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群众办事“零跑腿”
来源:广西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8-02-08

 南宁2月8日讯(记者 蒋尧 实习生 刘锦兰)2月6日,记者从全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会议上获悉,广西在全国率先推进智能审批、智能监管和审管协同、由电脑审批取代传统的人工审批模式,实现了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菜”的转变。

2017年,广西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核心,创新践行“互联网+”思维,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落脚点,通过一体化、标准化、数据化、智能化、自助化、移动化的推进方式与实施路径,促进政务运行“一张网”、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精准化的新型政府形态,打造了公平、公正、公开的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切实提高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介绍,广西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依托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微信等新技术,全方位打造“咨询随时问、问题随时提、政策随时学、信息随时查、业务随时约、申请随时办”的移动APP、微信掌上服务平台,引领指尖服务潮流,实现“一机在手,办事无忧”。“广西人社12333”手机APP开发基于“人脸识别”的活体生物认证功能,为参保人提供待遇资格认证服务,服务人群约800万人。截至目前,全区已有城镇职工约1.4万人、城乡居民约125.1万人通过“广西人社12333”手机APP完成人脸识别认证,实现了足不出户也能办理资格认证业务,解决了异地认证、高龄认证难等问题。2018年1月13日,百色市92岁高龄的退休职工黄乃信在家里使用智能手机登录“广西人社12333”手机APP进行资格认证,即刻通过,无须再到社保经办机构现场进行资格认证。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区共计12个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智能审批及监管应用,成功“秒批”网上办事申请7779件,真正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