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017互联网+智慧中国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智绘城市 数造未来”为主题,以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数据治理、信息社会等为主要议题。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国脉海洋信息发展有限公司、浙江蟠桃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共有来自全国部委、省、市、区县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大数据主管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主流媒体千余人参会。
会上,由国脉研究院院长唐鹏宣布了第三届“互联网+政务”50强评选结果,以浙江省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徐颖作为获奖代表进行主题发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浙江实践,以下是主要内容:
一、基于数据共享的“最多跑一次”
我今天讲的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浙江实践。“互联网+政务”浙江实践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数据共享“最多跑一次”,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少跑甚至不跑,基于数据共享实现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真正做到少跑、不跑。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最多跑一次有可能是群众不跑,工作人员在跑。如果能够实现基于数据共享最多跑一次,那真的是不跑了。
1.什么是基于数据共享的“最多跑一次”
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社会参保单位办理参保登记,以前这件事情办理要交6份材料,现在只要交一份材料,即单位社会保险登记表,其他的材料呢?通过数据共享获得,不再需要当事人提交了。同时因为数据共享,也缩短了办理时间,原来按天算现在按照分钟算。
第二个例子,我想在座的应该都买过房子,都有过材料要重复复印,递交多个窗口的经历,这肯定是痛点。浙江二手房平均一年交易500万套,还不是这两年火爆的时候。这个痛点怎么过?数据共享。原来需要向国土、住建、地税三部门递交65份600多页材料,现在只需要递交17份200多份材料,共享给住建和地税,同时因为是连办件,住建部门房产交易信息办完以后共享给地税用于税费核算交费,共享给国土用于不动产的办理,也就是说整个过程当中既有受理材料共享,也有联办部门办理信息共享给下一个部门。
当然基于数据共享这个时间大大缩短了,现在我们的办理时限单跑1小时,大的是五个工作日。今天浙江很多地市代表也来参加了这个年会,杭州也来了,杭州就提出“杭州速度”--办不动产登记证一个小时,这件事情在我们整个浙江省逐步推开,甚至有些区县能够做到二手房交易30分钟。
第三个例子,外省就读学生学籍转入。前几天有一个新闻,浙江是小省地域资源很小,但是浙江是人口流入大省,居全国省市前三,外来人口子女转学一次性转学成功率只有50%多一点,为什么?信息没有办法核验,需要政府来回在学籍转出地和转入地奔波,转入时你提交的学生信息当地的教育部门没有办法核实,所以说这个信息需要在两个地域之间不断地进行同步。现在我们跟公安部的人口库打通,可以核验学生身份信息,下一步和教育部学籍中心打通,能够共享除了身份之外的所有学籍信息,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缩短了时间,本来要几天来回奔波,现在按秒核实信息,还有一点是在这个数据核验过程当中提升了数据质量。
很多少数民族的学生到浙江来,有可能名字是音译的,这个名字会伴随着小学、初中、高中,然而这是一个不正确的信息。其实这样的比例可能不低,所以在整个的转学过程当中不断践行了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有利促进数据质量的提升。
通过我前面举的这三个例子,大家可能会想,浙江省最多跑一次就是为群众和企业准备材料,恭喜你答对了。说实话现在到政府办事情只要你把材料准备齐全效率还是很高的,这么多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还是很有成效的。但是准备材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往往很多材料无从下手,但其实这些材料中有很多就是政府部门自己提供的,为什么不可以共享?所以如果大家理解再具体一点,“最多跑一次”我觉得就可以落实到各个材料的共享。
2.如何实现基于数据共享的“最多跑一次”
肯定是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体系,基于浙江的实践我们认为关键有几个,一个中心,两个平台,若干个主题库,还有一个保障体系。
首先要有一个能容纳数据的池子,那就是数据中心。更重要的是要对数据中心里的数据进行治理,目前我们从各个部门搜集过来的数据可能质量不是那么高,所以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整个数据治理包括清洗、关联、标准化、规范化。现在很多数据应用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在实际清洗环节过程当中采用了流式清洗、秒级清洗,什么概念?整个数据治理过程当中,最关键的是清洗环节,很可能耗时比较长,我们专门攻坚这个难点。现在我们数据从生产系统产生,经过归集数据中心再经过清洗整合到部门能够共享,可以达到分钟级。
比如说我们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产生以后,到交通运管部门办理道路营运许可证只需要三分钟。做基于数据共享的最多跑一次还需要有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各部门之间能够充分打通,数据才能够进来,才能够有效地用出去。在这个过程当中网络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虽然前两年国家发文件要求打通各个专网,但实际上我想全国都普遍存在网络不通的情况。
基于沉淀的数据还应该根据业务的开展,组织成各个共享信息库,现在比较普遍的人口库、信用库、法人库、证照库,这些都是“互联网+政务”急需的库。我们统计了所有办事材料中需要其他部门提供共享的,大部分都是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职业证书等等。企业也是如此,这些最普遍的证照和信息其实能够满足60%-70%的部门需求,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办事的时候都深有体会,总是要被要求提供的这些证件应该都存在共享证照库里。
我举一个例子,前两年国家推行四个综合库,其中法人库有九个字段,主要来自于工商、企业、法人的基本登记信息。现在我们做数据归集数据中心,从30个部门梳理2097项数据项,用比较流行的互联网用语就是给法人主体贴2097个标签,我想这应该是比较完整的画像了,企业基本注册信息、股东信息资产变更信息、资金状况、企业经营状况、纳税信息,各种不良信用记录都在我这个库里。
我前面讲的这些是一级分类,在一级分类下面还有二级、三级分类,能够把2097个数据项涵盖在里面。通过统一法人综合库提供对外法人共享信息,做基于数据共享的“最多跑一次”,里面有数据安全体系和运维,安全概念可以很广,但最关键的是还应该有一个授权。我前面举了一个法人库的例子,其实我们还有人口库,有两千多个字段,有房产信息、车辆信息、婚姻信息等,这些信息不是秘密但是敏感。如何在政务服务大厅或者是政务服务网用数据,工作人员是否可以随意调取你的信息,那肯定不是。数据使用一定要授权,一定要当事人授权,但是不能因为授权过多加重了使用的代价。所以这个理念其实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但是做数据安全一定逃不开,如果没有安全保障,部门不会把数据给你,使用部门也不敢用这个数据。
数据的运维包括很多方面,有一点很重要--溯源。“溯”是有出处的,人口信息就是应该区公安采集,人口信息要从社保,我讲人口信息包括身份证、住址,你从社保采集好像也不太合理,这不是溯源部门,虽然社保有可能有你的这些信息。所以说数据采集过程当中一定讲究“一溯一源”。浙江数据采集从省级单位,条线采集所有数据。比如工商营业执照,省工商局应该把全省营业数据给我,我不会从各地各部门再去采集的。比如说纳税信息,我会直接从省地税省国税采集,为什么这样做?其实按照现在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整合的概念,我们调限部门已经有权调限数据,而且业务开展非常需要这个数据。在我们省每一个省级单位都应该建一个数据仓,这个数据仓可以对条线内业务共享提供支撑,所有数据的共享不管内部和外部都应该通过省级单位数据仓共享。这个做法是经过长期实践,在我们省长顶层设计下产生的思路,可能各个省做法都不一样,但应该都是行之有效的。
还有制度保障必不可少。今年5月1号我们实行了以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里面有两点内容我们觉得非常有用。第一,通过省里权威的公共数据平台共享的电子材料的法律效率,等同于纸质材料。第二所有政府部门之间共享必须是充分的,不共享是例外。虽然国家发布了一个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办法,里面对完全共享、受限共享和不共享进行了分级,但在浙江我们希望数据安全有效用出去,所以我们对所有单位提出要求,除非类似于公安的枪支弹药数据这个秘密等级,其他的一般我们要求部门之间充分共享。
二、政务数据共享的关键
基于浙江省的实践,以下思考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政务数据共享的关键第一是充分的共享需求,第二是完善的共享体系,我为什么这么说?其实现在对于互联网+政务服务、大数据,国家层面已经非常重视,各个地方领导也非常重视。我们省里领导从书记到省长,都对我们现在做的这件事情--“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十分关注,省长两个月听一次汇报,常务副省长一个月听一次汇报,所以各部门的数据归集、数据治理的过程都比较顺畅。在有数据的前提下做数据共享,关键是充分的共享需求和完善的共享体系,就是说,你有什么想法,你想干什么,你有什么路径实现它,这个路径的实现应该是对很多的共享需求有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完善的共享体系。
三、展望未来
其实我们浙江只是在这一条路上探索了一些内容,未来还有很多可以做的,在我们畅想未来的时候未来已经来了,大数据越来越多参与到国家治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虽然这个参与可能是初级的,可能是点状的,江苏有了,贵州有了,哪里有了,但是这个趋势不可阻挡的,也就是今年年会的主题“数造未来”。
送给各位嘉宾一句话“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创新数据价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