与“中心”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网上申报受理和审批结果的实时动态发布;启动了杭州市民卡建设工程和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2004年底,试开通了市民卡在社会保障事务、政府管理事务和城市公用事务方面的9项应用,现已进入规模发卡阶段,并先后确定了朝晖、天水等八个街道为社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已建成并为政府部门提供免费共享的数据内容包括地形图、地下管线、正射影像等。 济南:构筑一流数字化省会城市 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十五”以来,济南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一流数字化省会城市”目标,一手抓信息产业发展,一手抓信息技术应用,城市信息化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信息产业成为济南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软件产业连续五年保持30%的增长速度。先后承担了国家“城市信息化”、“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智能交通”、“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和应用”、“制造业信息化”、“数字电视”等多项试点和示范工程建设任务。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应用试点经验被国家四部委概括成“济南模式”在全国宣传推广。 “十一五”期间,济南信息化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优先扶持发展信息产业,优化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重点建设三大产业基地,打造六条产业链,推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农业和商贸流通业,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和带动作用,努力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南京:以人为本 发展五大产业 促进新型工业化战略实施 “十一五”期间,南京信息化建设以人为本,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并贯穿信息化建设始终。尤其要注重用信息化手段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统筹协调、全面发展,使信息化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和各项应用,强化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便民信息化项目;加快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和失业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力争将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从原规划的1200亿元调高到1800-2000亿元,跃居五大产业规模之首;努力提高我市电子商务的应用水平;加快制定促进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政策 ;加快“数字南京”的规划和建设;注重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按照重点发展五大产业的要求,从实现生产领域中的自动控制、提高网络管理手段和发展电子商务三个层面上推动各行业、企业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宁波:积极探索 科学推进 全面建设“数字宁波” 目前, 宁波市所有县(市)、区政府和85%的市级机关建立了网站,71%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信息化,超过15%的企业开始实行全面信息化管理。2004年,全市共有11家企业入选全国信息化500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达538亿元;100多家软件企业落户园区;全市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111亿元,实现增加值90亿元;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4.7G;全市固定电话容量278万,实际装机用户207万户,互联网注册用户70万户;已基本形成了以电信、移动、联通等网络供应商为主,覆盖全市的宽带高速城域网。 未来几年,宁波信息化建设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战略决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航运中心、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全国文明城市和最佳人居城市,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着力抓好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实现信息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青岛: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传统工业竞争力 几年来,累计从国家争取到信息化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市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工程中投入资金达1500多万元,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达2.5亿元。 力争到2007年,传统工业70%以上的信息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4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10年,传统工业95%的信息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5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抓好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管理四大环节,保证目标任务的实现;重点搞好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橡胶,汽车、船舶和机械(装备)制造行业四大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明确的目标,制定新的工作方案,要充分发挥企业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政策、资源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创新思路,全面提升我市传统工业竞争力。 沈阳: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快“数字沈阳”建设 目前,沈阳市已建立并开通本地综合数字网等电信网络,光纤总长度达25万芯公里,光纤带宽由2.5Gbps提高到10Gbps;已建成政务信息网核心平台一期党委信息系统;先后被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国家科委列为“全国传统产业改造与内部网络建设试点城市”和“国家CAD应用工程试点城市”;重点建设了一批应用系统工程;全市农村信息网络投资总额已超过6000万元。直接联网的基点数超过400户,从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人数超过1000人。通过网上交流和交易等方式,销售农副产品300多种,交易额达两亿多元。 “十一五”期间,将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信息网核心平台;整合全市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出台适合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化数据规范与标准;加快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设立沈阳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坚持集约化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和网络安全保密工作及其宣传和培训。 深圳:重点抓好跨部门大系统建设 充分整合利用全市信息资源 至2003年底,深圳市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373.2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30部/百人;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87.27万户,增长9.4 %;移动电话用户986万户,增长13.2%。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每百人网络普及率38.7%;电视机拥有量93.5台/百户;家庭用于交通和信息消费的支出比例占总收入的33.1%;2004年深圳市信息化综合指数为75.5分,位居全省前列。党政机关内网已连接全市160多个单位,“金盾网”光纤三级网建设完成,并连通了270个公安基层工作点。“非典”期间,建立了全市应急指挥系统,整合了全市电子监控等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行政服务大厅信息系统,为社会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建立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对我市230多个行政许可事项的四大功能;建立了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在电子公文交换、联合审批等应用系统建设上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目前以上系统均已建设完成。由中央机要局研究所统一研制的安全与应用支撑平台已在市民中心安装和试运行。 武汉:强调“三服务”理念 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强调为市民服务、为企业服务和为提升改造老工业基地服务的“三服务”理念,促进了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宽带信息交换中心流量为26万兆字节,政务宽带网络平台已延伸到市级91个局级单位、15个区和开发区、224个乡镇、889个社区,对当前政府网站进行了改版,已有112家党政机关的网站汇集到“中国武汉”政务门户网站群,政务门户网站建有政务、市民、企业、投资4个公众服务频道、1200多项网上公众服务项目。“金保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建立了包含220余万人资料的养老保险数据库,其中,医保数据库包含120万人的资料,失业保险数据库包含100万人的资料。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了800多个社区的数据汇总工作,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向公众提供96596热线求助电话和www.96596.com.cn社区网上在线服务。 西安:统筹规划 整合资源 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西安市城域宽带网已覆盖整个建成区,初步实现了光纤到园区、千兆到路边、百兆到楼宇的传输网络格局。并成为全国八大信息网络枢纽城市,出口总带宽达80G,固定电话用户和移动电话用户均突破200万户,ADSL上网用户近20万户。党政机关80%的部门建立了局域网,电子政务园区网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内网办公OA系统的应用,推进网上公文流转和办公流程的再造;启动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推进信息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进信息网络应用,发挥已建信息系统的效益;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培育20户销售过亿元的信息制造企业,20户销售过5000万元的软件企业,以及10户以上销售过千万的信息技术支撑企业;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做好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组织实施好培训工作。 厦门:加快信息港建设 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截止到2004年底,厦门市固定电话装机容量120万,移动市话(小灵通)装机容量100万,移动装机容量171万,电信业务总量25.42亿元;建立了市民基础数据库和法人基础数据库;全市40个政府部门、6个行政区政府以及3个开发区管委会都建立了“政府网站”;28个部门开发了数据库,建立网上审批系统、地税信息系统等系统,检验检疫、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了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完善了支付体系工作,软件业总量快速增长,实现软件产业销售收入31.6亿元,税收收入29467万元。软件和网络业引进外资900万美元,软件出口400多万美元。 2005年,继续推进信息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和各行业的深入应用;切实发挥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领导体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加强宣传与培训教育,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长春:整合资源 破解瓶颈 加快电子政务推进步伐 2000年,长春市通过对组织机构、网络资源等进行整合,电子政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率先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成立了信息产业局,调整了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对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了重新整合和职能划分;01年,以长春信息港工程为标志,建设了覆盖“五大班子”的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形成了“一港两网”的发展格局;03年又组织策划了“2003中国长春网上招商会”,合同总金额为5.08亿元人民币;04年,长春信息港充分运用“重点新闻网站”和“主流媒体平台”的授权,与长春日报集团强强联手,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并结合长春实际,着重建设了长春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等应用系统,并通过长春信息港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建立了协同化的电子政务系统、经济运行动态分析系统,加强了数据库和应用平台建设,使电子政务工作向深层次推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