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打造“数治白云”推进大数据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建设系列报道
来源: 贵阳日报 更新时间:2018-02-05


“大数据+大诚信” 让“诚信树”连片成林——白云区打造“数治白云”推进大数据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建设系列报道(一) 
 

前段时间,家住白云区大山洞社区七彩湖小区的居民李洪勋身体不适,去白云区医院看病。在门诊挂号窗口前,他向工作人员出示了手机中“诚信天下”APP上的个人信息,立即享受到了挂号绿色服务。

李洪勋为何享有这样的待遇?这还得从李洪勋的另一重身份——白云区五星级诚信居民说起。

“你看,这是我的‘诚信身份证’,诚信积分212分,属于五星级。”李洪勋说,现在,白云区居民都有个人诚信档案,居民只要积极做好事、做公益、讲诚信,就可以累计诚信积分,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就能评选星级诚信居民。

李洪勋因为退休之后一直热心于社区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在小区的升级改造和管理中做出大量贡献,受到小区居民们的肯定。因此,在两个月前的白云区2017年星级诚信居民表彰大会上再一次被评为“五星级诚信居民”。李洪勋助人为乐、获评道德模范等经历,都清晰记录在他的“诚信身份证”上。

“不仅仅看病挂号免费,还有免费宽带用。星级越高,能享受的优惠越多。”李洪勋说。

激励诚信居民,只是白云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6年,白云区将诚信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规划。作为全省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两个试点之一,白云区启动建设“诚信森林”体系,将个人、企业、政府信用主体塑造成三种“诚信树”,通过运用大数据、信用机制建设、诚信文化建设等,建立“诚信森林”诚信生态体系,在全区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017年,白云区提出打造“大数据+大诚信”工程,率先在全省建设启用个人信用云平台,率先实现了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标准化运用,搭建起了“诚信天下”白云信用云平台,建成“一库、一网、一卡、二中心、三平台+N系统+N终端”的“大数据+大诚信”系统,为全区18.7万余名18岁以上的居民建立了个人电子信用档案,自此,白云区居民拥有了第二张“身份证”——“诚信身份证”。

为了夯实“大数据+大诚信”系统的运行基础,白云区建成了涉及自然人在内的9个子数据库,通过归集公共信用信息,建立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运用机制,个人信用积分、评价与分类管理机制,通过各类基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分析运算,对个人的信用度进行“精准”画像,根据积分将个人诚信划分为“星级诚信、诚信、失信预警、失信”4类,便于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的落实。

目前,系统已采集个人基础数据187736条,并为每个18岁以上具有白云户籍的居民建立个人电子信用档案187155个,建档率达100%。已自动分析、产生星级诚信居民1407个,诚信居民185586个、失信预警居民28个、失信居民133个。

去年8月,白云区正式发布星级诚信个人联合激励合作备忘录和进一步推进和加强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由白云区诚信办、信用办发起,联合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供电局、白云区医院、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公司、合力超市等20余家部门、单位及企业,为诚信居民提供优先办理业务、优先挂号、免费上门维修数字电视等服务。在实施联合惩戒方面,白云区制定44条惩戒措施,联合55个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诚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诚信不仅是一个城市文明的名片,更是文明建设的基石。白云区实施“大数据+大诚信”工程,推进“诚信森林”诚信生态体系建设,让诚信成为全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贵阳市白云区打造“数治白云”推进大数据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建设系列报道(二)

 
对于家住白云区白沙关社区龚北51栋的姚祖兰一家来说,要不是社区打造“大数据+大健康”块数据老年服务模式,为包括姚祖兰在内的辖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智慧医疗智能监测手环,这个年有可能就过不好了。

今年85岁的姚祖兰与瘫痪在床的老伴住在一起,儿女在外地,平时就老两口相互照应,由于年纪大、患病,被社区列为精准服务对象。

去年下半年,依托白云区打造的“大数据+大健康”应用示范工程,白沙关社区成为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慢性病服务试点,向区卫计局争取到十余套医疗可穿戴设备。其中,智能血压监测手环可配对手机APP使用,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相关慢性病的老人在佩戴智能手环后,每天的血压监测数据会早中晚三次发送到配对手机的APP上,数据异常会自动报警,姚祖兰家就是这项服务的试点对象之一。

“多亏了这个智能手环,让我们及时发现了父亲的身体问题,也多亏了社区、居委会及时帮忙,送父亲就医。”姚祖兰的儿子姚方全(化名)说。原来,上月初,姚方全的手机收到监测数据异常报警,父亲的血压数据很不稳定,于是赶紧联系居委会网格员。之后,社区、居委会加大了看望姚祖兰的频率,并在老人感觉身体不适的情况下将其送到医院,社区向医院做出24小时监护陪同承诺,为姚祖兰办理了入院手续。

医院照看陪伴、帮忙垫付费用、照顾其老伴……从入院到出院,社区、居委会全程负责,让从外地赶回来的姚方全感谢连连。

据白沙关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李宇介绍,针对辖区老年人占比多达17.24%的实际,社区从去年起就积极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在“大数据+大健康”方面,以“医、管、健、养”为核心,整合社区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健康医护等资源,依托“数治白云”社区分平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目前已收集居民健康档案信息8000余条,为块数据老年服务奠定数据基础,针对性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普惠服务、平台服务、精准服务。

白沙关社区是白云区搭建“数治白云”治理新平台,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白云区全力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工作,不断推进全区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铺设卫生计生信息专网、搭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搭建双全慢病管理平台,汇集整合各级诊疗数据,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全省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全省医药监管平台、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五个全面建成工作,不仅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了医院,开设绿色通道、实行先看病后付费等模式,避免了病人拿着单子到处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也通过医疗资源下沉、推广区域远程诊疗、试点医疗可穿戴设备、实行家庭医生上门签约服务等,实现对辖区老年人、慢性病病人的全面筛查和监管服务,让辖区老年人在家门口甚至家里就能看病。白云区卫计局还与贵州广电合作搭建大数据大健康平台,在广电“万家医视”板块推出医生云端看病新形式,打通乡村医疗“最后一公里”,将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到村居,实现医疗精准扶贫。

如今,白云区老百姓的医疗健康有了数据基础,依托“数治白云”指挥平台搭建的白云健康数据库,已为18.9万余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白云区还汇集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3万就诊人次的2300万条诊疗数据,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新型医疗服务秩序,变“百姓跑腿”为“数据跑路”,生病了不仅可以选择去医院就诊,也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起远程会诊,在家门口的社区智慧健康体验馆,不仅可以远程问诊、智能仪器体验、专家义诊,还能享受家庭医师上门服务。

“大数据+大健康”融合发展,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受益,让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常见病不出区就能得到有效诊疗。以大数据为引领,白云区正全力推进“大数据+大健康”建设,为老百姓的健康护航。
 

“大数据+大平安” 布好安全智能精准防控网——白云区打造“数治白云”推进大数据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建设系列报道(三) 
 

前不久,白云区大山洞派出所块数据警务平台视频专班民警袁建秋接到白云公安分局110接警中心转接的报案:15点25分,在白云大酒店旁的一家水果烟酒批发店门口,正在下货的货车司机李师傅放在驾驶室的手机被人“顺手牵羊”了。手机是新买的,里面还存了几百个客户和供货商的电话,李师傅急坏了。

接警后,袁建秋根据出警民警提供的信息,调取周边的人脸识别监控视频,利用人脸识别卡口监控探头采集嫌疑人正面头像并进行比对,不到两分钟,就确定了嫌疑人的身份信息。

“因为这位嫌疑人之前有案底,在平台上已经有数据。我们根据他的信息,通过调取其逃跑路线上的几个视频监控探头,确定了他的行动轨迹,立即通知在那个路段巡逻的民警,两小时就将其抓获。”袁建秋说,块数据警务平台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等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图像信息自动分析比对,缩短了破案时间,提高了出警效率。

近年来,白云区推进大数据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和“数治白云”建设,着力抓好大数据顶层引领、夯实基层基础、抓好机制建设,实施“大数据+大平安”工程,以大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行业壁垒,实行区级统筹建设,持续投入9000余万元建成“数治白云”指挥调度平台和白云公安分局块数据警务平台,数据化光纤网络覆盖11个乡(镇)社区,数据化指挥调度平台覆盖6个城市社区和11个基层派出所。

同时,白云区将社会和云指挥调度平台升级建设为可视化“平安白云大数据分析指挥系统”,包括治安、信访维稳、禁毒、流动人口、安全生产五大模块,实现对社会治安防控、重点人群管服、极端案(事)件预防、社会维稳处突、公共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动态监测、分析研判、综合共享、指挥调度。

“‘数治白云’指挥调度平台和白云公安分局块数据警务平台,整合了公安、城管、教育等部门和社会行业高清视频监控探头2400余个,新建高清视频监控探头1500余个。”白云区相关负责人说,白云区还投入300余万元,在城区重要路口和重点区域安装人脸识别专用探头60余个,从“原来知道有人来”到“现在知道是谁来”,实现防范智能化和打击精准化。

除了专业打击,白云区还以大数据为引领,做实网格和无人防、无物防、无技防“三无”防控单元有效防控。同时,白云区强化网格数据化应用,社区网格“一警两员”每天在辖区走访巡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将网格治安情况上传平台,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持续投入1133余万元,实施系列基础安防建设全覆盖工程,2014年为居民安装单元防盗门2754道,2015年城区主要路段和重点区域安装一键报警柱154根,2016年为群众免费更换和安装27850把C级防盗锁芯,2017年为595个小区单元安装门禁系统,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参与平安建设的实惠。

此外,白云区依托“三年千院”等项目,升级改造辖区老旧小区,推广建设智能门禁系统,实施“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在没有物管的小区院落建立业委会和小院党支部,通过大数据应用群防群治,开展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和治安值守。

红云社区85号大院实施封闭管理、防盗门全覆盖、C级防盗锁芯全覆盖、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全覆盖、成立党员义务巡逻队;

艳山红镇下堰村利用视频天网和亮灯工程等开展城中村(城郊接合部)治安复杂区域整治;

白沙关社区宝石大院利用智能门禁系统实现小区实有人口、治安重点人员、特殊人群管理和治安防控能力提升;

……

白云区向大数据应用升级要警力、战斗力、防控力,刑事发案率持续下降,破案率不断提高,无重大恶性案(事)件发生,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和谐稳定。
 

“大数据+大城管”让管理更高效更“聪明”——白云区打造“数治白云”推进大数据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建设系列报道(四)


  对于白云区麦架镇政府工作人员周坤来说,现在开车去尖山路附近办事,方便了很多。

  “以前尖山路、朝晖路高峰时间有多堵,很多住在白云区的人都晓得。两条背街,刚够双向单车道。因为周边有银行、学校、餐馆、居民小区、政府部门,车流量、人流量都很大。”周坤说,路边还常有临时摊点,一旦再遇到占道违停,几百米的路一堵起来,个把小时都出不来,所以他每次去附近办事,都会选好时间,但有没有位置停车还得看运气。

  为解决“秩序乱”“交通堵”“卫生差”等痛点,2016年以来,白云区将大数据融入城市建设管理,围绕打造大数据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的目标,实施“大数据+大城管”工程建设。

  去年初,作为拥堵严重、城市管理问题较为突出的路段,尖山路、朝晖路、艳山红路等5条路段被纳入白云区试点智慧停车路侧智能收费系统项目,率先在全市启动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整合城市停车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合力规划整合车位,建设“互联网+停车平台”,建成集停车信息管理、查询、缴费等为一体的智能停车系统,路边停车所有的泊位信息、车辆信息,都会通过APP、手持POS机、停车视频桩等终端实时回传到平台管理系统,再由平台统一指挥调度。

  “现在去尖山路附近办事,可以先用‘慧停车’APP看看附近有没有停车位。停车后,车旁边的视频桩会自动计费,最后直接用手机付费。停在哪个位置、停了多久、付费多少,手机上能看得一清二楚,很方便。”周坤说。

  项目实施方白云区城维公司资产运营部部长曹阳介绍,智慧停车项目主要提高了市政道路的资源利用率,“以前车辆乱停乱放,有的一停就是几天,不仅造堵,利用率还低。虽然现在只规划了80个车位,但平均每天泊位的利用率可以达到250余车次,流动性和利用率都大大增加。”

  智慧停车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缓堵”,对“治乱”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个项目由我们和白云交警、城管部门合作,我们规范车位安装停车视频桩和球形监控高清探头,交警严格查处违停乱停,城管则根据我们传回的视频数据,有针对性地整治占道经营。”曹阳说,各单位部门在微信调度群里及时沟通,多方联动配合,让这些路段的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情况得到了改善。

  如今,智慧停车项目试点路段车辆停放整齐、街道整洁清爽干净。截至目前,白云区已完成11条市政道路路侧停车智能提升改造,建成运营泊位1031个,停放车次日均5500余辆,“慧停车”APP注册用户突破1.2万人。

  智慧停车项目,只是白云区实施“大数据+大城管”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白云区与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合作,制定《白云区大数据+大城管顶层设计方案》《白云区“数治城管”实施方案》,在“数治白云”指挥平台下开发建设白云区“数治城管”系统平台,启动实施智慧停车、智慧路灯等创新应用。

  以“数治城管”平台为依托,白云区整合辖区监控探头,通过视频资源共建共享,初步实现智慧城市管理。各行业部门实现视频探头数据共享,为全区社会治安管控、城市环境卫生管控、交通拥堵治理、街道秩序管控等提供了可视化实时监控和远程综合指挥调度。根据“数治城管”平台所汇集的各类信息数据,可掌握各条路段的实时情况,平台以此为依据,及时调度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

 (记者 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